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奧斯汀

邁克-奧斯汀

個人高壇履歷邁克-奧斯汀,沒錯,就是他,一位真正值得我們去尊敬的高爾夫球手。 相比之下,1974年邁克-奧斯汀創造的紀錄就如同他的職業生涯一樣,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邁克-奧斯汀的冬粉認為他的動作引領了未來40年的趨勢,是迄今為止效率最高的開球方法。

個人簡介

邁克-奧斯汀1910年出生於英吉利海峽的格恩西島,之後成長於蘇格蘭。在他11歲時,全家移民波士頓,這時他已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天才高爾夫球員。1974年他創造了人類在地球上最遠擊球紀錄515碼,約470.9米。普通人大約能打300碼(約274.3米)遠。

個人高壇履歷

邁克-奧斯汀,沒錯,就是他,一位真正值得我們去尊敬的高爾夫球手。在他面前,如今那些高壇大腕巨星們根本不足一提。在約翰-達利出生前,他就保持著一桿擊球超過400碼的記錄。1974年美國常青公開賽上,已經64歲高齡的邁克-奧斯汀開球竟然超過500碼,一般球手只能打出他一半的距離,簡直讓人難以置信。他在高球界享有盛譽,同時也是一位備受尊敬的科學家。但遺憾的是2005年11月,95歲的邁克-奧斯汀與世長辭。
邁克-奧斯汀1910年出生於英吉利海峽的格恩西島,之後成長於蘇格蘭。在他11歲時,全家移民波士頓,這時他已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天才高爾夫球員。年僅18歲的他就轉為職業球員,但在巡迴賽中贏得的獎金卻寥寥無幾。這使他意識到想要賺更多的錢,一對一比賽是最好的途徑,那時年少輕狂的邁克-奧斯汀根本不把對手放在眼裡。
很快邁克-奧斯汀就成了人們背地裡咒罵的對象——就好像會咬人的鯊魚一樣,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人們都稱他為“高爾夫強盜”。在芝加哥和紐約,他和那些來度假的賭徒比賽時,習慣每次都下重注,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性。曾經在一次對賭中,一個精神有問題的輸家在最後一輪比賽中竟然拿出槍來威脅要幹掉他的一隻手,但邁克-奧斯汀回想起來卻津津樂道。隨著名聲大噪,為了讓比賽變得更富有趣味性(吸引更多的賭徒來和他比賽),比賽中他開始用左手或者單手打球。
他自吹自擂稱“能用一套普通的球桿打出96種不同球路的擊球。”曾有一次比賽,僅僅用一罐可口可樂瓶來代替旗桿,結果他贏了1萬美元。邁克-奧斯汀非常自豪,經常把它掛在嘴上炫耀。
在亞特蘭大的伊斯特萊克高爾夫俱樂部,邁克-奧斯汀認識個常來光顧的客人——鮑比-瓊斯。年僅20歲的瓊斯和其他人一樣,被他的擊球所震驚,外表看上去如此輕鬆且毫不費力的擊球竟然能打得如此之遠,難以想像,纏著追問其中的奧秘。
從這個層面來看,儘管外界有很多關於他的負面新聞,但他對高爾夫的執著是毋容置疑的。在醫生檢查出他患有嚴重的心率過快(166次/分鐘)之前,他還是曾經一位極具天份的重量級拳擊手。
這讓他感到很不甘心,由此引發的抱怨甚至影響了整個職業生涯,抱怨比賽中狗吠聲影響了他在PGA巡迴賽中的發揮,最終只位列第37名,實在太失望了。
1939年,他搬去了洛杉磯,成為了威爾榭鄉村俱樂部的領軍人物。他開始喜歡上了歌劇。除此之外,他經常和埃羅爾-弗林去夜總會,沒錯,就是埃羅爾。
最意想不到的就是邁克-奧斯汀竟然還有做明星的潛力和特質,同時他也是一位盡心盡責的科學家,在埃默里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學院學習工程機械以及物理學。

最遠距離

隨後,他取得了運動機能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人類肌肉的運動),也開始涉足地心引力的研究,一心沉迷於研究如何運用最有效的方法將球擊得更遠。
1974年11月25日Winterwood高爾夫球場見證了邁克-奧斯汀職業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在美國常青公開賽中一個標準桿4桿、450碼的狗腿洞64歲高齡的他一桿打過果嶺,第五次捧起冠軍獎盃。當然,順風的天氣也助他一臂之力(報告顯示當天風速達到27.35英里/時),邁克-奧斯汀的隊友,1950年PGA美巡賽冠軍得主錢德勒-哈珀也很想知道邁克-奧斯汀盡全力究竟能打多遠。
當他用那根Wilson柿木桿頭的鐵桿擊球時,觀眾已經提前到達了果嶺上等著。
他稍後回想起來,“球的飛行軌跡十分詭異”。事實上,球應該沿著又低又平的軌跡飛行——樹膠材質的球飛行高度距離地面差不多15英尺,正是這樣的高度創造了巡迴賽最遠擊球的歷史紀錄。
球直奔洞口而去,飛行距離幾乎達到了450碼。驚嘆不已的哈珀開始尋找球的位置,最終在下一洞的發球檯找到了球——超過洞口近65碼,實在是太神奇了,金氏世界紀錄這次發球距離為515碼。
30年過去了,這個紀錄仍無人能破。縱觀如今的PGA職業球員,僅2004年戴維斯-洛夫三世曾經打出過476碼的距離,技壓群雄奪得冠軍獎盃。
相比之下,1974年邁克-奧斯汀創造的紀錄就如同他的職業生涯一樣,讓人感到難以置信。除了順風的有利條件外,球場乾燥稀疏的草坪、位於海拔2030英尺之上的地理位置,這些也幫助他更好地打出超遠距離的球。另外,邁克-奧斯汀說在第8和第9洞,開球距離全部超過了400碼,那天真的是太美妙了,讓人記憶猶新。但邁克-奧斯汀對此並不滿意——球在飛行的過程中並不順利。科學家已經開始對他的擊球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得出結論稱極小的起飛角配合急快的揮桿速度,就可能打出這樣的超遠球。
仔細觀察關於邁克-奧斯汀擊球分解動作的黑白圖片,讓人眼前一亮的不是其它的,而是和巴巴-沃生的動作很像。表面上軟綿無力,但揮桿時,觸球瞬間重心明顯。但光看圖片可能缺乏真實性,大多數球員減緩手臂速度以提高桿頭速度,邁克-奧斯汀反而加快手臂速度,與迅速移動的腳步配合。這使得他的揮桿速度達到155英里/時,讓人瞠目結舌——老虎伍茲通常的揮桿速度才120-130英里/時。
開球奧秘編輯本段回目錄身高6尺2英寸的邁克-奧斯汀開球的奧秘就在於其輕盈敏捷的揮桿動作——當然,關於運動機能學(建議所有高爾夫教練都應該去學習)的研究確保了他一系列連貫的動作能將受傷的風險最小化,擊球效率最大化。1998年邁克-奧斯汀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公開評論伍茲的擊球動作:“腿的動作沒問題,但他的肩膀與髖關節同步運動,這樣會造成能力損失。”
邁克-奧斯汀的冬粉認為他的動作引領了未來40年的趨勢,是迄今為止效率最高的開球方法。作為一名著名的高爾夫教練,很多大牌的明星也自然紛至沓來。1991年,邁克-奧斯汀獲得了美國前50位高球教練的殊榮,儘管在他自己看來還很不滿意。(邁克-奧斯汀:“生動的教學會讓你過目難忘……”)
毫無疑問,邁克-奧斯汀傳奇的一生足以拍成一部電影。他同時也是一位電影明星,1983年他在麥可-道格拉斯(MichaelDouglas)的犯罪類影片“TheStarChamber”中飾演一名法官。他的一生就好像他打球一樣,充滿了傳奇色彩,將流芳百世。
關於MikeAustin的揮桿理論似乎沒有十分詳細的系統的描述,只能從書中和網絡上零散搜刮一些,在這裡我試圖羅列一下幾個要點,可能對於初學者理解起來有些困難,還是那句話,僅供參考。
1.握桿稍強勢,站姿呈反K型,左側保持豎直的狀態,右腿和右臂成自然角度令右手順利握桿。
2.上桿的時候保持兩肩和脊柱的位置不變,胯部先側移然後轉動,左腳跟離地,感覺身體好像一扇門,以右腿為軸在轉動。
3.下桿的時候胯部充分迴轉,腰帶扣能夠朝向正前方,同時球桿感覺好像從上桿的最頂部向下拋擲,伴隨著有力的重心轉移。
同一些揮桿方法相比較,MikeAustin的揮桿理論更強調了兩點,一是上桿時的胯部側移,這點同BenHogan有相似之處,還有就是下桿時球桿直接從頂部向下投擲,而不是傳統的先收再送。同時他還強調了脊柱的功能,認為脊柱是高爾夫揮桿中主要力量來源,而肩,肘和腕關節的作用是用來加速球桿的,身體轉動的最大目的就是讓手部在擊球時達到速度最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