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蘭雲

郭蘭雲

“十八蘭”是湯蘭香、車蘭玉、毛蘭花、羅蘭梅、崔蘭田、劉蘭玉、張蘭寶、劉蘭英、李蘭菊、陳蘭榮、馬蘭芝、王蘭琴、馮蘭青、馬蘭鳳、郭蘭雲、秦蘭花、汪蘭巧、周蘭鳳。

基本信息

簡介

“十八蘭”是舊鄭州18位豫劇名伶的芳名,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初期,河南上蔡人周海水(1894—1965)在鄭州杜嶺村的關帝廟辦了一個豫劇科班“太乙班”,招了30多名學員,大多是女生,且以“蘭”字排名“十八蘭”是湯蘭香、車蘭玉、毛蘭花、羅蘭梅、崔蘭田、劉蘭玉、張蘭寶、劉蘭英、李蘭菊、陳蘭榮、馬蘭芝、王蘭琴、馮蘭青、馬蘭鳳、郭蘭雲、秦蘭花、汪蘭巧、周蘭鳳。

詳細資訊

“十八蘭”是舊鄭州18位豫劇名伶的芳名,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初期,河南上蔡人周海水(1894—1965)在鄭州杜嶺村的關帝廟辦了一個豫劇科班“太乙班”,招了30多名學員,大多是女生,且以“蘭”字排名。這些學員出科演出時,受到熱烈歡迎。“十八蘭”真正唱紅是在20世紀30年代末鄭州滎陽的汜水。1940年春,汜水小關鎮有廟會,汜水的商人牛士孔喜歡看對台戲,他先請了當時名聲頗大的“三張”之首張國慶(他和當時賈峪的張小乾和密縣的張福壽稱為“三張”,名氣最大。“三張”和周海水又合稱“四大鬚生”),又請周海水率班來唱。周海水在戲中的生、旦、淨、醜都安排有“十八蘭”的演唱,尤其是《桃花庵》、《賣苗郎》、《秦香蓮》等戲,要他們一人演老生和青衣兩個角兒。這些演員的名字中間都有“蘭”字,寫成海報,廣為張貼,這就是“十八蘭”的由來。對演中,“十八蘭”獲得全勝,聲名遠揚。演出後,張國慶感嘆道:“沒想到我半輩子的聲譽,今天竟輸給了這群小妮兒!”後來,就有了“三張不如一周”的說法。

“十八蘭”是湯蘭香、車蘭玉、毛蘭花、羅蘭梅、崔蘭田、劉蘭玉、張蘭寶、劉蘭英、李蘭菊、陳蘭榮、馬蘭芝、王蘭琴、馮蘭青、馬蘭鳳、郭蘭雲、秦蘭花、汪蘭巧、周蘭鳳。20世紀五六十年代,鄭州的豫劇戲迷常常為“十八蘭”中的某“蘭”哪出戲唱得響而熱烈爭論,“十八蘭”不僅在鄭州家喻戶曉,在鄰近地區也是名人,她們都是劇團的台柱子。“十八蘭”中毛蘭花的年齡最大,她戲唱得好,武功也好,是科班裡的主角。後來人們熟悉的豫劇表演藝術家崔蘭田也是“十八蘭”之一,她小名大田,山東人,她妹妹崔蘭玉後來也是名角。崔蘭田多才多藝,青衣、老生、武生多種角色都能演。崔蘭田的戲多為苦戲,人稱“悲劇之星”。崔蘭田在河南豫劇中的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五大流派中自立一派。羅蘭梅於1925年出生在鄭州,12歲進入“太乙班”,學藝6年,主攻青衣,兼攻小生、鬚生、花旦。學藝期滿後她在“十八蘭”劇團任主演,頗有影響,她和崔蘭田、申鳳梅等齊名。鄭州解放後,她率先加入“鄭州人民劇社”,並任第一任團長。抗美援朝時常香玉捐飛機,羅蘭梅捐大炮,在全國影響很大。1952年,羅蘭梅第一個帶豫劇團進京演出,歷時兩個多月,返回時沿途演出四個月之久,場場爆滿,為擴大豫劇的影響作出了積極貢獻。1954年她受河北省邯鄲市的聘請,組建峰峰豫劇團,1979年任魏縣豫劇團團長。羅蘭梅戲路很寬,代表劇目有《二度梅》、《黃梨影》、《賣苗郎》、《唐知縣審誥命》(反串唐成)等。周蘭鳳是周海水的女兒,演小生戲多。毛蘭花(1924—1981)是長葛縣老城鎮大趙村人,小名毛妮、然妞,自幼雙親去世,8歲時隨舅父要飯到鄭州,後到周海水辦的太乙班學戲。她天資聰明,學戲認真刻苦,13歲便能獨挑大樑,在鄭州首演《大祭樁》,一唱而紅,和豫西調著名旦角湯蘭香並掛頭牌,抗戰期間在安徽省界首和馬金鳳、閻立品、徐艷琴被民眾譽為河南梆子“四大名旦”。1947年春,23歲的毛蘭花到漯河五班戲搭班,首場演出《桃花庵》,她扮演的竇氏端莊高雅,唱腔清脆婉轉,漯河觀眾讚不絕口。1948年,毛蘭花赴台灣組建大鵬豫劇團,任主演兼教師,後於1981年在台灣病逝,享年57歲。李蘭菊生於1929年,鄭州市杜嶺村人,1949年加入香玉劇社,與常香玉輪換演出《大祭樁》、《拷紅》等戲。1956年調省豫劇一團任主演。1982年任新鄉市戲曲學校校長。“十八蘭”中生、旦、淨、醜俱全,各有千秋。後來,崔蘭田改唱旦角,李蘭菊技藝也日益成熟,就有了“提起豫劇十八蘭,就數小菊和大田”的說法。

周海水,從1938年在鄭州創辦豫劇學員班“太乙班”到他去世,為鄭州乃至全國的豫劇發展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周海水唱戲銳意改革,首創了“豫劇京白”,使豫劇念白抑揚頓挫,富有力度。周海水不僅教戲,還認真育人,他自身品行端正,從不沾染惡習。如今,周海水和鄭州豫劇的“十八蘭”都已經成為歷史,但他們畢竟給鄭州人的生活增添過無限樂趣,塑造了豫劇舞台上一個個生動傳神的形象,受到廣大戲曲愛好者的懷念。

名動一時的豫劇“十八蘭”

“十八蘭”是舊鄭州18位豫劇名伶的芳名,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初期,河南上蔡人周海水(1894—1965)在鄭州杜嶺村的關帝廟辦了一個豫劇科班“太乙班”,招了30多名學員,大多是女生,且以“蘭”字排名。這些學員出科演出時,受到熱烈歡迎。
湯蘭香 | 車蘭玉 | 毛蘭花 | 羅蘭梅 | 崔蘭田 | 劉蘭玉 | 張蘭寶 | 劉蘭英 | 李蘭菊 | 陳蘭榮 | 馬蘭芝 | 王蘭琴 | 馮蘭青 | 馬蘭鳳 | 郭蘭雲 | 秦蘭花 | 汪蘭巧 | 周蘭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