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中南地區

遼中南地區

遼中南地區中南部,瀕臨渤海與黃海,靠近俄羅斯東南部與朝鮮半島,地理位置優越。遼中南地區的主要城市有等。

六大因素

區位因素
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自然因素
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經濟因素
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勞動力富足。
交通因素
靠海,有縱貫東西的鐵路,海運等交通因素較好。
市場因素
靠近北京天津長春等經濟發達地區
主要偏向重工業,輕工業不太發達。
瀋陽——機械工業,鞍山——鋼鐵工業
撫順——化工、冶金
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
大連——造船工業。
由此我們得出該工業基地是以生產生產資料為主的工業基地,所以是重工業基地。
政策因素
國防安全,國家的有利政策支持,土地租金不高等。

氣候

遼中南-上海氣候對比
地區╲氣候數據 一月平均氣溫 七月平均氣溫 年平均氣溫 溫度帶 乾濕地區 年降水量
遼寧中南部 -12攝氏度 24.5攝氏度 8攝氏度 暖溫帶 (半)濕潤地區 600-1100ml
上海 3.5攝氏度 27.8攝氏度 15.7攝氏度 亞熱帶 濕潤地區 1123.7ml
遼寧省地處亞歐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南溫帶亞濕潤區。 春季多風,夏季瀕雨。 境內雨熱同季,日照豐富,積溫較高,冬長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東濕西乾。
受季風氣候影響,各地差異較大,自西南向東北,自平原向山區遞減,其中,最高為大連,最低為西豐。遼寧省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毫米之間。遼中海撥5.5-23.5米,年平均日照257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 平均相對濕度65%, 多集中在七、八月份。無霜期165天,平均無霜期171天。

遼中南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存在的問題是能源與水資源的不足。

煤炭工業

遼寧煤礦大規模開採歷史較久,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就先後在撫順、阜新、北票等地大肆掠奪煤炭資源。建國後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經恢復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煤炭生產基地。近年來,在老礦區改建擴建基礎上,建了鐵法等新礦區和新礦井。

石油工業

遼河油田開發於50年代,66年打出第一口探井,70年代後加快了開發速度,80年產油500萬噸,天然氣16億。到1986年,產量達1000萬噸,居全國第三位。

鋼鐵工業

遼寧鋼鐵工業在日本侵略時期就已建立。日本撤退時,設備被拆卸,無法生產,日本人揚言:“把鋼廠留給中國人種高梁。”建國後,不到三年,我們自己不但恢復了生產,而且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現在遼寧鋼鐵生產達14大突,31000多個規格的各種產品居全國首位。鞍鋼的橋樑鋼材、本鋼的“人參鐵”、撫順的合金鋼,大連的不鏽鋼都很著名。遼寧是全國最大的冶金工業基地。

造船工業

大連是全國重要船舶生產基地。

機械工業

瀋陽的機械製造工業在全國有重要地位,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從這裡起飛,第一台程控車床,各種成套設備等都從這裡造出。瀋陽是一個以機械為主,部門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化學工業: 遼化廠區尼龍生產線 遼陽曾是歷史古城,2400年前修建,清初努爾哈赤建都於此,現在以化纖工業為主。

促進發展的方法

1、積極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實現經濟結構多樣化。遼中南工業基地原先是以煤炭、鋼鐵等工業為主,生產結構單一,要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使經濟結構多樣化。
2、積極拓展交通,完善交通運輸網。遼中南的交通運輸並不落後,但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及現代化機場)相對落後,但這些交通直接影響了現代企業(中小型的電子等工業)的分布。
3、發展科技,繁榮經濟。科技是工業生產的一項重要的投入。它可以從促進產品的更新,提高經濟效益。
4、消除污染、美化環境。遼中南的重工業設備陳舊,污染嚴重,導致當地的環境惡劣。因此,要吸引企業來此發展,就必須大力消除污染,美化環境。發展一些能耗少、污染輕的工業企業。

有利條件

第一,遼中南工業基地是在本區豐富的煤(阜新)鐵(鞍山,本溪)石油(遼河油田)等資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重工業基地。
第二,區內交通便利,哈大線貫通南北,瀋丹線聯繫東西,便於資源的地區調配。
第三,遼中南地區在解放前日軍侵華時就建設了不同規模,能源,冶金,鋼鐵工業部為今天遼中南工業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足之處

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畫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污染大。

調整措施

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