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維

達拉維

達拉維,位於印度的商業之都孟買的中心地帶,是僅次於肯亞奈洛比的基貝拉,排名世界第二大、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在近2平方公里的區域,居住著60萬人。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達拉維達拉維
達拉維正處孟買兩條鐵路幹道之間的節點,是當地的經濟中心。達拉維大約有1.5萬家小型企業,包括陶器廠、製衣廠、製革廠、廢物回收公司等,這些企業每年為孟買貢獻的GDP逾6億美元,光是皮革業就能創造4萬個工作崗位。貧窮,在幾乎人人都有工作的達拉維,反而成了發展經濟的“本地優勢”。

人口數量

達拉維達拉維
達拉維被認為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不到一平方英里的社區里居住著近100萬的人口。這裡錯綜複雜的小巷,讓人往往一個轉身就迷了路。街道上到處是赤裸著身體的小孩和流浪的狗。多數房屋分為上下兩層,用粗糙的木板隔開,無論是底層還是閣樓都不足5英尺高。房間裡也幾乎沒有什麼可被稱做是家具的東西。儘管達拉維的很多居民家裡連下水系統也沒有,他們卻都有工作,有的還不止一份。儘管這裡被稱為貧民窟,但這裡卻擁有數千家年均利潤達5萬美元以上的微型企業!

經濟發展

達拉維達拉維
最初,達拉維只是孟買一個安靜的小漁村,從19世紀末開始陶器廠和紡織廠相繼建立,大批來自印度南部的貧民湧入工作,造成這裡的勞動人口迅速增長。今天居住在達拉維的打工者,至少都是從前移民的第四代。精明的商人們將達拉維70%以上的土地用作修建工廠,餘下的部分便成了職工的居住地,最大限度利用本就有限的土地資源
但工業化為達拉維帶來的不僅是眾多廠房,還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和實際的經濟收益。這些拿著微薄工資的人們,居住在租金低於185盧比(大約4美元)的廉價房屋內,卻通過辛勤的工作創造出了數量可觀的經濟價值。占印度對外貿易額40%的孟買之所以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這些“隱形”勞動者所支撐的。
低廉的生活開銷和相對穩定的工作讓孟買的淘金者感到達拉維才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所在。說實話,與其他相同級別的貧民窟比起來,每天定時供應自來水和全天供電的達拉維的生活並不太差。眾多的小型企業為了減小開支,為工人們提供了大量廉價的生活必需品。

貧窮程度

達拉維達拉維
在達拉維上千人共用一個廁所。孟買夢想成為上海,而貧民窟就像“城市之癢”,不僅有損市容,還直接威脅城市的穩定和安全。這裡的骯髒和寬闊臭名昭著,但展現出的比較光明的一面是,在昂貴的孟買城中那裡的生活費用低廉,住在這裡,你每月只需花4美元租金。
達拉維的常住居民,大多都在這裡紮根三代以上,並認為是他們建造了達拉維。實際上,早在19世紀末,這片土地還是紅樹林沼澤,很多漁民定居於此。後來,沼澤逐漸被椰子葉、腐爛的魚屍體以及垃圾填滿,漁民離開這裡,為另外的人占據這裡騰出了空間。從古吉拉特邦來的庫哈斯人(Kumbhars)把這裡變成陶工聚居地;來自南方的泰米爾人(Tamils)開始了製革業;湧來的北方邦人UttarPradesh在逐漸繁榮起來的紡織工廠里工作……其結果是造成達拉維人口來源的多樣性,與孟買這座以多樣化著稱的印度城市成為絕配。
0.4公頃的土地上擠滿18000人
貧民窟順理成章地和骯髒、缺水少電劃上等號,達拉維也不例外。婦女們通常在一潭死水的池子裡洗衣服,如果需要飲用水,則要步行2公里去“黑市”買水。貧民窟里有很多非政府組織,其中一部分是黑社會,他們在貧民窟里呼風喚雨,甚至控制了供水供電,他們還與政客勾結,使貧民窟成為一些政客的穩定票倉。安裝了水龍頭的居民儘管幸運得多,遺憾的是這裡的水每天限時供應。早上醒來,打開水龍頭,“嘩啦啦”的流水聲伴隨著虔誠的歌唱,他們開始洗漱,新的一天由此開始。與此同時,達拉維也是各種小規模工業所在地。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達拉維居民的淨收入總額接近65000萬美元。在雨季洪水期間,那裡飲用水供應不足,廁所設施情況惡化,達拉維不衛生的環境嚴重威脅到公眾健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