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掌村

2000年5月,郭家掌村曾實施過飲水解困工程,水源距本村有2里多,當時建有蓄水池、管網等水利設施,並且也一度投入使用,後來因管護不到位,蓄水池、管網等水利設施嚴重老化,飲水工程2009年6月報廢,目前村民只能到距本村7里外的溫泉集鎮拉水,每方70元。 2010年郭家掌村實施了1000畝的核桃林片區開發項目,但由於村民外流,核桃林管護不到位,到目前為止,仍未掛果產生效益。 1935年10月,靳廣傑在郭家掌村召開區委會議,開會中,不幸被晉綏軍高塘坂5團包圍,在掩護靳廣傑同志撤退時,何桂林同志不幸中彈犧牲,享年25歲,郭新寧、王成保二同志不幸負傷。

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溫泉鄉下轄村
郭家掌村坐落在交口縣與孝義市交界處,東依陽泉曲鎮西河底村,南連杏泉村,與東頭村相鄰,西接范石灘村,北靠菸頭村,西域概貌兩溝一連,北高南低,南北走向,海拔1000米,處於中緯度地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一年之內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少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相對溫涼濕潤,冬季寒冷乾燥少雨,年均降水量618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大豆、土豆等農作物。現有農業人口263戶,768人,勞動力481個,土地面積5200畝,耕地3000餘畝,2002年退耕1200餘畝,現有耕地1800畝。
2010年8月實施了村村通工程項目,修建水泥路面4公里,路面寬度3.5米,路面厚度20厘米,由於資金缺乏等原因,當時修建公路時沒有配套涵洞,邊溝寬度和深厚也都沒有達到施工要求,經過兩年多的投入運行,到目前為止,公路有好幾處已毀壞,急需維護,但村集體苦於資金匱乏,公路斷損面一直得不到有效修葺。2000年5月,郭家掌村曾實施過飲水解困工程,水源距本村有2里多,當時建有蓄水池、管網等水利設施,並且也一度投入使用,後來因管護不到位,蓄水池、管網等水利設施嚴重老化,飲水工程2009年6月報廢,目前村民只能到距本村7里外的溫泉集鎮拉水,每方70元。基於基礎設施差、農民勞務收入低、農民基礎薄弱、醫療、上學等諸多不良因素,現全村已有五分之三的人口外出打工,收入很不穩定,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人均純收入可達2120元,總外出勞務收入可達150萬元,糧食產量:玉米可達36萬斤,豆子可達3萬斤。2010年郭家掌村實施了1000畝的核桃林片區開發項目,但由於村民外流,核桃林管護不到位,到目前為止,仍未掛果產生效益。
郭家掌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原隰縣通往孝義的主要通道,民國20年(1931)5月,在中共山西省委的領導下,在孝義縣辛莊(今屬交口縣溫泉鄉辛莊村)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隊第一大隊(簡稱晉西遊擊隊),郭家掌距辛莊村約8公里,早期革命工作者曹成(解放後任中央委員)、甘一飛(解放後任山西省組織部長)、靳廣傑(解放後任陽泉市委書記)、郭振榮(解放後任山西省電力局長)、石崇友(解放後任介休市委書記)等就多年居住在郭家掌,從事革命工作。在他們的薰陶、影響、幫助下,1935年7月郭家掌成立農會,農會主席王柱恩,農會幹部任張保、郭能幹、胡孟財、王根保、郭新寧等約40多名同志,長期從事革命工作。1935年10月,靳廣傑在郭家掌村召開區委會議,開會中,不幸被晉綏軍高塘坂5團包圍,在掩護靳廣傑同志撤退時,何桂林同志不幸中彈犧牲,享年25歲,郭新寧、王成保二同志不幸負傷。1935年3月,司令員彭德懷與政委毛澤東在郭家掌村東的金斗山指揮兌九峪會戰,3月12日,東征紅軍總部在郭家掌村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主席在會上做了形勢與任務的報告,會議決定兵分三路:林彪、聶榮臻率領紅1軍團、紅15軍團81師為右路軍,向晉南出擊;徐海東、程子華率領紅15軍團75師和78師為左路軍,揮師北上,調動敵人,威逼太原;毛澤東、彭德懷率領東征紅軍總部81師一部、30軍以及山西境內的地方游擊隊為中路軍轉戰晉西地區,保證後方供給與交通暢通。戰爭年代郭家掌村民為革命事業的付出不可枚舉,可以說人不分男女、地不分東南都在為革命作奉獻,湧現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據老人回憶說,當時家家戶戶困難,錢很少,但糧食、棉花、棉布老區人民只留一口保命的,其它的都奉獻了出來,具體數字年長日久很難估計。
但到目前為止,老區人民仍就在貧困線上徘徊、掙扎,原因有三:一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業勞務收入低,經不起市場經濟的衝擊;二是沒有新型的可持續的產業項目,項目的輻射帶動力弱;三是基礎設施差,招商引資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