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麟

在他幾十年的學習生涯中,前後翻譯過數百萬字,其中,大部分是外國經濟理論。 結合教學,他曾獨自編寫《外國經濟學說史》,主編《中國經濟地理》,還參加編寫《外國經濟地理》等教材。 在他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前後翻譯過數百萬字,其中大部分是外國經濟理論。

戰亂中的教學和寫作生涯
七·七事變爆發後,攜家逃難,幾經波折,到了重慶。此時舊病復發又大口吐血不止,身體狀況急驟下降。為了生計在四川壁山縣立中學教書並開始寫作,研究中國金融、貨幣和經濟問題。 連續出版了《中國現代貨幣制度》 (1941年), 《十年來中國金融史略》(1943年,陳列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國經濟建設問題》(1944年)。這些書對我國三十年代幣制改革、日寇的貨幣侵略、戰時金融體制和金融管理問題、後方物價問題、戰後貨幣整理問題等進行了專門研究,並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這些書當時被列為抗戰建國叢書,至今仍有學術和史料價值。
郭家麟先生不但知識淵博,而且是一位治學嚴謹、誨人不倦的教師。由於他勤於學習和鑽研,對經濟領域的許多方面都有較深的探討,因此,在教學中能開出許多課程。解放前在上海商學院和暨南大學兼任教授時,主講過《經濟思想史》、《經濟地理》、《商業史》、《經濟學原理》等課程,獨自編寫過《外國經濟學說史》等書。
新生後的教學和翻譯工作。
進入中年,上海解放了,郭家麟先生放棄了去外國的機會,決心致力於教育事業,為共產黨培養新的經濟人材。先後在杭州之江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校中主講了《貿易經濟》、《經濟地理》、《各國幣制》、《中國近代經濟史》、《世界市場行情》、《經濟學說史》等課程。這些課程涉及知識面很廣,但他總是能深入淺出地講解得非常透徹,深受學生們歡迎。結合教學他又主編了《中國經濟地理》,還參加了編寫《外國經濟地理》等教材,這些教材在上海財經學院使用以後獲得了好評。
1978年上海財經學院復校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培養上,他常說,要把十年動亂時中斷了學習的人快快地培養出來。教學中他強調因材施教,重視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和幫助,對努力上進的學生非常關心愛護,把自己多年來珍藏的目前已買不到的書籍借給他們閱讀,傳授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寫作方法,鼓勵青年人超過自己。上海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甚至外地高校的不少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都曾登門求教,他都熱情接待,耐心指導。這種大力扶植後輩,甘為人梯的精神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讚揚和尊敬。
郭家麟先生不但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作家、教授,而且還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在他幾十年的學習生涯中,前後翻譯過數百萬字,其中,大部分是外國經濟理論。現代資產階級的不少經濟名著和一些新理論,正是通過他的翻譯才為我國經濟理論界所普遍了解。比如:1944年他翻譯了美國經濟學裡昂惕夫的《經濟統計與戰後經濟政策》一文,此文正是里昂惕夫日後獲得諾貝爾獎學金的《投入--產出經濟學》的一種縮寫。解放後除致力於教學外,他還先後翻譯了張伯倫的《壟斷競爭理論》,歐弗拉區的《列強對華財政控制》,麥克庫洛赫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此書列入漢譯名著),多馬的《經濟成長理論》等四本書,與人合作翻譯的有馬歇爾的《貨幣、信用與商業》(此書也列入漢譯名著並已再版四次),和鮑莫爾的《福利經濟及國家理論》等書。文化大革命中,上海財院停辦,他調至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拉丁美洲研究室,與周谷城等又翻譯出版了《梅特》、《蘇聯與拉丁美洲》、《切.格瓦拉》、《蘇聯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海上力量》等,當時不寫譯著者名字,署名復旦大學歷史系拉美研究室。
值的指出的是,郭家麟先生並不滿足於簡單介紹這些資產階級經濟理論,他總是努力地用馬列主義的觀點去分析批判他們,他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上發表了《壟斷競爭論的反動本質》、《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利息理論》、《資產階級工資理論批判》、《繼承歷史學派衣缽的經濟成長階段論》等文章,其中《壟斷競爭論的反動本質》是我國對這種資產階級經濟理論批判的第一篇文章。這些論點觀點鮮明,批判深刻,得到我國學術界的普遍重視。
郭家麟先生埋頭苦幹的精神是值的學習的。解放前,他為了生活,幾經坎坷和波折,但從不氣餒,而是百折不撓地努力工作,因此人們譽他有駱駝精神,吃苦耐勞,任重道遠。解放後他更加發揚著這種精神,年復一年地教學、寫作、翻譯,永不知疲倦。粉碎“四人幫”以後,落實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他心情舒暢,幹勁更足了,除培養研究生外,他還帶領青年教師翻譯了海韋爾·瓊斯的《現代經濟成長理論導論》,校對了許多青年教師的許多譯稿,正在做更多的為經濟理論研究工作時,不幸於1987年6月11日因病溘然長逝。經濟科學出版社1988年《中國經濟學科學年鑑》中的已故經濟學家欄目中介紹了他的事跡和刊登了照片,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還發表了他逝世的訊息。
附:1988年中國經濟年鑑
郭家麟,上海財經大學教授。1910年4月生於山西忻縣。1933年南開大學畢業。抗戰時期在四川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寫了《中國現代貨幣制度》、《中國經濟建設問題》、《十年來中國金融史略》等書,對我國三十年代幣制改革、日寇的貨幣侵略、戰時金融體制和金融管理問題、後方物價問題、戰後貨幣整理問題等,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至今仍有學術和史料價值。
郭家麟是一位知識淵博、治學嚴謹、誨人不倦的教師。由於他勤於學習和鑽研,對經濟領域的許多方面都有較深的了解,因此能開出許多課程。解放前在是上海商學院和暨南大學兼任教授時,講過《經濟思想史》、《經濟地理》、《商業史》、《經濟學原理》等課程。解放以後在之江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等校中主講《貿易經濟》、《經濟地理》、《各國幣幣制》、《中國近代經濟史》、《世界市場行情》、《經濟學說史》等課程。這些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很寬,但他總是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的非常透徹,深受學生歡迎。結合教學,他曾獨自編寫《外國經濟學說史》,主編《中國經濟地理》,還參加編寫《外國經濟地理》等教材。這些教材在上海財經學院使用以後獲得好評。
1978年上海財經學院復校以後,他把主要精力放到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培養上。他常說,要把十年動亂時中斷了學習的人才快快地培育出來。他強調因材施教,重視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和幫助,對努力上進的學生非常愛護,把自己多年來珍藏的目前已買不到的書籍借給他們閱讀,傳授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寫作方法,鼓勵青年人超過自己。上海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以至於外地高校的不少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都曾登門求教,他都熱情接待,耐心指導。這種大力扶植後輩,甘為人梯的精神,贏得大家的一致讚揚和尊敬。
郭家麟還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在他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前後翻譯過數百萬字,其中大部分是外國經濟理論。現代資產階級的不少經濟學名著和一些新理論,正是通過他的翻譯才為我國經濟理論界所普遍了解。比如,1944年他翻譯了美國經濟學家裡昂惕夫的《經濟統計與戰後經濟政策》一文,此文正是里昂惕夫日後得諾貝爾獎金的《投入——產出經濟學》的一種縮寫。解放後,除致力於教學外,他先後翻譯了張伯倫的《壟斷競爭理論》、歐弗拉區的《列強對華財政控制》、麥克庫洛赫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多馬的《經濟成長理論》等四本書,與人合作翻譯的有馬歇爾的《貨幣、信用與商業》和鮑莫爾的《福利經濟及國家理論》等書。
值得指出的是,郭家麟並不滿足於簡單地介紹這些資產階級經濟理論,他總是努力地用馬列主義的觀點去分析批判它們。他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上發表了《壟斷競爭論的反動本質》、《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利息理論》、《資產階級工資理論批判》、《繼承歷史學派衣缽的經濟成長階段論》等文章。其中《壟斷競爭論的反動本質》是我國對這種資產階級經濟理論批判的第一篇文章。這些論文觀點鮮明、批判深刻,得到我國學術界的普遍重視。
熟悉郭家麟的同志都知道他的埋頭苦幹精神。解放前,他為了生活,幾經坎坷和波折,但從不氣餒,而是百折不撓地努力工作,因此人們譽他有駱駝精神,吃苦耐勞,任重道遠。
解放後,他仍然保持著這種精神,年復一年地教學寫作、翻譯,永不知疲倦。粉碎四人幫以後,落實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他心情舒暢、幹勁就更足了。除培養研究生外,他還帶領青年教師翻譯了海韋爾·瓊斯的《現代經濟成長理論導論》,校對了青年教師的許多譯稿。正當他打算帶領青年人搞更多的翻譯,作更多的經濟理論研究工作時,不幸於1987年6月11日因病溘然長逝。(摘自1988年《中國經濟年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