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領導幹部國學讀本

對於老子及其思想,魯迅這樣評價道:“中國文化其根在道家,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 “道”的本質為人理解,自然規律為人掌握,就表現為“德”。 老子要求人們按照“道”的本質來處理人世一切問題,他極力主張要順應自然,以“無為”而達到“無不為”的境界。

內容介紹

《道德經》即《老子》,又名《五千文》,相傳是老聃所著。老聃(約公元前600~公元前500年)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生活時代為春秋後期,曾任周王室柱下史,掌管王室圖籍。
據載,孔子曾向老子問禮,並給其極高的評價。
對於老子及其思想,魯迅這樣評價道:“中國文化其根在道家,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從16世紀至今,《道德經》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迄今為止,其版本與數量之多,沒有任何一本中文書籍能夠超過。此外,《道德經》對羅素、海德格爾等西方大哲的思想均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老子的思想體系中,“道”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天地萬物都為“有”,而“道”卻是“無”;同時,又因為它是萬物所賴以發生、育成的總原理,“道”兼具“有”與“無”的特性,是世界的第一本原。“道”的本質為人理解,自然規律為人掌握,就表現為“德”。老子要求人們按照“道”的本質來處理人世一切問題,他極力主張要順應自然,以“無為”而達到“無不為”的境界。
總之,在論證“道”與“德”的基礎上,老子闡述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揭示了矛盾的客觀性與普遍性,具體闡明了人世的進退之術與處世方略,深刻影響了後世儒家乃至佛家思想的傳播與演變,成為中國智慧寶庫中不可替代的營養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