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倫

13年獻血158次,做愛滋病志願者8年。 2002年,當郝倫了解到不正規的獻血、輸血也會感染愛滋病後,他就成了佑安醫院“愛心家園”的一名志願者。 昨天,“愛滋病優秀志願者”的證書被郝倫裝進背包里,他坦言不能跟家人分享這一切,“因為他們擔心”。

簡介

13年獻血158次,做愛滋病志願者8年。昨天,北京小伙兒郝倫獲得佑安醫院的“優秀愛滋病志願者”稱號。令人遺憾的是,這位獻血狀元,這位一次次到火車站為出院的愛滋病患者送行的小伙子,至今失業已經7年了。

表彰

12月1日是第21個愛滋病日,昨天,佑安醫院召開大會,隆重表彰愛滋病志願組織――“愛心家園”里的優秀志願者。在3000多名志願者中,共有21人獲此稱號,郝倫正是其中之一。 獎品不過是一個雙肩背包,郝倫拿著它卻滿臉的愧疚:“今年關注獻血問題多了一些,為愛滋病患者做的志願工作太少了,實在不該拿獎。”

獻血

32歲的郝倫是個地道的北京人,家庭條件優越,母親是會計師,父親是建築師。14歲那年伯父罹患癌症,最後一段日子靠輸血維持生命――郝倫暈血,可血能救命,這一場景給他留下深刻印象。1997年,公主墳出現第一輛獻血車,每周三、六兩天工作。暈血的郝倫連著6次來到獻血車下,一待就是兩個小時,就是不敢上車。第7次,19歲的郝倫艱難地登上了獻血車,獻出了人生中第一個200CC,從此他下了決心:“只要能獻就獻,獻了就能救命!”1998年5月8日,西單街頭出現了第一輛獻血車,距上一次獻血剛剛19天的郝倫又摟不住了,再次獻血。2002年,郝倫左腿患了丹毒,一瘸一拐去獻血。血液中心的醫生兩次把他從人群中拽出來說:“這次再讓你獻,我都覺得對不住你母親,我也是當媽的人,我夜裡會睡不著覺的……” 
如今,郝倫每28天獻一次成分血――這幾乎是獻成分血的最小間隔時間。在過去13年中,最多的一年他獻了24次血,而今年也已經達到15次了。13年裡他一共獻了70斤的血。

困境

2002年,當郝倫了解到不正規的獻血、輸血也會感染愛滋病後,他就成了佑安醫院愛心家園”的一名志願者。這裡的志願者有愛滋病感染者,有醫科大學的學生,也有郝倫這樣的公司職員。他那時在銀行工作,每月能拿不少錢。做志願者除了引導患者就診外,就是陪著患者在病房裡聊天。在郝倫服務過的愛滋病患者中最小的只有3歲,“抱在懷裡,心都在疼”;最年長的有50歲,“是一位挺敬業的老師,是她丈夫傳染給了她。” 
2003年因為“業績不過關”,郝倫被銀行辭退,從此走上了找工作的道路,拿著國際金融系的畢業證想當收銀員,人家要女的;拿著營養師的資格證想做廚師,人家要有經驗的。剛有單位想要他,一打聽他生活中最大的愛好就是去血液中心和佑安醫院,得,又沒戲了。

感言: “大家都覺得我有病!”

昨天,“愛滋病優秀志願者”的證書被郝倫裝進背包里,他坦言不能跟家人分享這一切,“因為他們擔心”。不能與家人分享的還有34個獻血證,“大家都覺得我有病!”摟起毛衣袖子,郝倫的胳膊靜脈上還有淤血,5天前他剛剛獻了血,這是第158個針眼。
晨報首席記者 崔紅 記者 徐晶晶責任編輯:穆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