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一高

1925年改為遼陽縣立高級中學。 年改遼陽高級中學,1952年遷現址。 1951年定為省重點中學。

校址在遼寧省遼陽市青年街。前身為清光緒十一年(1885)創辦的襄軍書院,二十八年改稱襄平學堂。三十一年除招收中學兩個班,還創辦師範班,改校名為遼陽襄平公學校。1914年中學部稱遼陽縣立中學校,師範部稱遼陽縣立師範學校。實為一校兩個牌子。1925年改為遼陽縣立高級中學。後經偽滿及國民黨統治時期,幾度變更校名,1949 年改遼陽高級中學,1952年遷現址。1957年改現名。1951年定為省重點中學。以“立志、勤奮、求實、守紀”為校風的建設基礎。教師重視學生的行為養成,突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把社會公德和日常行為規範的培養訓練作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在教法改革中試驗“啟發式研究法”,力求實現“主體”與“主導”、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知識與能力的三統一。運用現代教育統計測量理論,分析學生的學習質量,實現信息反饋。據此安排各學科、各年級、各班級的教學活動,使信息成為決策依據。堅持以系統論觀點研究學生的認識活動,從德智體美勞、教與學、師與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的關係中研究學生智力發展規律。進行綜合評價試驗,對學生個人與集體行為效果的評估,由印象型轉變成量化的數據控制,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形成,變經驗管理為科學調控與指揮。1960 年評為全國文教系統先進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79000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為24200平方米,有53個教學班級,在校學生3200人,教職工189人,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75人,國家級骨幹教師5人,省級骨幹教師6人,市級骨幹教師19人。學校有教學樓、圖書館、食堂、體育館、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校園網路系統、先進的教學監控和校園數位化教學辦公管理系統、塑膠跑道、人造草皮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心理諮詢室等。教育設施齊全,教育資源配備合理,學校建設體現現代化教育的特點,“資源最最佳化,效益最大化”,浸透文化意蘊,樸素大氣,符合相關的質量與安全標準,能滿足課程改革的要求。 為了達到“管理有策略、目標有創新、辦學有特色”的目標,學校提出了“三個發展”(以學校發展為中心,以教師發展為基礎,以學生髮展為目的)的辦學理念,提出了符合我校校情的辦學思路,即在學校工作中貫徹突出“德”字,狠抓“質”字,強化“管”字,著眼“全”字,落實“實”字,貫徹“改”字的六字方針。我們著力建設了三支隊伍,進行了七項體制改革,創建了兩個模式。
三支隊伍:幹部隊伍、教師隊伍、學生隊伍;七項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幹部制度改革、分配製度改革、管理層次改革、教學手段改革、後勤管理改革、民主管理改革。創建兩個模式:以“五化”為特徵的教學管理模式,即教育觀念先導化,教學管理開放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科研先行化、教學方式民主化;以“五化四自”為特徵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即德育理念現代化、德育途徑網路化、德育內容系統化、德育環境最最佳化、德育管理規範化;“四自”是指:自尊、自律、自強、自信。科學的管理拓展了優質教育資源,是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的高中教育發展途徑,目前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