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法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分部首為540個,同部首的字安排在一起。 這種檢字法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區分許多部首安排字序,使用者比較容易掌握。 同一部首的字很多,有的一千多個字同一部首,就不容易很快查到。

我國的字書排檢法之一
部首就是漢字的偏旁,以部首的筆畫多少為序。這種方法創始最早,使用也最廣。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分部首為540個,同部首的字安排在一起。這種方法為明代的《字彙》、清代的《康熙字典》所採用,一直到近代的《中華大字典》《辭源》《辭海》也採用這種檢字法。這種檢字法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區分許多部首安排字序,使用者比較容易掌握。但是由於漢字結構複雜,部首法也存在著缺點:部首沒有固定的位置,在上在下,在左在右,在內在外,在左下角,在右上角都可以有部首,增加查字的困難。同一部首的字很多,有的一千多個字同一部首,就不容易很快查到。有些字不易知道屬於何部首,如“相”字不在“木”部,而在“目”部。穎在“禾”部,不在“頁”部,這些部首不易找到,因此查字的速度太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