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性企業

適應性企業的特徵

①企業管理者要有權變觀念。權變觀念強調,沒有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能適用的一套企業管理體系和模式。企業管理者應根據現實具體情況和條件靈活運用管理的一般原理、方式和方法,形成對特定情況適用的管理體系和模式。而且當情況、條件發生變化時,要對管理體系和模式作出相應的調整。同時,權變觀念還強調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手段,以形成適應性強且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和模式。
②企業要具有明確的總目標和方向一致的分目標。企業有明確的總目標,企業各部門以至每個人圍繞實現企業總目標形成方向一致、具有共同目的的分目標,企業才有可能自發的產生自我調節的動力和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內在本質關係,無目的和無內在本質關係的機制是不存在的。
③企業內部要協同配合。只有企業內部各部門、各項職能、各個人員之間緊密配合,密切協作,才能產生合力,取得功能倍增的效果,以有效的方式適應環境的變化而使企業趨於相對穩定狀態。
④企業要有及時可靠的反饋信息。來自企業內外部的反饋信息及時、可靠、充分,是自適應機制運行並使企業自身得到正確調節的基礎。
⑤企業要選擇確定正確的感知應變臨界。企業應能及時感知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應選擇確定正確的感知應變臨界,這是正確發揮自適應機制的調節功能作用,並對環境變化做出適時應變反應的先決條件。
⑥有針對性的實施企業功能。主要體現在企業的能力的模組化,以模組組合的方式創造出能夠對可能的顧客需求寬泛得多的反應能力。適應性企業關注的是顧客,時刻準備把滿足顧客需求所需要的能力組合在一起。適應性企業能夠迅速地、動態地把模組配置到對於個別顧客需求做出反應所需要的過程中,按照顧客需求配置供給能力,通過在寬廣的產品和顧客範圍內反覆使用產品、過程、組織等基本模組,降低定製反應成本,通過模組定製替代實現範圍經濟。

適應性企業與傳統企業的差異

我們通常認識的企業組織是“金字塔”式結構。這種企業組織以某種權力機構和某些等級制度為基礎,等級分明,專業分工細緻入微,高度集中。管理學家認為這種“命令一支配”企業組織模式的產生是由於企業過於龐大複雜,需要像升降梯和傳動桿一樣的層層管理以傳達上層的決策並反饋實際情況(所以有時也被稱為機器模式)。
適應性企業與一般企業相比(見表1),由於技術基礎所發生的革命性變化,現代企業的知識、技能、文化、領導方式、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管理思想等都發生了變革。新的組織、新的任務、新的管理風格、新的企業文化等也都在適應性企業中得到了體現。

比較內容

一般企業

適應性企業

生產方式

規模經濟

範圍經濟(小批量、多品種)
集約經濟(大批量、多品種、混流生產線)
準時生產(零庫存)

主導戰略

低成本戰略

多樣化戰略、市場領先戰略

管理思想

專業化、規範化

快速回響、柔軟化

管理體制

各功能的部分管理、層次管理,
各工作環節的串列作業
(生產活動與經營活動分離)

各功能的一體化管理
各工作環節的並行工程
(生產活動與經營活動集成)

組織結構

層次結構、順序生產線為中心
的“產品組織”,職能部門
界限分明

網路結構、混流生產線為中心的
模糊“工藝組織”,職能部門界限被打破

組織功能

指揮與控制

協調、控制、服務、創新

管理的基本
任務

建立秩序

應付變革、適應環境、改造環境

人才素質要

專業人才、技術素質與管理
素質分離,重技能

柔性人才,技術素質與管理素質
兼備,重智慧型

目標結構

組織是單一目標主義者

組織是不斷調整自身多目標學習系統

目標特性

追求效率、穩定、連續性

創新、發展、解決問題

價值觀

效率、安全、穩定、低風險

效益、適應、敏感、勇於承擔風險

環境開放性

比較封閉、儘量減少環
境的影響併力圖降低不
不穩定性

比較開放,能夠適應環境的影響
並能應對環境的不穩定性

活動

有更多的正確性;明確
分工,職能部門相對獨立

正確性較少;常有重疊的活動,交
叉職能

協調機制

等級制度、管理規則

員工的相互協調、多樣化

權力結構

集中地、等級式的

分散、網路式的

程式與規則

多而且具體,成文的

很少,不具體,往往不成文

決策

集權、集中於高層

分權,分散於整個組織

計畫過程

重複、固定、具體

變化、彈性、一般性

解決問題的方式

由上級來解決,照章辦
事,妥協、掩飾

由群體解決,因地制宜,對抗,公開

控制結構

等級、具體、短期、對成
員進行外部控制

交叉作用、一般化、長期,長遠是
自我控制的

激勵機制

強調外部的獎勵、安全
感、低水平需求滿足,X理論觀

強調內在的獎勵、新生與自我實
現,Y理論觀

結構持久性

傾向於固定不變

持續地適應於新環境

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人們在管理中通常採取擴展組織活動的範圍和將不確定性因素置於其內部控制之下的方式來適應環”j境。由此,組織目標複雜化導致了組織活動的空間和內涵的全面:擴張。而這些擴張了的組織所需要的管理系統就要比原先只從事單一活動的組織具有更為複雜的靈活性和動態性。由此,更多的組織將其結構從傳統的穩定——機械式層次結構轉為新型的適應——學習型有機結構。
綜合企業在技術、管理、組織方面為適應環境所作的改變,企業適應環境所需具備的一個很大特徵是企業的柔性和敏捷性。柔性和敏捷性使企業具備迅速適應環境的能力,是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環境的武器。

適應性企業與戰略聚焦組織的關係

戰略聚焦組織又稱戰略中心型組織,這樣的組織以戰略為公司變革和管理流程的核心,通過清楚地制定戰略,科學地分解戰略,將戰略與進化的源動力相聯繫,以文化為核心,以結構為基礎,以能力為延伸,將每位員工、每個職能部門的工作都圍繞著戰略展開。在戰略聚焦組織中,領導層根據企業的願景和使命,鼓勵變革和創新,形成有利於變革的企業環境和有利於績效考核的企業文化。並根據戰略的層次與過程將戰略轉化為可操作的評價指標進行控制,將戰略放在各項工作的中心位置,企業圍繞戰略進行溝通並配製各種資源。通過溝通,每個成員都能理解、支持,為戰略實現做出貢獻。
企業只有以戰略為中心展開工作,循環反覆開展溝通與學_習,使戰略與不斷變化的環境相適應,才可能成為適應性企業。_“適應性”要求企業面對不可預測的環境變化,做出合適而快速的反應,具有良好的進化能力。適應性企業中管理者要具有權變觀念;企業要具有明確的總目標和方向一致的分目標;內部各部門、各項職能、各個人員之間緊密配合;能及時感知環境的變化,有及時可靠的反饋信息。因此,適應性企業必須要以成為戰略聚焦組織為前提,具有運行良好的刺激一意識一反應的戰略管理模式。適應性企業本身就是具有高度進化能力的戰略聚焦組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