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歪脖老母

遼寧歪脖老母

歪脖老母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常興店鎮青岩寺風景區。青岩寺始建於北魏,盛於中唐,至今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自古以來,香火綿延,終日不斷。青岩寺是國家批准的東北最大宗教活動場所,也是融宗教與旅遊為一體的國家AAAA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尤以上院"歪脖老母"名聞天下。前來許願者摩肩接踵,還願者無不稱奇。 歪脖老母距今1500多年歷史,這裡香火旺盛,降香朝拜者如雲。歪脖老母普渡眾生、有求必應的各種事例,遠近皆知。近年來,每日前來降香許願,祈求人車平安,升官發財,生意興隆,祛病強身,婚姻美滿,早生貴子、金榜題名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皆曰:心誠則靈。無一不驗!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歪脖老母 歪脖老母

歪脖老母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常興店鎮青岩寺風景區,遼西醫巫閭山南端,景區占地面積共13平方公里 。北鎮青岩寺始建於北魏,盛於中唐,至今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香火綿延,終日不斷。1986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

青岩寺建築整體分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聖水院等禪院。上院築於懸崖絕壁之間,大有凌空懸掛、虛無飄渺之感。中院坐落在山腰萬樹叢中,講經說法客不斷,晨鐘暮鼓伴蟬鳴。下院建於群峰環抱之中,有“千山抱一寺,一寺鎮千山”之說。文殊院嵌在青岩之中,塵心世俗隨風去,清雲淡霧繞香菸。

典故由來

歪脖老母傳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自在觀音。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常興店鎮青岩寺上院。

遼寧歪脖老母 遼寧歪脖老母

據《東北古蹟軼聞》記載:南海落潮現一尊青石佛像,人們請至青岩石山雲中古洞,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見佛像之頸即歪,群工人從容移入。置諸於蓮花台上,吃驚老佛顯靈,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歪脖老母距今1500多年歷史,這裡香火旺盛,降香朝拜者如雲。歪脖老母普渡眾生、有求必應的各種事例,遠近皆知。近年來,每日前來降香許願,祈求人車平安,升官發財,生意興隆,祛病強身,婚姻美滿,早生貴子、金榜題名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皆曰:心誠則靈。無一不驗!

歪脖老母所在青岩寺上院,築於陡崖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風景絕佳。穿越上書“青岩古剎”四字的山門,沿石階而下,一片神奇的天地便展現在眼前。數百米壁間退出一條天然階台,階台背靠絕壁,面臨深淵。台上古寺莊嚴,松蔭蔽日,院內清泉垂瀑,霧繞雲封。在水簾壁旁有一石洞,洞門匾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石洞中,蓮花台上端坐一尊神態超然的石雕觀音——自在觀音,俗稱“歪脖老母” 。

佛前五件寶

香:香是人和佛之間溝通的工具。老佛怎么知道信士弟子來了是通過冉冉升起的香菸。頭頂三尺有神靈,青香飄上界,觀音賜福來,人生在福地,佛在九重天,九九歸一九九十成。香越高越與佛近距離接觸速達我們的弘願大願,香高靈氣重的意義所在。通俗說香是佛家的飯(舉例說明高香和矮香的區別)

袍:袍子稱為佛的貼身的法衣,又稱袈裟,它具有保和報的意思。保是保佑大家願望快速實現,報是回報的意思。信士們為老佛披袍,老佛定會保佑你和報答你。披袍是最高層次的拜佛形式,信士們有願的情況下都是通過袍子來完成,它就相當於藏族人民獻哈達一樣是對老佛最高禮節上的一種尊重,還起到莊嚴佛殿莊嚴佛身淨化每一位心靈的作用,它也是人和佛之間零距離接觸直接與佛結緣的, 寫上每一位的心愿直接帶到佛前給佛披上,老佛能親身感應到禮佛弟子們有事相求,受過香火沾完靈氣的袍子能蘊三寶具六合,消無望之災滅有形之難,信士們寫心愿叫納箴言於絲絨融經文於表里。(組織自己的語言來講披袍的重要性)

花:每一尊佛都是先獻花後披袍的。三世因果經中說今生美貌為何因,只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今生駝背為何因前世恥笑拜佛人,為佛獻花就相當於種植善因,種善因必能得善果。

燈:佛前的燈是佛的眼睛是指路的是鋪道的,照亮前程照亮一生的。

供:燒香上供是最完美的拜佛。(給每尊佛上供意義都不同)

一米袍:佛門稱為結緣或布施袍(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結緣的意思)

二米袍:佛門稱為轉運袍,是轉一年時運福運和財運的,能披到佛的大半身

三米袍:佛門稱為天地袍回項袍速求袍和圓夢袍。佛的身高是三米三,能披佛全身,上連天下連地天地之間最具宇宙間的靈氣。

鱗片袍:佛門稱為七彩霞衣,相當於給老佛裝了一層金身,說黃金裝佛裝自己遮蓋如來蓋自身,起到的作用是特許特求。

廟會節日

正月初一彌勒佛聖誕,先拜父母,再拜“歪脖老母”,一年吉祥如意
初五拜關帝(伽藍菩薩)接五路財神
初七人日拜“歪脖老母”一生順達
初八順意節,拜彌勒佛
廿五老天倉,拜老母庫滿倉盈
二月初二玉龍抬頭,土地正神聖誕
初八釋迦牟尼出家
十九觀音菩薩聖誕
廿一普賢菩薩聖誕
三月 初三 桃盛會,仙人登高
初六 眼光娘娘聖誕
四月初四文殊菩薩聖誕
初八釋迦牟尼聖誕
十五釋迦牟尼成佛
十七送子娘娘聖誕
十八娘娘廟會
五月 初五 端午節,(粽子:贈子—求子,政子—官位,掙子—得財)
十三伽藍菩薩聖誕(關羽磨刀日)
六月 初三韋馱聖誕
十一井泉龍王聖誕(上院龍飲澗)
十九觀音菩薩成道
廿四財神聖誕
七月十五地藏王菩薩聖誕
三十地藏王成道日
八月初九壽星聖誕,拜壽星,授王杖,延年益壽
十五關羽聖誕
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
三十藥師琉璃光佛聖誕
十月初十十不全聖誕
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
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成道

每月初一、十五拜佛、誦經,佛法加持,功德無量。 每月初三、十三、廿三拜山神土地,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宅平安,事業隆裕。

景點介紹

神州羅漢坡

神州第一羅漢坡 神州第一羅漢坡

羅漢坡上雲集八百羅漢,規模宏大,氣勢雄渾。八百羅漢均為漢白玉雕刻,羅漢站像高1.7米,坐像高1.3米,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前坡正中為佛祖釋伽牟尼坐像,為羅漢及眾生講經說法。後坡正中是佛祖釋伽牟尼臥像,進入不生不滅境界。青岩寺羅漢坡,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羅漢供奉地,青岩寺也是國內唯一一座真正供奉八百羅漢的寺院。

滴水觀音

漢白玉滴水觀音 漢白玉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在青岩寺的聖水院大殿里,供奉著滴水觀音,觀音菩薩手執淨瓶,清澈的泉水從淨瓶中汩汩流出, 拜佛者可以自備器皿,在此接聖水,飲者可消災祛病,吉祥如意。傳說很久以前, 這裡連年大旱,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餓殍遍地。觀音菩薩見到這裡的情景,動了大慈大悲之心, 將淨瓶聖水倒入山中古井,剎時,古井中一股清澈甘泉湧出井口。當地百姓飲了聖水, 頓時身輕氣爽,疾病消除,小山村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救了咱們的命。 之後,人們就在這裡修了聖水院,訊息越傳越遠,前來祈求聖水的人們都如願以償。

聖水院

聖水院是進入青岩寺景區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聖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傳說此泉水具有治病養顏、強身健體之功效。聖水院左臨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觀音立身佛像一尊。遊人至此燃一柱香,飲一杯聖水,定會使人賞心悅目,樂趣橫生。在聖水院的後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彌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寶,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遊客。

大雄寶殿

聖水院 聖水院

著名的大雄寶殿為仿明清重檐式建築,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的殿名。該大殿是由原來的三小間改建成為長 22米、寬 14米、高 15米的五開間大殿。室內重塑三如來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在大雄寶殿下方,建有兩座大型的漢白玉和花崗岩浮雕,面朝東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總計 32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為趙朴初先生題寫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傳說,總計 304平方米,是用閭山特有的花崗岩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現當年“歪脖老母”顯聖時的感人情景。在大雄寶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鐘鼓二樓,殿內供奉有彌勒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

觀音殿

觀音殿坐落於羅漢山上,殿中供奉著淨瓶觀音,即“飛來佛”。飛來佛為紫銅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間製品,造型美觀,神態超然入化,手持淨瓶,向人間遍灑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樂,福壽綿長。

戀人松

羅漢山下,路的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挺撥青翠,直衝雲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並立搭肩,共敘衷腸一般。

十方爐

十方者為上下合八方,於此十方爐燃香諸佛皆受之,如信息達知諸佛,佛知我來也,必令您心清氣爽,豁然頓悟。凡所請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須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細香敬拜,默禱所求之事,定會使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九龍壁

九龍壁長22米,高 3米。九條龍興雲吐霧,盤旋迴繞,栩栩如生。龍乃中國圖騰,有奮發向上,龍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風山,或錦屏山,在下院對面,齊刷刷的如橫劈下來的一般,擋住了陽光,陰影籠罩住寺院,給寺院增添了一種幽靜、神奇色彩。

伽藍殿

伽藍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即武財神 ——關羽。他集三教於一身,在佛教中是護法神伽藍菩薩、蓋天古佛,在道教中被奉為關聖帝君、協天大帝、詡漢天尊,在儒教中是武聖人,民間奉為武財神。他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儒老幼對萬能的伽藍菩薩頂禮膜拜,遠超過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稱是由“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中衍化來的,意思就是說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難的,它既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從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艱難付出。亭柱所懸楹聯為閭山詩人徐長鴻先生撰,遼西書法家任國翥先生書。聯云:“善德要求真,舉步須登千級路;利名終是幻,洗心且看一亭雲。”亭中石上有碑文,記載明萬曆年間重修青岩寺之事。

南極仙翁

壽神 ——南極仙翁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龍頭拐杖,左手托壽桃,右側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壽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遊客。該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等三兄弟敬請 。

藥師佛殿

走過登善亭便到了藥師佛殿,殿內供奉的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與左右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聖,又稱藥師三聖。據說藥師佛曾發下 12條宏大的志願,主要有除去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除劫賊橫難,使饑渴眾生得以上食,使貧乏無衣食者得衣食,轉女為男等渡一切苦難。故信士們認為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去憂解難,消災延壽。因此,又稱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猴石

在藥師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處,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約 3米多,其狀類猿,稱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遊客一般 。

龜石

離猴石不遠處,路邊有一龜形石,高 3米,長 4米,寬 2米,形如龜,因此稱之為“龜石”。神話傳說,它是東海龍王敖光手下守護渤海的大將軍,特派來守青岩山的 。

進香殿

經過讀書軒,走過半步階,前面隱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進香殿,俗稱中院。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站像,左為善財,右為龍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給老母報導的意思。同時進香殿也供年邁體衰步履艱難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進香殿向西南嶺上望去,可以看見一個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寬約 5米,洞深 10米,洞內寬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閭山青岩寺一帶老虎經常出沒,現如今老虎早已絕跡,但遊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猶有望而生畏之感 。

九道彎

進香殿向上行走,經龍爪松,過抱曲關,又別有天地。隨著山迴路轉,有一處巧借山勢,開鑿而成的盤山路徑,一邊是懸崖絕壁,一側是幽深山谷,地形險峻,這就是通向上院必經之路的九道彎。

娘娘殿

娘娘殿為重檐仿明清建築,俗稱送子觀音殿。殿內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像三尊,廣大善男信女爭相朝拜,香火極其旺盛 。

青岩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側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聳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纏滿了紅綬帶,意寓著平安吉祥。該青銅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等三兄弟捐資修建的,可謂功德無量 。

龍飲澗

青岩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處。東邊的一處名曰“龍飲澗”,是峰頂上的一股泉水飛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澗中水池內。古人在澗壁上刻有“玉龍飲澗”,“天與甘露”和“聖水池”摩崖,雖年深日久,但還可依稀辨認。西側還有一泉,從上部懸崖石縫中流入井底,為寺僧食用井,俗你“寶井”,這兩處泉水,為滲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凍,四季不涸,在這懸岩陡壁間,能有此雙泉水,可稱奇景,據化驗此泉水為優質滲山水,無味無害,雖不能消災治病,但搓手洗臉,可風塵頓消,沉澱後,可以食用。山頂還有一泉,和這兩個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內供奉的是一尊殘疾佛像,稱為“十不全”。他是民間神祇,他原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間多疾病,立志學醫,在自己身上試針試藥,受盡折磨成了一個殘疾人。為了紀念他敢於為中國醫藥獻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來民間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紀念 。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像,通稱“觀音老母”,因稱此洞為“觀音老母洞”,簡稱“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崗岩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廟觀音像眾多,不論座像或站像,頭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觀音像,頭向一側傾斜,故稱“歪脖老母”。“老母洞”內,“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視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態。石像雕工精湛,造藝頗深。兩旁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兩側神台上還塑有十八羅漢像。佛龕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白蓮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橫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人們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徵,表達人們祈求吉祥幸福,消災除惡的願望。千百年來,老母香火不斷,前來降香、朝拜、許願、還願、遊覽、觀光者絡繹不絕,因此,關於老母靈驗的傳說不絕於耳。

仙人橋藏寶洞

在老母洞東側是半壁樓。過半壁樓,有一處獨石橋,橋長1.5米,寬僅盈尺,橋下懸空,淵深壁絕,不說人行,就連猛獸也難通過,一失足便會粉身碎骨。令人見之,無不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凡人無法通過,因稱石板橋為“仙人橋”。橋東“藏寶洞”有一間房屋大小。傳說,洞內藏有青岩寺鎮山之寶和珍貴經書文物,因稱石洞為“藏寶洞”,是青岩寺的又一奇妙景觀 。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岩寺風景區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內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認為文殊菩薩以智慧第一,辨才

第一,學問深廣,被稱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來之際,許多學子的父母都為自己的子女求學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學府。

青岩奇松

青岩寺文殊院 青岩寺文殊院

青岩寺景區奇松多,除戀人松外,青岩山後有株蒼松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松”。不遠處還有一株古松,盤根虬乾,樹葉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松。西坡還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沖露,橫臥於地上,形成蒼龍臥坡之勢,被稱為“臥龍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數十株,儼如華蓋,現僅存其二 。

障鷹台

上院東部有一座秀聳雲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閭山南部最高峰,連老鷹也難以飛過,故名“障鷹台”。如站峰頂,舉目環視,頓覺心寬地闊,風景格外迷人。

東路景觀

從障鷹台至聖水殿之間,還有一條上下山路,分布著數處景觀。障鷹台西有一座“亂石棚”,東南是“通天洞”。過通天洞兩壁夾立,只見青天一縫,名為“一線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東北是高麗城,有一座“瞭望台”。湖南經臥虎石可望“碧水泉” 。

西路景觀

在青岩寺西部,還有兩處景觀,一處為雙人石,另一處為鴿子洞 。

門票交通

門票價格:40元/人,含保險。

停車費用:小型車:20元/天 大客車:50元/天

火車交通:火車前來,到溝幫子站或盤錦北站下車。有專車接站,詳見青岩寺旅遊網。

自駕交通:自駕車走京瀋高速,盤錦北下高速,走305國道至溝幫子,經溝青線直達青岩寺 。

遊客須知

注意事項:火車站警惕陌生人主動搭訕;自駕車出高速警惕陌生人招手攔車。

賓館住宿:遠途遊客如需住宿,一定提前預訂。以免廟會節日期間客房緊張,或者價格上漲。

溫馨提示:如需導遊,請聯繫青岩寺旅遊網,選擇景區備案導遊。以免利益受到侵害,投訴無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