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連·格雷的畫像

道連·格雷的畫像

《道連·格雷的畫像》的作者是奧斯卡·王爾德,最早發表於美國1890年的《Lippincott's Monthly Magazine》(《利平科特雜誌》)。講述一個關於精神和肉體的論戰,關於積極和墮落的較量,一個用靈魂做下的交易,在自知與不自知的空隙里,投下了一個靈魂墮落的真實寫照,讓我們反思著精神的荒原。

簡介

道連·格雷的畫像 作者:奧斯卡·王爾德
一個關於精神和肉體的論戰,關於積極和墮落的較量,一個用靈魂做下的交易,在自知與不自知的空隙里,投下了一個靈魂墮落的真實寫照,讓我們反思著精神的荒原。

詳細信息

畫家霍華德和亨利勳爵代表了兩極。主人公的享樂主義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浪蕩子王爾德如出一轍,自專性質的自我解剖和坦白,反映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理智、墮落和良知、清醒與 困惑的不斷搏鬥。道連·格雷是王爾德理論的實踐者,或者乾脆說就是王爾德本人。而亨利勳爵是理論家王爾德,亨利勳爵一系列的謬論只有王爾德能說得出:
“除了感官,什麼也不能治靈魂的創痛,同樣,感官的饑渴也只有靈魂解除得了。”
“我相信,每個人要是能充分自在地生活,可以表達自己的任何的感情,說出任何的念頭,實現任何的夢想——要是這樣,我相信世界將煥發出蓬勃的朝氣,我們將忘記中世紀的弊病,回到古代希臘的理想世界。”
“我們竭力壓抑的每一種欲望都在我們的心中作怪毒化我們。而肉體一旦犯下罪惡,也就擺脫了作惡的念頭,因為行動是一種淨罪的方式。事後留下的只是甜蜜的回憶和悔恨的快感。擺脫誘惑的唯一方式是向它屈服。”
“我同情一切,就是不同情疾苦,因為那太醜惡,太可怕,太悲慘。”
“感情的好處是能把我們引入歧途,而科學的好處是不感情用事。”
“男人結婚是因為疲倦,女人結婚是出於好奇。結果雙方都大失所望。”
“一生中因為只戀愛一次的人才真正是淺薄的。他們稱做忠誠、堅貞的品質,我認為是習慣的昏睡病或缺乏想像力。情感生活中的忠實就同理性生活中的一貫性一樣,無非是承認失敗。”
藝術高於生活、藝術反映現實的唯美主義思想,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主人公道連一步步走向墮落,並淪為殺人犯,在他自身的容貌上並沒有得到反映,他依然像以往那么年輕英雄。但作為藝術作品的畫像,卻記錄他的種種劣跡,畫像中的他變得難看和衰老了,說明只有藝術才能反映人的個性和思想的變化,而現實現實是做不到的。
道連·格雷本是個單純的少年,在他的生活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兩個人:畫家霍爾華德和朋友亨利勳爵。霍爾華德為藝術而生活,他在道連身上所投注的感情,轉化為了他藝術的靈感,尤其表現在創作道連·格雷的畫像上,使這幅畫作成了他繪畫生涯中難得的精品。畫像是他藝術和情感的結晶,給他帶來歡樂的同時,也給他造成了不少痛苦。所以他時刻關心道連,生怕他過多地受到亨利勳爵的不良影響。也正是他所作的這幅畫像,引出了一連串問題,推動著小說情節的發展。而玩世不恭的亨利勳爵,是道連的“精神導師”,一個享樂主義者,有著一整套似是而非的個人主義理論,用雄辯的口才和充滿智慧的警語包裝起來,輕而易舉地使人接受。他諄諄教導道連要充分享受生活,趁年輕的時候及時行樂,不要抵制誘惑,相反要隨心所欲,去實現自已的每個幻想。道連是他的個人主義理論的試驗品,所以他要時刻跟蹤他,觀察這種試驗的效果。他之所以接近道連,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道連身上有著他所珍視而又缺乏的東西:青春。道連在亨利的“教導”下,個性由單純變為世故,靈魂由純潔轉為污穢,最後走向自身的毀滅。道連、霍爾華德和亨利三個人物,通過性格上的互補和依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了小說結構內在的黏合劑。本書是一部內涵非常豐富的小說,要充分地挖掘綜,對讀者來說是一個挑戰,正是因為如此,它也就更富有吸引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