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

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

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是以棉花、花卉、雜糧等經濟作物研究與開發為主的省級農業科研單位,現隸屬於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簡介

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
作為遼寧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中心、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中心、花卉研究中心,其核心任務是開展特早熟短季棉多抗育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玫瑰等薔薇類花卉新品種選育及開發利用研究;農作物品種資源收集整理保存及創新利用研究;農產品綜合開發利用研究;珍稀食用菌開發研究等等。
面向農業、農村、農民,解決生產中的關鍵技術難題,為全省乃至全國的農業生產服務。

沿革

本所前身是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建於1928年的遼陽棉花試作場,
1949年3月重建,命名為“遼陽棉作試驗場”。
1959年6月改名為“遼寧省棉麻科學研究所”。
1984年9月,更名為“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

設施

現全所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科研人才隊伍,以及高標準試驗地、現代化多功能實驗室、智慧型連棟溫室、冷藏保鮮庫等完善的科研基礎設施

全所固定資產總額2067萬元,試驗用地63.3公頃,其中標準化試驗地面積100畝,科研及輔助用房12,000平方米,現代化日光溫室20棟,占地40畝,主要用於花卉研究。低溫中期儲藏庫可存放資源5萬份,保存年限15年。實驗室配有各類儀器設備271台(件),可進行科學實驗的各種定性定量分析和進行植物組織培養等。

師資力量

全所現有員工9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67%(高職稱研究人員18人,博士2人、碩士23人),管理人員占12%,工勤人員占22%,現有45歲以下職工59人,占全所職工總數的65%。

技術推廣

本所以科研成果為依託,組織全所科技力量,立足全省,面向全國,通過科技人員蹲點、舉辦技術培訓班、建立新品種繁殖及其配套技術示範基地、召開新技術現場觀摩會等多種形式,推廣各種經濟作物新品種及先進栽培技術,把科研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至2004年,成果轉化率達到70%,年創社會效益15億元。

成就

建所60年來,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先後開展了多種經濟作物新品種選育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共取得179項科研成果,其中86項獲獎,累計推廣套用面積近3億畝,創社會經濟效益超過150億元。
作為遼寧省省級科普基地和遼陽市唯一的現代農業技術職業培訓學校,在普及現代農業知識的和培養新型農業人才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正以嶄新的面貌,向國內一流的現代化研究所邁進。

組織機構

計畫財務科
綜合辦公室
洋桔梗研究室
菊花研究室
玫瑰育種研究室
生物技術實驗室

產業發展

所屬遼寧綠豐農業技術開發中心,開展棉種、棉製品、花卉、雜糧、食用菌等開發業務。所內建有良種棉軋花廠、棉製品加工車間和種子包衣車間,按照市場經濟運作機制完善棉花種子繁育、加工和行銷體系建設。在新疆建立專家育種工作站,與新疆阿克蘇中棉有限公司合作開發遼棉19號新品種,進一步提高了我所技術創新及產業化能力。

影響

遼棉3號、4號開創了中國棉花雜交育種的先河;遼棉7號、10號、15號品種填補了我國早熟棉區高抗枯萎兼抗黃萎病品種空白;遼棉11號、13號填補了特早熟棉區低酚品種的空白。
由於遼棉系列品種以及地膜覆蓋等配套節水栽培技術的推廣套用,使遼寧省棉花單產由建國初的十幾公斤提高到80多公斤,遼棉9號—遼棉19號系列品種及新陸早12號不僅覆蓋了遼寧棉區,而且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安徽及新疆等西北內陸棉區廣泛套用,目前已在上述地區累計推廣種植1億多畝,為農民創造經濟效益100多億元。絕大部分科技成果已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套用,對全省和我國的棉花生產、農作物品種資源以及其它一些經濟作物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發展規劃

1.加強我所的優勢學科——特早熟高產多抗逆育種。在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建立專家育種工作站,通過合股經營、特約繁殖、聯產聯銷和技術轉讓等方式開展區域開發協作,形成集團優勢,將來建成具有競爭實力的遼棉種業公司,打出“康特”品牌,做大遼棉種業。
2.完善我所的基礎學科——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按照廣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積極創新、充分利用的工作方針,組成全省的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和資源徵集協作網,計畫在5-10年內,完成2-4萬份種質資源的徵集、入庫和初步評價鑑定工作。在創新利用上多做文章,以三小作物為突破口,建立精深加工車間,以小包裝打出“卓昀”牌雜糧產品和“康特”牌雜糧種子,先占領省內外市場,再打入國際市場,實現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良好局面。
3.做大做強新興學科——花卉新品種的選育研究與開發。通過引進外資,加強與國外科研院所科技項目的合作。從發展觀光農業的視角開展花卉研究,重點加強月季、菊花、百合、蝴蝶蘭、紅掌等新品種引進、選育、栽培和開發研究,做大做強花卉產業,帶動地方經濟,占領國內市場,輻射國外市場。
4.做大做強前景學科——食用菌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在優良菌種選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食用菌栽培原料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與開發。以開發前景看好的白靈菇、杏孢菇、茶新菇等珍稀食用菌為突破口,進行引進、篩選、出菇、分離,銷售菌種、菌需物資及菌類產品。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農業科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所已做好“十一五”發展規劃,調整學科。一是利用棉花育種優勢,開展遼棉系列品種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進行棉花深加工及其產業化研究;二是利用省農作物品種資源中期貯藏庫的有利條件,擴展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項目,在創新利用方面多做文章;三是加大對花卉、食用菌等高產值高效益項目的研究。
目前全所職工正以新的精神風貌,以“創業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三種精神創造新的科研業績,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把遼寧省經濟作物科學研究所建設成北方棉花品種改良中心,遼寧省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中心,遼寧省花卉、食用菌研發中心。

榮譽

到目前為止棉花育種及區試方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其它6項;棉花栽培方面獲得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其它5項。2002年遼棉17號新品種選育推廣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貼士

單位: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
地址: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勝利路65號
郵編:111000
網址:www.lnjzs.com.cn

盤點有關經濟研究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