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林芝

邢林芝(1928—2008),1928年5月25日出生於河北省大名縣郭莊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邢林芝少年時代,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受其父親和叔叔的影響,樸素的愛國愛民思想很快在邢林芝的心底紮根,13歲就當上了家鄉的兒童團團長。1947年至1954年,作為一名曾經保衛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忠誠衛士,他曾榮獲中央警衛師“特等模範個人”的光榮稱號;1954年轉業分配到山西省工作以後,他又以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胸襟坦蕩、甘於吃虧、廉潔奉公等人格魅力而受到同事們的崇敬。2008年1月31日凌晨1時20分,山西水工機械廠原常務副廠長邢林芝同志,因患肺心病醫治無效,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不幸逝世,享年80歲。


走上革命道路

走上革命道路,14歲加入公安1928年5月25日邢林芝同志出生於河北省大名縣郭莊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客觀地說,邢林芝能夠走上革命道路,主要是受了其父親和叔叔的影響。

邢林芝少年時代,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華戰爭。國難當頭之際,中國共產黨團結全國人民共同抵抗日寇侵略。因為父親和叔叔都是革命人士,耳聞目睹間,樸素的愛國愛民思想很快在年幼的邢林芝的心底紮根,13歲就當上了家鄉的兒童團團長。

14歲那年,邢林芝堅決要求入伍,成為河北省臨漳縣公安隊戰士。因為他體格健壯,身手不凡加之工作積極,勤於學習,很快成長為臨漳縣公安隊副班長,多次被評為臨漳縣公安隊“練兵模範”、“勞動模範”。

保衛中央首長

保衛中央首長近8年
1947年,因政治思想可靠,工作表現突出,邢林芝被特選到中央警衛團保衛中央首長。在保衛黨中央和中央首長的崗位上,邢林芝先後任劉伯承警衛團特務連班長,朱德總司令警衛排副班長,中央警衛團內衛連副班長、班長,中央警衛師內衛營二連副排長、排長、連長、指導員等。期間,他參加並圓滿完成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的保衛工作。

李幼時,山西省水務局離休幹部,邢林芝的愛人。她說,1949年10月1日,原本定於上午舉行的開國大典,因故推遲到下午三點舉行。當時,執行警衛任務的邢林芝就站在天安門城樓西南角,距離毛主席大約20米處。

在中央警衛師工作的近8年時間內,邢林芝遵從“堅決服從命令聽指揮”的工作理念,和戰友一起多次圓滿完成了特殊警衛任務,從未出過任何差錯,保證了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首長的絕對安全。

確保主席休息,首創“土散鳥飛”驅鳥法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主席的工作非常忙。那時,毛主席工作有個特點:夜深人靜之際是他專心工作之時,天亮後才抽空休息。如此一來,如何確保毛主席休息時間免受打擾,就成了擺在警衛員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當時在毛主席身邊做警衛工作的邢林芝,創造性地提出了上崗穿布鞋、“土散鳥飛”驅鳥法。所謂的上崗穿布鞋,就是要求所有警衛員在毛主席休息期間不穿統一發放的皮鞋,而全部穿布鞋上崗,確保走路時不發出聲音;“土散鳥飛”驅鳥法就是要求所有警衛員上崗之前把濕土團成球狀帶在身上,如果毛主席院子裡的榕樹上落下鳥兒,警衛員就把土團拋出趕鳥,土團在空中散開後再落地就不會產生噪音。

曾三下東北,護送毛主席訪蘇
在中央警衛師工作期間,邢林芝曾三下東北,護送毛主席赴蘇聯訪問。

1949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為使新生的革命政權能儘快在世界舞台上站穩腳跟,毛主席決定率代表團於1949年12月出訪蘇聯,與史達林就兩黨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商討和簽訂有關條約、協定等。

因為當時正值建國伊始,敵對勢力還未完全肅清,所以毛主席的安全問題就成了重中之重。為保萬無一失,周總理對毛主席出訪的警衛工作親自作了周密的安排部署。臨行前,史達林又電告:“保衛工作要做好,千萬不要大意。”

有關紀實報導對毛主席首次出訪蘇聯有這樣的描述:“1949年12月6日,北京被一場大雪裝扮得銀裝素裹。毛主席身穿一身銀灰色中山裝,頭戴呢帽,外罩一件大衣,在站台上神采奕奕地和送行的人員話別。上午8時,毛主席坐著新中國第一列代號為9002的專列駛出西直門火車站。列車吐著團團的白煙,在凜冽的朔風中風馳電掣般往北駛去。車頭上懸掛著金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陽光下閃耀著奪目的光輝。”列車上的警衛員中,就有年輕的邢林芝。

李幼時說,邢林芝在中央警衛師工作期間,毛主席先後三次乘專列前往蘇聯訪問。每一次,邢林芝都要護送毛主席至滿洲里,直到蘇方專列接上毛主席為止。待到毛主席返回時,他和其他戰友再護送毛主席回京。

婚姻家庭

46元錢,辦了一場樸素婚

邢林芝和李幼時能走到一起,得益於邢林芝的老班長牽線搭橋。李幼時說,認識邢林芝之前,她也在中央警衛師工作。當時,邢林芝的老班長已經是李幼時所在單位的司務長。經他牽線,兩個人與1952年相識、相愛。

1954年4月,邢林芝和李幼時在北京市海淀區領取了結婚證。那時的婚禮,和今天沒有任何可比性。李幼時說:“我們的新房,就是中央警衛師為我們騰出的一間單身宿舍。兩個人都穿著軍裝,照一張相、大家一起熱鬧一下就完了。”結婚的所有費用,李幼時至今都清楚記得:人民幣46塊錢。

吃飯不規律,青年時代落下病根

警衛工作有其特殊的一面,吃飯不規律對警衛人員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李幼時向記者回憶,邢林芝在中央警衛師工作期間,吃飯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的。工作忙時,沒準哪一頓飯就吃不上了;趕上飯點兒了就猛吃一頓。有時候,飢餓難耐的他一頓飯能吃八個饅頭。因此,年紀輕輕的邢林芝就患上了胃病,經常需要打嗎啡止痛針。

轉業到地方工作後,一心撲在各項工作上的邢林芝又患上了十二指腸潰瘍,其後又被查出肝病,再往後又發展到肝硬化、肝腹水,進入老年又患上肺心病。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數十年如一日地敬業工作,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

先進事跡

紮根山西,放到哪裡哪裡亮
1954年,因為健康原因,邢林芝主動提出轉業。李幼時回憶,當時中央警衛師師長、政委都出面挽留邢林芝,但他不願因為自己的健康問題再給組織上添麻煩。同年,26歲的邢林芝帶著愛人,和中央警衛師其他106名戰友一起服從組織安排,全部前往山西工作。

初到山西,邢林芝被安排到山西省水利局(山西省水利廳的前身)工作,任水保隊副隊長。他領受的第一項任務是辦一個“水土保持培訓班”。

軍人出身的邢林芝,對培訓班實施嚴格的軍事化管理。來自全省的水利幹部每天都須出早操,排隊進課堂、回駐地,休息時間請假外出也是集體出,集體回。時任山西省副省長的劉開基看過培訓班後非常感慨:“我長這么大,也當過民兵,但沒見過這樣的培訓班。抓得緊,抓得好!”

1955年擔任山西省下靜游水庫工程地質勘探隊第一副主任兼黨總支書記,他被評為太原市復員建設軍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958年汾河水庫開工後歷任供應處副處長、水泥廠廠長,他參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中填土大壩——汾河水庫大壩的修建工程。從勘探、伐木、物資供應到創辦水泥廠,從大壩施工到水庫管理,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1972年調省水利廳負責水保處工作,他經常深入基層,現場調研。當工作剛有起色時,組織上又調他任山西水工機械廠常務副廠長,他不講任何條件就前往上任。在廠里,他深入車間,接近民眾,了解情況,尋找癥結,解決問題,以焦裕祿為榜樣,拖著病體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水工機械廠的工作很快就打開了局面,多次獲得水利廳的表彰和嘉獎。

“對邢廠長的工作,我們只能說他是放到哪裡哪裡亮。”山西水工機械廠幹部這樣說。

離而不休,再帶一個先進黨支部

1983年,同樣因為健康原因,邢林芝提前離休。雖說已經離休,但山西水工機械廠幹部對他的評價是“離而不休”,為什麼這么說呢?

“河北省大名縣和我一起出去當兵的人共有9個,其中6個犧牲在戰場上,剩下的3個人還有兩個成了殘疾人,就我一個全活人了,所以我很知足,理當為黨和人民多做一點事情。”邢林芝離休後,繼續擔任山西水工機械廠老齡委主任和離休幹部黨支部書記。

擔任老齡委主任和離休幹部黨支部書記以來,邢林芝經常組織老黨員學習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關心全廠發展。如果遇到1998年南方洪澇災害這樣的天災,不用任何人說,他肯定會第一時間和老伴帶頭捐款捐物。

除此之外,離休後的邢林芝還是一名化解鄰里矛盾、協調鄰里關係的熱心人。有一次,山西水工機械廠一名老工人在走路時被同單位職工的小孩撞倒,導致骨折住院。此事發生後,居委會多次協調無果向他求助,邢林芝二話沒說就登門做兩家人的思想工作,最終圓滿化解了兩家矛盾。

“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幹了工作,誰幹得好,大家心裡都一清二楚。”山西水工機械廠職工說,因為邢林芝積極發揮餘熱,離休後他還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離休幹部黨支部也曾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主動讓病房,至今讓人難忘

無論在部隊還是在地方,邢林芝的革命本色都沒有絲毫改變。無論何時何處,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別人也能一眼看出他身上的閃光點。

2007年1月,邢林芝的健康狀況已是每況愈下。由於肺心病日趨嚴重,他住進了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離休前為副廳級幹部的他,當時住的是單人病房。

同年1月24日,邢林芝住院治療期間,醫院來了一個重病老人。因為需要靜養,這位老人不適宜住多人病房,但當時的單人病房已全部被患者入住。

左右為難的醫護人員,只能硬著頭皮和單人病房的病人及其家屬商量,看有沒有人願意和後來的患者換一下病房。令醫護人員沒有想到的是,邢林芝聽說此事後當即叫來醫護人員,表示他願意騰出單人病房。於是,在沒有徵得子女同意的前提下,他主動搬到了雙人病房。醫護人員和後來患者的家屬向他表示謝意時,邢林芝只說了一句話:“我是一名老黨員,應該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