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新

郭保新,江蘇省邳州市人,1960年8月出生,大學文化。1979年11月入伍,198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專業組組長,技術室主任,副參謀長,副站長,現任發射測試站站長,大校軍銜。獲軍隊科技成果獎5項,2次榮立三等功,2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2年被中心樹為"青年科技幹部標兵",2000 年4月榮立二等功。

1979年,高中畢業的郭保新從江蘇入伍來到戈壁灘。新兵訓練期間,身材瘦小的郭保新就在文化考試中脫穎而出,被列為重點培養的"好苗子"。後來,他順利考入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後,他當過火箭儀器艙的操作手,主要安裝被稱為火箭"大腦"、"心臟"的慣性平台和箭上計算機,擔任過火箭控制指揮,親手為數顆衛星發射摁下點火按鈕,並參加了載人航天發射場總體方案的論證。載人航天發射場首次合練時,郭保新以無可替代的指揮經歷和良好素質,被確定為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的0號指揮員。曾擔任我載人飛船神州一號至福州6號的“0”號指揮員!
"0"號指揮是發射場調度指揮的一個關鍵崗位,要求指揮者不但要熟練掌握口令,還要掌握髮射場、火箭、飛船等各個系統的知識,具備全面指揮協調的能力。 要勝任本職工作,僅憑原有的經驗和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從1997年至今的6年中,"雙休日"的概念對他來說特別模糊。為了掌握"長二F"火箭10大系統、飛船13個分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測試方法,他摘抄了1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他總結起草的《試驗任務管理規範》,在"神舟"一號飛行試驗中起到了很好的組織作用,成為後來試驗組織的重要文書。親自組織編寫了《運載火箭操作行為規範》,他參與完成的《載人航天發射場測試工藝流程》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8年,載人航天發射場實施第一次合練,郭保新作為0號指揮員走馬上任。合練就像晚會的彩排,所有的口令和程式都靠摸索,而更多的是考核發射場與飛船、火箭之間的協調性。100多天的連續合練中,他被累得暈倒在工作崗位上,但仍抽不出時間住院。合練中發現了數百個問題,當時所有人的工作就是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這次合練,全面考核了火箭與飛船的技術指標,為今後制定發射大綱提供了可信的依據。
火箭的質量控制對發射的成敗生死攸關,他借鑑國外的經驗,提出採取簽字畫押的辦法被指揮部採納。於是發射場有了一崗、二崗之分,兩個崗位的技術人員相互協作,又共同監督,出了問題責任各半。這種"親兄弟明算帳"的管理模式,在參試單位眾多的情況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郭保新領導的發測站卻擔負火箭系統的一崗,負主要責任。所以,他肩上的擔子不僅僅是當好0號指揮員,而且統管發射場的數千台設備,近千個崗位的人員,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