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明酒業

遠明酒業

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遠明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系1976年成立的茅台鎮集體企業岩灘酒廠,1997年更名改制,現已發展成為中國醬香型白酒原產地——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知名的老牌酒廠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基本信息

企業簡介

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遠明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系1976年成立的茅台鎮集體企業岩灘酒廠,1997年更名改制,現已發展成為中國醬香型白酒原產地——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知名的老牌酒廠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清代詩人李鳳翧(xuan)詩云:“晨雞催著客衣單,江霧溟濛撲帽寒。舟子開頭天未白,一聲欸乃下銀灘。”集團公司總部位於茅台鎮岩灘村,現有員工380餘人,註冊資金3000萬元。下屬企業有百年榮祿酒業銷售有限公司、恆達貿易有限公司,是集產供銷於一體的實體集團企業。

集團公司總部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生產基地位於茅台鎮醬香酒核心產區內,是全國首批獲得白酒工業生產許可證企業。現有醬香型白酒標準化生產車間8棟,窖池260個,年產優質醬香酒2500千升,常年庫存基酒5000千升,制曲、包裝、酒庫、化驗等設施設備完善。

產品以茅台鎮本地優質糯高粱、小麥、茅台河水為原料,嚴格按照茅台鎮醬香型白酒傳統工藝精心釀製,極具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獨特風格。曾榮獲中國名優食品博覽會金獎、貴州省十大民間文化遺產名酒等。

主導產品遠明小醉仙、遠明醬酒、福鎮古台酒、百年榮祿等系列品牌,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多年來堅持精緻釀造、精耕市場,逐步構建起以黔、川、渝、蘇、魯、豫為核心,輻射全國的市場格局。

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創業,遠明集團取得了穩健、長足的發展,這得益於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們政府長期以來關心和重視茅台釀酒產業發展,得益於中共仁懷市委、市人民政府“品牌強市”戰略的大力扶持,得益於占據茅台鎮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水質等釀酒優勢資源。經有關部門綜合考核,遠明集團先後被評為省級重契約守信用企業、市級納稅先進企業。

遠明集團董事長任遠明是仁懷市政協委員,長期擔任仁懷市酒業協會副會長、茅台鎮商會會長等職。

歷史文化梳理

唐蒙獻酒

《史記•西南夷列傳》:“南越食蒙蜀枸醬,蒙問所從來,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廣數里,出番禺城下’。蒙歸至長安,問蜀賈人,賈人曰:‘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

這個故事,人們耳熟能詳:公元前135年,為取悅漢武帝,唐蒙繞道鰼部(今仁懷一帶),取美酒酒獻給武帝,武帝飲後,覺得甘美異常,贊其“甘美之”。

唐蒙是一個極富政治敏感的人。品嘗到美酒固是人生一大樂事,但由美酒販運的路線而觸生靈感,建議漢武帝藉助巴蜀之饒修築夜郎道,出其不意攻擊南越,最終除卻了漢朝心腹之患,更是唐蒙最大的收穫。在這個過程中,仁懷美酒,第一次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便引出了一場關乎到西南政治格局的變化。

土司美酒

播州(今貴州遵義一帶)楊氏是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割據政權。自唐朝僖宗乾符三年(876年)起到明朝神宗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間,楊氏開啟了歷29代725年的播州楊氏漢領土司時代。

播州土司城堡海龍囤出土了大量酒器。土司、土著皆好飲,進而推動了赤水河流域釀酒業的發展。特別是數百年的土司統治,營造了較中原更為安定的環境,仁懷一帶的釀酒業得以持續繁榮。與茅台毗鄰的石粉柵一帶,成為當時重要的通商口岸,貿易和釀酒業興旺發達。出土文物證明,茅台當時已經有了酒店。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土司楊漢英特貢仁懷釀製的燒酒,得到元世祖忽必烈劃地嘉許,並賜名為賽因不花。此後每貢必有酒,醬酒飄香御苑。

茅台通航

清乾隆十年(1745年),雲貴總督張廣泗疏浚赤水河道。茅台成為川鹽入黔的集散地,百業興旺,市場繁榮。釀酒業更是首得其利。

為了滿足市場需要,茅台人甚至發明了竹編酒器——卮子。水運陶壇易破碎,而竹編的卮子韌性好,更便於運輸。而就在此時,仁懷醬香酒的“回沙”工藝已經成型:高溫堆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陽下沙、造沙、回沙、多輪次發酵蒸烤取酒,陳釀、勾兌等一套較為完整的工藝,已嚴格區別於其它香型的白酒。

醬香酒,從此開始擁有了讓人稱道的新規模。赤水河的濤聲,也變得一天比一天香氣襲人了。

楊氏燒房

“西南巨儒”鄭珍:“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遵義府志》也記載,到清道光年間,“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每年“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

赤水河上的茅台鎮,是當時釀酒業的重要節點。清中葉,從四川販鹽而來的楊氏後裔楊龍光,進入“成裕燒房”(後稱成義燒房)做學徒,晚年創辦了楊氏燒房。燒房有窖池3口,年產量僅數千斤,產量最高時也僅1萬斤左右。初為自用,主要贈送往來客商,後來才少量出售。

清末民初,楊龍光曾孫楊樹昭依託鹽運和釀酒,富甲一方,並成為茅台鎮民間幫會袍哥的“舵把子”,楊氏燒房的“回沙”美酒遠銷重慶。詩人李鳳翧在《赤水河放舟》寫道:“晨雞催著客衣單,江霧溟濛撲帽寒。舟子開頭天未白,一聲欸乃下銀灘。”(原註:“銀灘在茅台村下二里”。)

遠明酒廠

建國初,楊氏燒房中斷生產。農業合作化後,1959年10月,楊氏燒房成為茅台公社社辦副業,共有職工12人,楊家釀酒技藝得以傳承。

改革開放後,貴州省把酒業列為新的經濟支柱,楊氏燒房成為銀灘大隊隊辦集體企業——銀灘酒廠。1989年,楊樹昭的外孫、酒廠職工任遠明將經營不善的銀灘酒廠收購,組建了遠明釀製酒廠。

酒廠附近有一山崖,酷暑時節有冷氣溢出,當地人稱“冷庫”,可貯生鮮菜餚。遠明釀製酒廠當時規模並不大,無處貯酒,便將所產基酒貯于山崖之下。歷時三年五載,經盤勾、勾兌後赫然發現,品質更加優異。如今才明白,醬香酒恆溫貯存,有利陳釀老熟。因此,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遠明釀製酒廠的產品,就曾榮獲遵義地區名優酒、貴州省“金鳳杯”獎等政府獎項。

品牌釋義

遠明牌註冊商標(註冊號:6717703),由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遠明酒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是貴州省著名商標。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卓越的人文品質,鮮明地體現在其名稱和商標圖案的設計上。

“遠”:指距離長,與“近”相對。如遠方、遠見。引申為任重致遠。創業之路,如人負載沉重前行而能到達遠方,卻始終在路上;守業之路,亦需擔負重任又能進行長期艱苦的拼搏奮鬥。

“明”,指亮,與“暗”相對,如明月、明鑑。寓意為明德惟馨。釀酒之人,真正能夠發出香氣的是美德;所釀之酒,真正能夠持久的是卓越品質。

商標圖案是中國道家文化陰陽魚太極圖的變形。圖案紅藍相間,紅色五行屬火,象徵遠明位於茅台鎮這片紅色醇香的土地上,蓬勃發展,蒸蒸日上。遠明集團秉承以人為本、誠信做人的原則,以紅色為主色顯示出遠明人的赤字紅心。藍色五行屬水,寓意遠明依託母親河,敬畏美酒河,尊崇英雄河。藍色象徵著潔淨、天然、健康、生命,這是遠明人永恆的主旋律。上下部分三根白色線條匯聚,抽象為飛天仙女衣裙飄曳,巾帶飛舞,橫空而飛,五星飛落,點明茅台鎮“飛天仙女臨河賜酒”的神秘傳說,象徵著遠明深厚的人文底蘊。

任重致遠,明德惟馨!“遠明”既是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遠明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字號,也是董事長任遠明的名字,還是集團公司的主導品牌。圖案整體柔美協調、和諧興旺。表達了遠明人堅守傳統、生態釀造、道法自然、融入市場,努力成為中國白酒重要組成部分的信心和決心!

公司榮譽

2001年榮獲“市級規模工業企業”

2001年榮獲“市誠信企業單位”

2003年獲得“國家質量衛生安全全面達標食品”

2005年獲得“國家計量體系C標認證”

2007---2014年榮獲“回報社會優秀企業”

2007年榮獲“貴州省著名商標”

2007年榮獲“市誠信企業單位”

2008年榮獲“納稅十強企業”

2008年取得“ISO9001:2008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國家標準化良好行為體系認證”的等多項認證資格

2008年榮獲“市前進集體”“中國酒都十強民營白酒企業”

2009年榮獲“先進私營企業”“質量、服務、信譽AAA品牌”

2010年榮獲“納稅十佳企業”

2010年被評為消費者最喜歡的十大“貴州白酒”品牌

2010年榮獲“省級守契約重信用單位”

2012年榮獲“熱心公益愛心企業”

2012年榮獲“貴州自主創新優秀品牌”

2014年榮獲“明間十大名釀酒工藝大師”

主辦單位名稱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遠明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性質企業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黔ICP備14001670號-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