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遇

遣遇

這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曆四年)杜甫在由岳陽往長沙的途中所作。所謂“遣遇”,是說排遣所遇見的叫人憤恨的事情,其實是“遣憤”。杜甫的目光到死都是注視著人民的痛苦。

作品原文

遣遇
磐折辭主人⑴,開帆駕洪濤。
春水滿南國,朱崖雲日高⑵。
舟子廢寢食,飄風爭所操⑶。
我行匪利涉⑷,謝爾從者勞⑸。
石間采蕨女,鬻市輸官曹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號⑺。
聞見事略同⑻:刻剝及錐刀⑼。
貴人豈不仁?視汝如莠蒿⑽!
索錢多門戶,喪亂紛嗷嗷⑾。
奈何黠吏徒,漁奪成逋逃⑿!
自喜遂生理,花時甘縕袍⒀。

作品注釋

⑴磐,是一種屈形的玉或石作的樂器。磐折,形容作揖時彎腰的樣子,這裡有恭敬意。
⑵朱崖,即長沙的丹崖。
⑶此句是說船夫和風浪搏鬥。
⑷《易經·需卦》:“利涉大川。”是說自己這次舟行很不順利。
⑸謝,有愧對或抱歉意。從者,指舟子。
⑹這兩句以下就是所遇之事,市,一作“菜”。輸,是輸稅。官曹,即官府。分科辦事的機關叫作曹。
⑺死百役,死於各種各樣的徭役。可見這是一位寡婦。號,讀平聲,號哭。
⑻平日所聞和一路所見情況大略相同,即指下句。浦起龍註:“以聞見略同句,推廣暢論,極淋漓愷惻之致。”
⑼錐刀,喻細微的物資。是說官吏剝削,無孔不入。
⑽豈不仁,是一種反說的諷刺手法,陽褒陰貶,仕詩多有。如莠蒿,即如草芥。
⑾多門戶,即五花八門。紛嗷嗷,到處啼飢號寒,一片哭聲。
⑿黠吏徒,奸猾的小吏們。漁奪,是說侵奪百姓的財物如漁人取魚一般。成逋逃,造成人民的逃亡。
⒀自喜,猶自幸,人民全都活不下去了,自己雖苦,總還能舌下去,所以自喜自甘。花時,暮春三月百花盛開的時候。唐人多以春日為花時,朱慶餘《宮中飼》:“寂寂花時閒院門。”湖南的三月、天氣已相當熱了,因沒有春衣更換,所以杜甫還穿著破棉袍。縕袍,是用舊絮,或碎麻填充的袍子。

作品簡析

這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曆四年)杜甫在由岳陽往長沙的途中所作。所謂“遣遇”,是說排遣所遇見的叫人憤恨的事情,其實是“遣憤”。杜甫的目光到死都是注視著人民的痛苦。

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像
(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鏇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