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沛霖

郭沛霖

郭沛霖(1809---1859)字仲霽,湖北蘄水人。少年即以經濟自負。道光十六年進士,改翰林,授編修,累遷左贊善,記名道府用。官翰詹時,講求河務,時各衙門保送河工人員,沛霖與焉。既抵工,諮詢詳盡,謂治河宜識土性,宜合者合,宜分者分。因勢利導,則不為害而為利。檄管豐工兼引河工程,昕夕在工,與弁卒雜作。凡占數之增減,松纜之尺寸,極微極瑣之事,無不斟酌至當。力主引河寬深,俾掣大溜,濬下游安東二塘、雲梯關、老鸛河等處,先修決口上下之險工,全啟各閘洞,以分水勢。緩進占,緩合龍,以期步步追壓到底,為一勞永逸之計。議不盡用。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郭沛霖 郭沛霖

郭沛霖生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九月二十三日,為湖北黃州府蘄水縣學優廩膳生。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戊戌科進士,殿試位列第二甲第八名,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官至江蘇淮揚道,鹹豐九年(1859年)死於太平軍之亂。追贈光祿寺卿。

經歷

鹹豐三年(1853年),以道員留南河,尋署兩淮鹽運使,授江蘇淮揚道,仍兼署鹽運使。時淮南引鹽道梗,鹽場尚完善,詔兩江總督怡良飭沛霖移駐通、泰適中之地,悉心經畫。沛霖遂駐泰州,督銷引鹽。

1856年,賊再陷揚州,泰州戒嚴,沛霖募勇五百,集城、鄉團勇二萬,督屬籌防。建議請江蘇布政使雷以諴移駐灣頭,防賊北竄。幫辦軍務詹事府少詹事翁同書移駐瓦窯鋪,為自守有餘、進攻亦便之策,揚城旋復。淮南旱,沛霖請留淮北折價洎畫提甲寅綱協貼,撫恤各場。招徠殷戶殷灶,赴盱眙等處買米麥平糶。七年,奏派督辦里下河七州縣及通、海二州團練。時江陰靖江水勇經費無出,有議設卡江北各港令自行抽釐者,沛霖力陳其弊,事遂寢。有以淮南稅課造報不實聞者,詔毋庸署理運司,令總督何桂清等查參,以新任未即至,暫緩交卸。先是淮南之旱也,言者請堵八壩資灌溉,命桂清等詳查酌辦。沛霖力言:“下河七州縣眾水所歸,潦者其常,旱者其偶。上年東南數省大旱,下河盡涸,此數十年一見,不可以常理論也。然如高、寶兩邑,近居運河堤下,並未成災,而田產稻米,猶能以其餘接濟鄰境。鹹豐三年,前大臣琦善統兵至揚,盡啟八壩,餘悉緩堵,以為設險御防之計。是年十一月,揚州東路兵潰,

1856年三月,逆賊復陷揚州,終不敢越灣頭、萬福橋一步,是未堵各壩足以扼賊之明效大驗。今日賊氛未熄,民力已殫,與其糜無益之費以病民,曷若留可守之險以防寇?現在大兵環攻瓜鎮,奔竄可虞,正宜留八壩以扼逆賊北竄之路。”桂清據以覆奏,詔從之。桂清等旋以查明淮南稅課無以多報少情事上聞,九月,偕江寧布政使楊能格辦揚州東路團防,自募勇千二百人駐仙女鎮,與毛三元、三岔河營策應。十一月,隨大軍克瓜洲、鎮江,桂清飭沛霖移駐揚州籌善後。八年八月,偽英王陳玉成攻陷浦口,天長,儀徵相繼陷,賊大股徑趨揚州。沛霖督眾迎剿,力不足,遂渡河至仙女鎮,招集潰卒,促援兵為復城計。適提督張國梁渡江來援,沛霖率兵助之,揚州尋復。大臣德興阿劾沛霖先期逃避,詔褫職查辦。又以沛霖專辦揚州善後,與尋常兼轄不同,仍敕刑部擬罪。嗣允大臣勝保、巡撫翁同書疏調,準發安徽充定遠大營總文案。捻逆數萬來攻,偕知縣周佩濂嬰城固守。賊圍數匝,適已革副將盧又熊援兵至,夾擊大捷。

1859年六月,捻匪張漋又糾陳玉成眾數十萬再攻定遠,沛霖分守小東門,又熊以賊眾兵單拔營去。總兵惠成出戰不利,沛霖督眾嚴守八晝夜。十八日,力憊回寓,齧指血書“正大光明自盡”六字於壁,復乘馬出,提刀巷戰。賊四面縱火,悍賊從後刺之,傷足墜馬,陣亡。事聞,復原官,恤世職。尋俞定遠士民請,建專祠。沛霖服膺崑山顧炎武之學,兼通術數。嘗言歲在甲子,金陵當復,並自知死難年月。著有《日知堂集》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