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由恕

到了清代同治年間,邵大復將醫術傳於他的孫子邵宗濂(字清漪),其孫醫道更為高明,在北塘鎮開設了“守謙堂藥局”,名噪一時。 在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邵由恕的祖父邵植芬(字藍波)在寨上開設了“樂生堂藥店”並坐堂行醫。 邵由恕其父邵建椿(字子壽)更是醫道高明,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與玉田人張玉峰合開“玉生堂藥店”。

邵由恕(1902-1971),營城人,承繼祖傳中醫。少年時代隨父學醫,鑽研祖國醫術,卓有成就,自民國二十三年(1934)起在玉生堂坐堂行醫,疑難病症,一副藥就好,當地送其外號叫“邵一副”。
邵由恕的本家前輩是邵顯章。顯章為邵氏第十六代,其以養海船運輸而成為漢沽地區巨富,人稱“邵半河”,是說薊運河的船隻,老邵家占了一半。邵家在清代嘉慶年間於營城開設了“守謙堂藥局”,聘請有名氣的中醫為人治病,對本村窮苦人治病不收費。邵顯章讓他的第二個孩子邵大復(字問羲)跟著外聘中醫學醫,並成為名中醫。到了清代同治年間,邵大復將醫術傳於他的孫子邵宗濂(字清漪),其孫醫道更為高明,在北塘鎮開設了“守謙堂藥局”,名噪一時。在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邵由恕的祖父邵植芬(字藍波)在寨上開設了“樂生堂藥店”並坐堂行醫。邵由恕其父邵建椿(字子壽)更是醫道高明,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與玉田人張玉峰合開“玉生堂藥店”。可以說邵由恕是中醫祖傳世家。在這樣的環境裡,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邵由恕的醫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比前輩見長的方面就是診斷婦科和瘟病更有絕技。經診脈、詢問、觀望對病情診斷無誤,往往視病人的病情和體質,下藥劑量,能準確對症,一副藥下去立見顯效,因而得綽號“邵一副”。漢沽解放後,邵由恕在寨上第二聯合診所行醫,後併入漢沽醫院中醫門診部。邵於1971年去世,終年6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