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仲義

邵仲義

邵仲義,男,生於1934年,是江蘇大學基建處的退休教工,孤居一人,生活樸素而簡單,至今還是租用單位50多平方米的公房。他生前資助200多名貧困學生,死後捐出遺體和全部近60萬存款。

人物簡介

邵仲義是江蘇大學基建處的退休工人,曾就讀於上海第二醫學院,先後在華東工業部、河南農機局、國家一機部等單位工作。他在文革的時候因為身份不好(資本家出生),被批鬥和打壓,沒人願意和他交往。1981年調至鎮江工作。他一生未婚,孤居一人,生活樸素而簡單,至今還是租用單位58平方米的公房,每個月還要扣房租。邵老生前資助200多名貧困學生,死後捐出遺體和全部近60萬存款。“百萬善翁”、享年81歲的退休教工邵仲義的追思會31日在江蘇大學校園裡舉行,全國各地的受助學生、師生代表聞訊自發趕來悼念。

邵老事跡

托弟弟把近60萬存款捐出
邵老是江蘇大學基建處的退休工人,曾就讀於上海第二醫學院,先後在華東工業部、河南農機局、國家一機部等單位工作,1981年調至鎮江工作。他一生未婚,孤居一人,生活樸素而簡單,至今還是租用單位58平方米的公房,每個月還要扣房租。江蘇大學退管處處長湯靜霞告訴記者,28日上午9點多鐘,一名送報工人到邵老家送報時,發現老人歪睡在客廳里,就急忙告知了退管處。隨後趕到的鎮江120急救中心醫生,證明老人已經離世。“27日下午5點多鐘我還和他通了電話,我們還聊了10多分鐘”,昨天上午,在江大專家樓內,從上海趕來辦理喪事的弟弟邵淵悲痛地告訴記者,當晚9時許,他準備上網跟邵老QQ聊天時,卻發現哥哥的QQ燈不亮。當時心中隱隱覺得有點不對,“但沒想到哥哥就此走了,當時電話中他還很開心地跟我說"拜拜"的……”
邵老患有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最近一段時間腿腳發黑並出現腐爛,疼痛得無法下樓行走。許是感覺狀態不好,就在離世前一個多星期(20日左右),他委託湯靜霞幫他辦理捐獻遺體的手續。“給邵老送協定書的時候,他已經早早把章準備好放在了桌上,看到協定書他很高興,說自己年歲大了,還能為社會貢獻最後一份力量”,湯靜霞遺憾地說,學校安排了志願者隔天為邵仲義打掃衛生,做些日常雜事,星期二剛去過,沒想到他周四早晨就離開了。28日當天,邵仲義離世後,湯靜霞就遵照其囑託,聯繫了學校醫學院將其遺體轉交給鎮江紅十字會。
“我們一共有5個兄弟姊妹,都辦了捐獻遺體。”邵淵說,哥哥生前就多次和家人說過,身後要捐獻遺體,然後要把所有的存款捐獻給學校的貧困學生。30日,邵淵從校內多家銀行取出了哥哥的全部存款597457.6元,加上學校撥給的4萬多元喪葬費,全部交給了學校。“這是哥哥的決定,我們全家都支持他。”邵淵說。
6年前捐50萬“報恩款”資助大學生
湯靜霞告訴記者,邵老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資助學生,他常常喊上學生到家裡聚餐改善一伙食,讓考研的學生住在家裡安心學習。2007年,他收到了一筆7萬美金後兌換成50萬元的“報恩款”,一下全部捐了出來設立了“愛生助學金”,僅這一助學金,就有200多名大學生受益,而老人卻一直不願透露自己的名字,受助的大學生至今不知道是何人幫助了他們。
“那是一筆報恩款,我們5個兄弟姐妹每人都收到了一份。”邵淵說,“報恩款”是2007年遠在加拿大的表哥匯給他們的。表哥在戰亂時期無事可做,邵仲義的母親拿出陪嫁的一枚戒指資助其赴香港謀生。感恩於邵仲義母親的恩情,表哥匯給了他們兄弟姐妹5人每人7萬美元。“哥哥的條件並不富裕,50萬元無疑是筆巨款。收到匯款後,哥哥就和我們商量著,將這筆錢全部用於資助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全家人都非常支持這個決定,因為他們從小接受的親職教育就是要樂善好施,“報恩款“這樣用最能體現它的價值。最終邵仲義設立了“愛生助學金”江大金額最大的以個人名義設立的助學金,專門用於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邵老生前曾經一再表示:“把報恩款用在學生身上,是我最大的欣慰。我不圖學生的任何回報,唯一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們學有所成,將來能夠回報社會和他人。”
擅長程派青衣,燒得一手好菜
“哥哥一直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也是個快樂的人”,杜月芬告訴記者,哥哥總是替別人考慮得多。她舉了個例子,邵淵原本是不會上網更不會使用電腦的,但去年春節後邵老的腿部併發症加重,下樓不太方便,幾乎所有電話都在家中接聽。由於老人所住的公房隔音效果不好,他擔心老是通話會影響到隔壁鄰居,於是強烈要求邵淵學習電腦,兩人在QQ上聊天。正是迫於哥哥的“壓力”,邵淵去年春節後開始學電腦,在兒子邵懿泓的手把手指導下,硬是一點一點慢慢學會了開機、上網、登錄QQ然後聊天。
事實上,邵老的日子一直過得非常充實,他是江大出了名的京劇票友,尤其擅長程派青衣。在其家中藏有很多的京劇書籍。此外,老人還很喜歡攝影,昨天邵淵給記者出示了哥哥的卡片相機,記者打開一看,裡面最近的照片就是鎮江上月的一場雪景。白雪覆蓋下的江大校園妖嬈旖旎,老人如果沒有一顆熱愛生活的童心,又怎會在冰冷的寒天,不顧腿腳的劇烈疼痛,還拄著拐杖從二樓下到校園拍攝雪景呢?
還有,邵老燒了一手好菜,邵老兄妹五人,雖然在不同城市但感情極好,在邵老腿腳還靈便時,家人每年都會在北京、上海或其他城市聚會,而每每此時,邵老總要大顯身手,“他忙出的一大桌菜,比飯店口味都要強!”杜月芬讚許道。而除了家人嘗到邵老的手藝外,老人資助的太多貧困大學生,也是老人高超廚藝的品嘗者。
說到老人何以終身未娶,據邵淵介紹,哥哥是有過心儀對象的,解放前他曾跟表妹談過,而且用情很深,但解放前夕,表妹一家去了台灣。此後,邵老就把個人大事看淡了。
離世前身上現金僅24.1元
儘管腿腳已是十分不便,到最後已經只能是一步步挪動,但81歲的老人還是自己做飯洗衣。由於經常和邵老接觸,湯靜霞還了解到了邵老“江大善翁”之外的一些“內幕”:校園裡賣菜的小販,對邵老都挺有“意見”,“小販們都說邵老挑三揀四,買個青菜都要貨比三家,經常稱好了嫌貴就不要了!”所以,那些菜販子們都知道江大生活區有個會還價的“摳門”老漢。但是,菜販子們不知道,邵老每兩個星期就要把其資助的在校貧困學生,喊來家裡改善一伙食,而滿滿一大桌菜,老人常常提前三天就要準備。
“邵老獨居一人,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我們都不放心。”湯靜霞在年初曾經建議邵仲義到養老院生活,聽到每個月1710元的費用後,邵仲義說了聲“我再考慮考慮”,事後他又告訴湯靜霞,價位太高自己不能接受。同樣,老人行動不便後,江大退管處及邵老的家人,都曾動員老人用個保姆,但老人算算費用後,還是拒絕了。
“他對自己太苛刻了,東西都用得舊得不能再舊,沒有留下一件像樣的東西。”邵淵和家人在哥哥家收拾遺物時,非常感慨,“他的衣服都是我們買的,他對自己苛刻,卻一生都在做著善事。”而記者了解到,邵老身上所存的現金只有24.1元。隨後在邵老的家中,雜亂中幾乎看不到一樣值錢的東西,映入記者眼帘的一張蓆子,中間已經破了一個大洞;在其空空的冰櫃內,半盒豇豆已經霉變。幾隻堆在牆角的破舊箱子,有的竟然還是解放前的。“處理老人的遺物時,發現老人睡的棉花胎都變黑髮硬了……”湯靜霞說到這裡,眼圈發紅。
由於實在沒有什麼東西能留下,哪怕是做做紀念,最後老人的大部分遺物都露天焚燒了。“沒想到邵老能存下這么多錢,他的錢都是一點一滴省下來的!”湯靜霞說,這筆近60萬元的善款,將由她轉交給學校學生工作部門,按照邵仲義老人的意思,“每一分錢都真正用到貧困學生身上。”

學生追思

邵老和受其捐助的學生的合影。 邵老和受其捐助的學生的合影。
2013年3月31日,江蘇大學將在老人家中舉辦一個簡樸的告別儀式。在南京工作的李雷、上海讀研的劉軍營、江蘇科技大學的周琨……30多名受邵老幫助的學生,將從各地趕來,最後和爺爺說說告別的話。
他留下的手機仍不停接到受助學生問候
邵老離世後,手機一直放在邵淵身邊。昨天(30日)記者採訪間隙,就不斷有電話打來。“每天都有六七個學生打來電話,剛剛就有個學生,從廣州打來電話,問邵爺爺情況怎么樣。我真為哥哥感到欣慰,有這么多學生牽掛他。”邵淵說,每接到這樣的電話,他都一一告訴他們,邵爺爺走了,“學生們都說要來參加告別會,送邵爺爺一程,我告訴他們,爺爺已經捐獻了遺體,不辦告別會了,一切從儉。”邵淵說,雖然哥哥一直沒有成家,但是非常喜歡孩子,而他每年都要資助多名貧困大學生這些他們都知道。
“爺爺是我在鎮江最大的牽掛”
家在徐州農村的李雷是邵老資助的一個學生。當時,就讀於藝術學院的李雷,兄弟兩人同時上大學,家庭經濟負擔很重。大一暑假,李雷在學校後門勤工助學當值班員,熱心的邵老看到李雷沒有回家,就關心地問起了情況。後來當其得知李雷還欠著5000元學費可能要影響畢業時,毅然拿出了部分報恩款幫其還清學費、支助他參加工作。李雷回憶:“爺爺說了這筆費用的來源,一再告訴我不需要任何回報,如果將來有能力了要回報給社會。”現在,爺爺成了李雷在鎮江的最大牽掛。李雷在南京工作,每兩個月就來鎮江看次爺爺,每個月都要給爺爺打上好幾次電話。剛開始時,李雷也會給爺爺買些營養品,被爺爺狠狠地批評了一通,“爺爺腿腳不好,我現在下火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附近的大超市買上大米和油,捎給爺爺。”
江蘇大學能動學院大二學生薛棋俠是邵老正在資助的孤兒大學生,他最早得知邵爺爺離去的訊息,昨天他顯得非常自責:“26日我還在爺爺那,和他聊了兩個多小時,爺爺知道我被評上了學校的勵志之星,特別高興,他說做人就要無憂無慮積極向上,但想不到那竟是最後一次聽爺爺教誨……”
得知訊息小伙子哽咽了,當天趕回鎮江
3月30日,在華東師範大學讀研的劉軍營打電話來問候邵爺爺,意外得知爺爺離世的訊息,他哽咽了:“爺爺最喜歡叫我們"小朋友"了,和爺爺在一起四年,學到的最多的就是爺爺開朗樂觀的處事心態。”劉軍營告訴記者,他剛上大學時總喜歡不停地抱怨,爺爺就常和他說自己的人生經歷,開導他沒什麼可以抱怨的,“快樂過是一天,不快樂過也是一天”。在爺爺的影響下,小劉變得開朗樂觀了很多,去年還以專業第一名考上了華東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爺爺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到我們有了進步。現在我在上海讀研,爺爺是我的牽掛,我們每個星期都要通上一次電話的,但現在爺爺再也聽不到了……”小劉表示無論如何也要再送邵爺爺最後一程,昨天下午他已從上海趕往鎮江。

社會評價

“這是哥哥的所有存款,他最後的願望,我幫他實現了。”3月30日,老人的弟弟把一筆597457.6元的存款轉交給江蘇大學退管處處長湯靜霞。老人生前有兩個願望,一是把遺體捐獻給當地紅十字會,二是把所有存款捐給學校資助貧困學生,如今都已實現。

邵仲義是江蘇大學基建處的退休教工,孤居一人,生活樸素而簡單,至今還是租用單位50多平方米的公房。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他常常喊學生到家裡聚餐改善一伙食,讓考研的學生住在家裡安心學習。2007年,遠在加拿大的表哥匯給他50萬元巨款,老人一分沒動,全部捐給學校設立助學金,專門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

“我不圖學生的任何回報,唯一期望是他們學有所成,將來能夠回報社會和他人。”老人一直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名字,很多受助學生至今不知道是誰幫助了他們。

老人對學生慷慨,對自己卻極其“摳門”。湯靜霞告訴記者,老人衣櫥里擺放的箱子已經用了50多年,床鋪上的涼蓆破了一個大洞。“邵老的存款都是一點一滴省下來的,這筆善款將轉交給學校學生工作部門,按照老人的心愿,全部用到貧困學生身上。”

曾受邵老資助、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劉軍營趕來送老人最後一程。“和邵爺爺在一起四年,學到最多的就是他開朗樂觀的處事心態。我在上海讀研,幾乎每個星期我們都通一次電話。”

“這是哥哥邵仲義的所有存款,也是他最後的願望,我幫他實現了!”30日上午,79歲的上海老人邵淵和夫人杜月芬,把一筆總額597457.6元的存款,交給江蘇大學退管處處長湯靜霞。這筆錢是江蘇大學81歲退休教職工邵仲義的所有存款。28日,捐助了數百名貧困生的江大“愛心老頭”邵仲儀,因糖尿病併發症去世。按照其意願遺體捐給鎮江紅十字會,存款全部捐助貧困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