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多角化

企業多角化成長的正負面效應2.1.1 多角化成長的時機3.1.5 相關多角化成長戰略3.3.1

內容介紹

本書理論、方法和實證相結合,並通過對數百家中、美、日企業多角化的比較研究,揭示了企業成長新規律,提出了許多獨到的新見。不僅“為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和決策部門制定企業成長戰略規劃和選擇企業成長模式提供了理論依據”(馬洪評語),而且,對目前企業組織結構調整、資產重組、大企業大集團戰略以及國有企業扭虧增盈等都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作者介紹

尹義省1966年出生。1985年河北機電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後曾任教於河北財經學院。199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工程博士。1996―1997年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職於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企司。1988年至今,作者多年從事產業經濟、技術與制度創新、企業戰略等領域研究和諮詢工作。先後參加國家級重大課題研究四項(負責主持其中兩項)。本書是作者融通現代企業發展戰略、產業組織、交易費用等諸多理論的研究成果,列入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課題項目,兼有理論創新和重要實際指導意義。作者在國際會議、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已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一篇被美國ISI引用。

作品目錄


前言
理論機制篇
1.現代企業成長的模式及特徵
1.1 企業成長理論及其發展趨勢
1.1.1 企業成長猶如森林中樹木生長
1.1.2 利潤最大化
1.1.3 銷售收益與效用最大化
1.1.4 有限理性原則和滿意原則
1.1.5 戰略協同性
1.1.6 層級結構與企業契約聯結
1.1.7 企業成長理論發展趨勢
1.2現代企業成長的核心
1.2.1 現代企業成長的含義
1.2.2 質與量互動
1.3 基於經營結構發展的成長模式
1.3.1 規模型成長
1.3.2 多角化成長及其分類
1.3.3 縱向成長及其分類
1.3.4 複合型成長
1.4基於組織結構和空間結構發展的成長模式
1.4.1 分散化成長
1.4.2 集團化成長
1.4.3 基於空間結構發展的成長模式
1.5現代企業成長的若干重要規律
1.5.1 規模成長的基礎性
1.5.2 結構關聯適應性
1.5.3 內部成長與外部成長
1.5.4 企業成長與產業成長的相關性
1.5.5 企業成長多重邊界性
1.5.6 組織成長的生命周期性
2.企業多角化、縱向成長機制分析
2.1 企業多角化成長的正負面效應
2.1.1 風險分散效應
2.1.2 範圍經濟效應
2.1.3 交易內部化效應
2.1.4 其他效應
2.1.5 企業多角化的負面效應
2.2企業多角化成長的誘因分析
2.2.1 外部誘因分析
2.2.2 內部誘因分析
2.2.3 我國企業多角化成長的特殊誘因
2.3 企業縱向一體化成長正負面效應
2.3.1 節約交易費用與穩定交易
2.3.2 增強競爭力
2.3.3 技術經濟與技術創新
2.3.4 企業縱向一體化成長的負面效應
2.4 不完全縱向一體化成長
2.5 企業準一體化成長機制
2.5.1 對交易的依賴及其不對稱性
2.5.2 準一體化與完全縱向一體化對比
2.5.3 各種縱向成長的對比
策略操作篇
3.企業多角化成長及業務重組的戰略管理
3.1 從單一業務走向多角化
3.1.1 一般過程與原則
3.1.2 單一業務的優勢
3.1.3 單 一業務的風險
3.1.4 多角化成長的時機
3.1.5 多角化成長的二重檢驗
3.1.6 集約型多角化成長
3.2 進入新業務的戰略途徑
3.2.1 收購
3.2.2 內部新建
3.2.3 合資
3.2.4 低成本擴張
3.3 相關多角化成長戰略
3.3.1 常見的相關多角化成長方向
3.3.2 戰略協同、範圍經濟和競爭優勢
3.3.3 戰略協同與組織再造成本
3.3.4 相關多角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3.3.5 培育核心競爭力與相關的低度多角化
3.4 非相關多角化成長戰略
3.4.1 宜於收購的業務
3.4.2 非相關多角化的優缺,點
3.4.3 確定多角化範圍的思維技巧
3.4.4 對公司高層經理才幹的要求
3.5 多角化之後的戰略
3.5.1 放棄與清算
3.5.2 轉變戰略
3.5.3 緊縮戰略
3.5.4 結構重組
3.5.5 一個結構重組的實例
3.6多國多角化成長戰略
3.6.1 多國多角化的出現
3.6.2 競爭優勢來源
3.7 分析多角化企業成長戰略的過程與方法
3.7.1 現有戰略的鑑別與分析
3.7.2 分析業務組合的三種矩陣
3.7.3 產業吸引力的比較
3.7.4 業務單元強度的比較
3.7.5 業務單元績效的比較
3.7.6 戰略協同分析
3.7.7 業務單元投資優先權排序
3.7.8 公司戰略的制定
3.7.9 程式式分析與企業家悟性
4.促進中國企業成長的思考與模式選擇策略
4.1 促進中國企業成長的系統思想和基本原則
4.1.1 企業成長的系統思想
4.1.2 基本原則
4.2 中國企業成長現實特徵簡要分析
4.3 中國企業成長環境的完善
4.3.1 外部環境的影響
4.3.2 逐步創建有利的外部環境
4.4 中國企業成長模式的權變選擇對策
4.4.1 企業規模
4.4.2 行業特徵
4.4.3 市場條件
4.4.4 不同成長模式之間的邏輯與策略
4.5 促進中國企業成長的政策建議
測度實證篇
5.企業多角化與縱向成長定量測度方法
5.1 企業成長模式測度的基本原則
5.2 多角化成長測度的三個基本方面
5.2.1 跨產業數分析
5.2.2 跨產業的分布特徵描述
5.2.3 各業務相互關係特徵描述
5.3多角化熵測度法
5.3.1 多角化測度實質是多樣化的測度
5.3.2 多樣性指數
5.3.3 多樣化測度的基本準則與經濟含義
5.3.4 多樣化熵測度法實例計算
5.4 LRUH二維模型的構造
5.4.1 多角化程度各指標定義
5.4.2 LRUH二維模型
5.4.3 企業單位產業要素強度指標
5.5 企業縱向成長測度方法
5.5.1 完全縱向一體化
5.5.2 準體化
5.5.3 不完全一體化
6.企業成長模式實證研究的方法設計
6.1 實證研究的目的、方法
6.1.1 目的
6.1.2 數學方法
6.1.3 抽樣方法
6.2 樣本選取和指標體系設計
6.2.1 樣本收集的基本思想
6.2.2 樣本1――中國大型企業292家
6.2.3 樣本2――中國股票上市公司36家
6.2.4 樣本3――美國大公司36家
7.中國大型企業成長模式實證分析
7.1 分布特徵
7.2 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比較
7.3 要素密集與相關多角化成長
7.4 地域特徵
7.5 多角化成長與盈利水平
7.6 多角化成長與風險平抑
7.7 縱向一體化成長與盈利、風險
7.8 多角化與規模、市場結構、銷售增長率
7.9 縱向一體化與規模、市場結構、銷售增長率
8.中、美、日企業成長模式實證分析
8.1 中國股票上市公司成長分析
8.1.1 分布特徵
8.1.2 與規模和股權結構的相關分析
8.2美國大公司多角化成長分析
8.2.1 多角化熵各指標的一致性
8.2.2 企業盈利水平
8.2.3 風險平抑
8.2.4 雇員人數
8.2.5 公司歷史長度
8.2.6 銷售增長率
8.2.7 經理年薪
8.2.8 企業負債率
8.2.9 美國大公司多角化分析小結
8.3 中國與美國企業多角化成長比較
8.3.1 多角化程度
8.3.2 企業規模
8.3.3 單位產業要素強度
8.3.4 中國企業多角化成長途徑
8.4 日本汽車製造企業準一體化成長實證分析
8.4.1 不完全準一體化特徵
8.4.2 控股度與被控子公司盈利率
8.4.3 控股度與銷售依賴度
8.4.4 公正交易委員會的作用
8.4.5 我國加工裝配型企業成長模式的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