郭賢

郭賢

郭賢(?―566年),字道因,趙興陽周人,涼州司馬郭雲之子 ,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將領。 郭賢初仕北魏,歷任統軍、都督等。西魏建立後,郭賢歷任伏波將軍、使持節、輔國將軍、南荊州刺史、車騎大將軍等。曾先後擊敗反叛西魏的蠻族、擊退東魏將領彭樂的進犯、擒獲東魏義州刺史韋默兒、跟從尉遲迥討伐蜀地。 北周建立後,歷任驃騎大將軍、勛州刺史、陝州刺史等。天和元年(566年),郭賢卒於任上,追贈少保、寧蔚朔三州刺史,諡號節。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郭賢記憶力很強,學習過經書史籍。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叛軍首領宿勤明達圍攻豳州,豳州刺史畢暉補任郭賢為統軍,與自己一起守城。後來,郭賢擔任豳州主簿,掌管北地郡事務。由於征討叛軍有功,授任都督。

料事如神

大統元年(535年),夏州刺史宇文泰擁立西魏文帝元寶炬登基稱帝,建立西魏政權。元寶炬雖然名為皇帝,但朝政大權實際掌握在宇文泰的手中。

大統二年(536年),東魏權臣高歡襲擊攻陷夏州。宇文泰憂慮高歡會南下,便與朝中大臣商議此事。郭賢進言說:“高歡兵士雖然眾多,但智謀勇氣都已竭盡,預料他的舉動措施,一定不敢遠道前來。當初賀拔公剛死,關中震驚,而高歡不能抓住有利時機,進占雍州,這說明他沒有智謀。等到北魏孝武帝西遷,六軍兵少勢弱,毛鴻賓兵敗,函谷關失守,高歡亦不能乘此危機,逼迫我軍決戰,這說明他沒有勇氣。如今我們上下同心,軍民協力,高歡灰心失望,怎敢前來送死呢?況且豳州、夏州一帶荒涼險阻,千里不見人煙,即便他打算南侵,物資糧食也供應不上。由此說來,高歡不來是一定的。”後來高歡果然退兵,正如郭賢所預料的那樣。

思政器重

不久,郭賢加任伏波將軍,跟從王思政鎮守弘農。授任使持節,掌管義州事務,擔任州都督。轉而執掌弘農郡政事。郭賢質樸正直,有謀略,王思政很器重他,防禦邊境的計謀,多與郭賢商議決定。

大統十二年(546年),郭賢擔任輔國將軍、南荊州刺史。

大統十三年(547年),東魏將領侯景歸附西魏,王思政派郭賢預先從三鴉出兵,鎮守魯陽(今河南魯山西南)。朝廷加任郭賢為大都督,封爵安武縣子,食邑四百戶。隨即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兼任散騎常侍。

敗魏伐蜀

大統十五年(549年),東魏大軍包圍潁川(今河南許昌),東魏派蠻族首領魯和煽動群蠻反叛西魏,企圖截斷通往三鴉的道路。魯和派其堂弟魯與和擔任漢廣郡守,率領手下部眾,侵擾州境。郭賢悄悄選派兵馬,輕裝前往偷襲,把他們打得大敗,活捉魯和。不久,穎川淪陷,權景宣等人全都撤軍西歸,從魯陽以東的地區,全部歸附東魏。東魏將領彭樂趁機前來進攻。郭賢安撫將士,將士們全都為他盡力作戰,彭樂無法取勝,只得領軍撤退。東魏任命當地百姓韋默兒擔任義州刺史,鎮守父城,威逼郭賢。郭賢率軍進攻韋默兒,並將韋默兒擒獲。改任廣州刺史。後來郭賢跟從尉遲迥討伐蜀地,執掌安州事務。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郭賢執掌寧蜀郡事務,兼任盆州長史。憑著平定蜀地的功勳,進封爵位為安武縣伯,增加食邑五百戶。轉而執掌始州事務。

入仕北周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受禪登基,建立北周政權,是為孝閔帝。孝閔帝登基後,升任郭賢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安武縣侯,食邑增至一千四百戶。

北周明帝初年(557年),擔任匠師中大夫。不久出任勛州刺史,鎮守玉壁。

武成二年(560年),升任安應等十二州諸軍事、安州刺史,進封樂昌縣公。郭賢任職期間,雖然沒有察見細微的美名,但卻以清廉公平對待事物,離任後也很受百姓懷念。

卒於任上

保定三年(563年),調任陝州刺史。

天和元年(566年),郭賢在任內病逝,朝廷追贈他為少保、寧蔚朔三州刺史,諡號節。郭賢衣食雖然以樸素節約來自我約束,但家中住宅富麗,頗有富餘財物。當時人諷刺他善於偽裝。郭賢死後,由其子郭正繼承爵位。

主要成就

大統十五年(549年),郭賢擊敗反叛西魏的蠻族部眾,並擒獲其首領魯和;穎川淪陷後,東魏將領彭樂前來進攻,郭賢與眾將士奮力抵抗,迫使彭樂未勝退軍;不久,東魏義州刺史韋默兒威逼郭賢,郭賢率軍進攻並擒獲韋默兒。

歷史評價

令狐德棻《周書》:①“賢性強記,學涉經史。” ;②“賢質直有算略。” ;③“賢在官雖無明察之譽,以廉平待物,去後頗亦見思。” ;④“賢衣服飲食雖以儉約自處,而居家豐麗,室有餘貲。時論譏其詐雲。”

史籍記載

《周書·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

家庭成員

父親:郭雲,官至涼州司馬。

兒子:郭正,襲爵樂昌縣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