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布達爾鄉

達布達爾鄉

達布達爾鄉是一個地名。位於縣城南部,面積11000平方公里,邊境線長達400多公里,鄉轄4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2526人,其中農業人口2271人。我鄉自古就有“綠寶石之鄉”的美稱。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達布達爾鄉達布達爾鄉
達布達爾鄉周邊與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境內雪峰綿綿,溝壑縱橫,山勢險峻,丘陵起伏,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是世界各國遊人登山的絕佳去處,也是世界登山家們最難征服的冰峰 。
該鄉盛產世界極品——綠寶石,鄉內20平方公里的火山焰多發地帶,蘊藏著世界極品礦石——祖母綠礦,極高的品味和無與倫比的高附加值,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商人駐足搶購。

位置、人口

達布達爾鄉地處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南部喀喇崑崙山北麓,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東靠馬爾洋鄉,西北連塔什庫爾乾鄉,東南接葉城縣,南與巴基斯坦

達布達爾鄉達布達爾鄉

交界。總面積1.14萬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700米。分屬帕米爾高原氣候區和崑崙山氣候區,氣候多變,冬季漫長,夏季短促,無霜期在150天左右。在崑崙山氣候區低壓缺氧、風大多雪、氣候嚴寒,每年可分冷暖兩季。年平均無霜期只有60天左右。主要災害氣候有霜凍、乾旱、風暴、雪災,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55公里。有居民416戶,2651人,其中塔吉克族2291人,維吾爾族2人,漢族6人,柯爾克孜族352人。下轄4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達布達爾鄉達布達爾鄉

達布達爾鄉塔吉克語意為 “門戶”。解放前為蒲犁縣的一個鄉。

解放後,1950年3月成立達布達爾鄉人民政府。

1959年 成立達布達爾公社,達布達爾鄉屬一區三鄉。

1966年 改名為先鋒公社。

1975年 又恢復達布達爾公社。

1985年 2月成立達布達爾鄉至今。

經濟發展

達布達爾鄉當地居民主要從事牧業生產,以牧為主,牧農結合。農牧區處在山谷河川地帶,塔什庫爾乾河由南向北流過,水草豐盛、鄉內地熱資源豐富,多

達布達爾鄉達布達爾鄉

溫泉和礦泉。

農作物有小麥青稞碗豆;特產有駝毛、駝絨、羊絨、奶製品;牲畜有綿羊、山羊、氂牛、黃牛、馬、驢等;有耕地5260畝;林地約6000畝;打草草場12463畝,年產草量654噸;牧場997075畝;2004年底,達布達爾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04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24元。牲畜存欄2.35萬頭(只),出售商品畜1萬頭(只),牲畜防疫率及打耳標達到100%,播種糧食4431畝,糧食總產38.5萬公斤,植樹造林72畝,培植人工草場5000畝,修水渠91公里,全鄉勞務輸出259人(次),勞務創收31萬元,同年開始實施城鄉抗震安居工程,完成了10戶抗震安居房主體建設。
鄉有中心國小1所,教學點5個,教職工33人,有學生33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衛生院1所,派依克村、熱斯卡木村各設衛生所1個,有醫護人員8人,10張病床;鄉有電影放映隊1個,廣播站1個,供銷社1個,信用社1個。
314國道橫穿達布達爾鄉,全鄉有村公路260公里,並有簡易道路通往各村,交通較為方便。鄉有開採綠柱石礦公司5家;有個體工商戶48戶。鄉境內有“公主堡”,古絲綢之路“瓦汗走廊”等名勝古蹟。
鄉有小型拖拉機45台,汽車8輛,機車68輛,用於耕作和運輸。
鄉有1座清真寺12名宗教人士。
野生動物有雪雞、黃羊、盤羊、棕熊、狼和野兔等;野生植物有雪蓮、庫魯木提、鎖陽、紫草、青蘭、麻黃等名貴中草藥材;礦產有祖母綠、石榴石、雲母、磁鐵礦、水晶石、紅藍寶石等。

各行政村

達布達爾村是鄉政府所在地,有三個村民小組。該村有人口1460人,黨員34名,特產有駝毛、奶製品等,耕地3276畝,打草草場7260畝,牧場54.7萬畝。
阿特加依力村,無自然村。柯爾克孜語意為放馬的草場,該村位於鄉西南25公里,全村有人口352人,黨員26人,耕地450畝,打草草場2465畝,牧場13.1萬畝。
熱斯卡木村,有九個村民小組。塔吉克語意為真正有礦的地方,該村位於鄉東南125公里處,鄉村之間、村民小組之間有簡易牧道相連,人口628人,黨員34人,耕地1500畝,打草草場1535畝,牧場22.9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青稞、碗豆為主。特產有駝毛、奶製品、杏子等。2002年7月被自治縣評為先進黨支部。
牧場村,無自然村。塔吉克語意為放羊的地方,該村有人口222人,黨員13名,特產有羊毛、奶製品,耕地560畝,打草草場1203畝,牧場91850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