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算

拼音

yísuàn

引證解釋

亦作“遺筭”。亦作“遺笇”。失算;失策。《三國志·吳志·三嗣主傳論》裴松之注引晉陸機《辨亡論上》:“謀無遺算,舉不失策。”一本作“遺諝”。《北齊書·幼主紀》:“﹝高緯﹞遂自以策無遺算,乃益驕縱。”唐郭震《論去四鎮兵疏》:“伏願省擇,使無遺筭,以惠百姓也。”唐鄭子春《北嶽廟碑》:“謀無遺笇,人不勞止。”宋田錫《論軍國機要朝廷大體》:“雖舉必成功,動無遺筭,然臣請陛下,或展郊禋之禮,或行封禪之儀。”宋朱熹《列岫望西山最正殆無毫髮遺恨滕王秋屏皆不及也因作此詩》之二:“妙處毫髮間,商略無遺筭。”郭沫若《北伐途次》十二:“這兒自然有一個心理上的遺算。大家以為敵人一定會要背城借一地出城迎戰,但那知敵人是駭怕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