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革命

邊際革命

這場革命使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強調的生產、供給和成本,轉向現代經濟學關注的消費、需求和效用。19世紀70年代邊際效用學派的出現被認為是經濟學中爆發了一場全面革命的標誌。這場革命被稱為邊際革命。這場革命使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強調的生產、供給和成本,轉向現代經濟學關注的消費、需求和效用。邊際革命從19世紀70年代初開始持續到二十世紀初,相繼二、三十年,邊際效用學派的代表人物應該是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洛桑學派的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和奧地利學派的門格爾。

基本信息

概述

邊際革命邊際革命

19世紀70年代邊際效用學派的出現被認為是經濟學中爆發了一場全面革命的標誌。這場革命被稱為邊際革命。這場革命使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強調的生產、供給和成本,轉向現代經濟學關注的消費、需求和效用。邊際革命從19世紀70年代初開始持續到二十世紀初,相繼二、三十年,邊際效用學派的代表人物應該是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洛桑學派的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和奧地利學派的門格爾。他們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先後出版了各自的代表作,並不約而同地討論了同一個問題,即價值由什麼決定。

產生背景

1、古典經濟學既無法解釋一些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更無法有效解決它們。2、為此,歐洲出現了四種古典經濟學之外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發展社會主義;支持行業工會主義;通過政府管制經濟、消除權利濫用和對收入進行再分配;經濟學的邊際主義。3、邊際主義放棄從勞動價值論角度為自由市場經濟辯護,轉而求助於效用價值論;其分析方法也從總量分析轉向邊際分析。4、但是與前三種方案不同,邊際主義仍然堅持市場配置和分配,反對政府干預,抨擊社會主義,並試圖阻止工會行為,從而顯示出其與古典經濟學的理論連續性。

主要信息

1、集中關注邊際2、理性經濟行為3、強調微觀經濟4、使用抽象、演繹方法5、強調完全競爭6、需求導向的價格理論7、強調主觀效用8、均衡方法9、將土地與資本品合併分析10、最小的政府干預

作用

經濟學的研究進入消費領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經過了三、四百年的發展,競爭加劇,生產矛盾比較突出,而市場問題集中呈現在供求關係上,供求反映了人們的消費和欲望,所以經濟學的研究不能不從人們的消費和欲望出發。門格爾曾經指出:“一切經濟理論研究的出發點都是人類的欲望本性。沒有欲望,就沒有經濟活動,就沒有社會經濟和以它為基礎的科學。對欲望的研究是經濟學的關鍵”。所以藉助於邊際分析的方法來測量消費者欲望的滿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從而決定價值,推動著經濟學的研究。邊際分析的方法實際上是一種數學分析方法,也就是運用數學中的微積分去觀察經濟問題。但是這一方法開始還不為更多的人所接受,甚至門格爾對在經濟理論中使用數學的方法都表示懷疑。門格爾認為經濟學理論是一種理性的、邏輯的科學,不可能用數學方法去“精確”測定,只能用演繹法或歸納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研究的實踐,特別是經濟資源“稀缺性”的提出,使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一方法,運用邊際分析的方法去觀察經濟問題。稀缺論認為,財富的增長,人類福利的增進不是經濟成長的自由展現,而是經濟資源的最優配置;不是一切增量投入都是可取的,只有把增量投入與增量產出聯繫起來分析才是可取的。在這種理論的影響下,在以後的經濟研究中,經濟學家提出了邊際生產力、邊際成本、邊際收益、邊際替代率、邊際消費傾向等範疇,極大地豐富了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所以,邊際分析的廣泛使用是經濟學研究的重大變革。

重要內容

邊際革命包含著兩項重要內容,即邊際效用價值論和邊際分析方法的廣泛運用。

在傑文斯看來,價值由 “最後效用”決定,門格爾認為價值由“最小重要的用途”決定,瓦爾拉指出價值由“最後欲望滿足的程度”決定,這也就是說在他們的代表作中雖然沒有使用“邊際效用”這一概念,但他們都認為價值是由物品的最終效用決定的,而效用是用以滿足人們欲望的程度。以物的最終效用去衡量價值,可謂“邊際效用價值論”,這種理論強調物對人的滿足程度,而滿足程度完全是主觀的感覺,因而“邊際效用價值論”是主觀主義的價值學說。從這一點上說,它是不科學的。但必須指出:“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提出使經濟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即消費領域,因為物的效用只有進入消費領域後才能評價。

英國著名的經濟思想史專家埃里克·羅爾指出,“邊際效用的概念不僅被看做是經濟‘工具箱’的一種補充,並且還被看做是經濟科學研究方法上的一項極其重要的革新。”因此,每一個學經濟學的人都應該了解邊際效用學派的思想。

經濟學的研究進入消費領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資本主義經過了三、四百年的發展,競爭加劇,生產矛盾比較突出,而市場問題集中呈現在供求關係上,供求反映了人們的消費和欲望,所以經濟學的研究不能不從人們的消費和欲望出發。門格爾曾經指出:“一切經濟理論研究的出發點都是人類的欲望本性。沒有欲望,就沒有經濟活動,就沒有社會經濟和以它為基礎的科學。對欲望的研究是經濟學的關鍵”。所以藉助於邊際分析的方法來測量消費者欲望的滿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從而決定價值,推動著經濟學的研究。

邊際分析的方法實際上是一種數學分析方法,也就是運用數學中的微積分去觀察經濟問題。但是這一方法開始還不為更多的人所接受,甚至門格爾對在經濟理論中使用數學的方法都表示懷疑。門格爾認為經濟學理論是一種理性的、邏輯的科學,不可能用數學方法去“精確”測定,只能用演繹法或歸納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研究的實踐,特別是經濟資源“稀缺性”的提出,使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一方法,運用邊際分析的方法去觀察經濟問題。“稀缺論”認為,財富的增長,人類福利的增進不是經濟成長的自由展現,而是經濟資源的最優配置;不是一切增量投入都是可取的,只有把增量投入與增量產出聯繫起來分析才是可取的。在這種理論的影響下,在以後的經濟研究中,經濟學家提出了邊際生產力、邊際成本、邊際收益、邊際替代率、邊際消費傾向等範疇,極大地豐富了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所以,邊際分析的廣泛使用是經濟學研究的重大變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