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城懷古

《郢城懷古》是隋唐大臣李百藥創作的一首懷古詩。詩人從歷史的角度,把楚國上下四百多年的歷史用詩的語言表現出來,風格沉鬱,氣韻深沉,具有史詩般的氣質。

基本信息

【名稱】《郢城懷古》

【年代】隋末唐初 

【作者】李百藥

【體裁】五言古詩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郢城懷古

客心悲暮序(1),登墉瞰平陸(2)。

林澤窅芊綿(3),山川郁重複(4)。

王公資設險(5),名都拒江隩(6)。

方城次北門(7),溟海窮南服(8)。

長策挫吳豕(9),雄圖競周鹿(10)。

萬乘重沮漳(11),九鼎輕伊谷(12)。

大蒐雲夢掩(13),壯觀章華築(14)。

人世更盛衰(15),吉凶良倚伏(16)。

遽見鄰交斷(17),仍睹賢臣逐(18)。 

南風忽不盡(19),西師日侵蹙(20)。

運圮屬馳驅(21),時屯恣敲扑(22)。

莫救夷陵火(23),無復秦庭哭(24)。

鄢郢遂丘墟(25),風塵俄慘黷(26)。

狐兔時遊戲(27),霜露日沾沐(28)。

釣者故池平(29),神台塵宇覆。

陣雲埋夏首(30),窮陰慘荒谷。

悵矣舟壑遷(31),悲哉年祀倏(32)。

雖異三春望,終傷千里目。

作品注釋

(1)客心:遊客的心情,作者自謂;暮序:一年之末,指暮冬。

(2)登墉:登上郢城故城牆;墉,壘土為牆,此處指郢城牆;瞰平陸:瞰,從高處往低看,即俯視;平陸:平野。

(3)林澤:山林與水澤:窅:沉遠貌;芊綿:草木茂密繁盛的樣子。

(4)郁重複:郁:結;重複:山重水複,此指山川縱橫交錯。

(5)資:依靠,憑藉;設險:設防。

(6)名都:郢城;拒:抗,此處可作鎮守解;江隩:水流彎曲處。

(7)方城:春秋時楚國北面的長城,古為中國九塞之一。《左傳》:“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次:邁,連線。

(8)溟海:本為神話中的海,此泛指楚國南邊的深海;窮南服:楚國疆域一直到達了當時中國極南的地區。

(9)挫吳豕:這是罵吳國的話,語出《左傳》:伍員率吳兵滅楚,入郢,大將申包胥乞秦師楚,七日哭於秦庭,說:“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

(10)競周鹿:競鹿,逐鹿,喻爭奪天下。

(11)萬乘:《孟子·梁惠王》:“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註:萬乘,謂天子也;千乘,諸侯也。”這裡指楚王。沮漳:沮水與漳水。

(12)九鼎:指東周,時其首都在洛水之陽。伊谷:伊水與谷水。

(13)大蒐:古春獵為蒐,天子出獵於春日為大蒐。雲夢掩:楚國為古雲夢七澤之地。這裡指楚王出獵時聲勢浩大,旌旗蔽日,人馬蓋地。

(14)章華:即章華台,為楚王所築。《左傳·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台,願與諸侯落之”。

(15)更:替換。

(16)吉凶良倚伏:《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指福禍相因而互倚。

(17)遽:急速,忽忙地。

(18)賢臣逐:指屈原兩次被楚王放逐。

(19)南風:指楚國。楚國地處南方。

(20)西師:指秦國。秦國地處西方。日侵蹙:(秦)因侵略迫使(楚)國土日漸縮小。蹙:收縮。

(21)運圮:國運衰敗。屬馳驅:不斷地輾轉遷移。

(22)時屯:時事艱難。恣敲扑:恣,恣意、任意。敲扑,撻伐凌辱。

(23)夷陵火:夷陵,今宜昌,楚先王的陵墓在此地。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火燒夷陵。

(24)秦庭哭:語出《左傳》(見前文注9)。

(25)鄢郢:故址即今宜城南境內。《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一:“故宜城,在縣南九里。本楚鄢縣,秦昭王使白起伐楚,引蠻水灌鄢城,之,遂取鄢。”郢為楚都城。丘墟:廢墟。(26)俄:一會兒,很快。慘黷:昏暗貌。

(27)狐兔時遊戲:狐狸與兔子時常出沒在郢城的廢墟上。

(28)沾沐:侵蝕。

(29)釣渚:楚莊王所築的諸侯台,在紀南城東不遠處。下句“神台”同。

(30)陣雲埋夏首:陣雲,濃雲;夏首,夏水的上游。《漢書·地理志》:“夏水,首受江”,夏水在今江陵縣境。

(31)舟壑遷:意謂滄海桑田,山水已非昔貌。

(32)年祀倏:指對楚先王的歲時祭祀,如今已倏然不復舉行了。

作品評析

《郢城懷古》是李百藥傳世作品中最優秀的詩篇之一。郢是戰國時楚國的京城。這首詩充滿了歷史典故,有點冗長乏味。作者在詩中緊密追隨鮑照《蕪城賦》的結構,不過鮑照將衰敗與繁榮時期的驕奢相聯繫,李百藥卻更關心不可避免的盛衰模式:“運圮屬馳驅,時屯恣敲朴”。這是抽象觀念、引喻及命運決戰幻象的有力結合。對聯的第二句用《易經》的卦名“屯”(“始難”)來解釋郢城的衰敗。楚國是被秦國擊敗的,“敲朴”一語出自賈誼一篇論秦專制的著名文章。這是一首懷古詩。詩人從歷史的角度,把楚國上下400多年的歷史用詩的語言表現出來,風格沉鬱,氣韻深沉,具有史詩般的氣質。

作者簡介

李百藥(565—648)隋末唐初詩人。身為名門子弟,經歷非常坎坷。他幼年多病,但博學強記,號為“奇童”,其父李德林隋文帝時任內史令(宰相)。皇太子楊勇召他為東宮學士;隋煬帝即位,李百藥失寵,出為桂州司馬,旋即解職還鄉里。入唐,又遭李淵猜忌,流放涇州。李世民即皇帝位,重其才名,召拜中書舍人,此時他已年過花甲。以後多次拔擢,成為李世民身旁的文學重臣。李百藥“藻思沉鬱,尤長於五言詩,雖樵童牧豎,並皆吟諷”(《舊唐書·李百藥傳》)。尤其長期外斥階段創作,寫景抒情,弔古詠懷,多失意愁苦之辭,情真調苦,感人至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