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心理學

道德教育心理學

《道德教育心理學》,是上海教育出版社於2007年10月1日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楊韶剛,作者從心理學視角研究道德教育的理論,以大量的實證研究作為科學依據。本書不僅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學生專業學習的教材.而且可以作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的重要參考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從心理學視角研究道德教育的理論思考。內容新穎、觀點獨特:既有古今中外道德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深刻評析,又有大量的實證研究作為科學依據:既有對兒童青少年品德心理發展和品德心理結構的系統分析,又有對道德內化、道德責任心的深刻思考:既有對課堂教學中的道德心理學和家庭、學校與社區道德教育一體化的巨觀理論分析,又有從心理測量角度對個體道德心理的微觀科學探索。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學生專業學習的教材.而且可以作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的重要參考書。本書以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明,道德教育心理學不是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與每個人的道德心理發展緊密相連、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它是人性的升華,崇高的價值追求。願本書能給您帶來思想啟迪。

章節目錄

道德教育心理學道德教育心理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道德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一、“道德”和“品德”的理論內涵

二、道德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三、道德心理學與道德教育心理學

第二節 道德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式

二、具體研究方法

第三節 道德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問題

一、理論研究與套用研究的關係問題

二、科學研究方法與道德人文性的矛盾

三、道德現實與道德理想的問題

四、道德多元與核心價值觀的問題

第二章 中國傳統道德教育心理學思想

第一節 中國儒家道德教育心理學傳統

一、儒家道德教育心理學思想的歷史發展

二、儒家道德教育心理學思想的特點

三、儒家道德教育心理學思想的內容

第二節 中國近代道德教育心理學思想的發展及其特點

一、面對傳統道德觀的挑戰

二、西方道德教育和心理學思想的引進

三、對中國傳統道德觀的改造

四、新文化運動對封建禮教的批判

五、東西方道德心理學思想的衝突

第三章 中國兒童青少年品德心理發展

第一節 學齡前兒童品德心理發展特點分析

一、遺傳的影響和胎兒期品德心理

二、新生兒和乳兒的道德萌芽

三、嬰兒期品德心理發展特點

四、幼兒期品德心理發展特點

第二節 小學生品德心理發展特點

一、互惠公平的道德推理

二、特點鮮明的分享行為

三、矛盾衝突的道德情感

四、知行不一的道德行為

第三節 國中生品德心理發展特點

一、國中生品德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

二、國中生道德認知的發展

三、國中生道德情感的發展

第四章 品德心理結構成分分析

第五章 道德內化的心理機制研究

第六章 做一個有道德責任心的公民

第七章 課堂教學中的道德教育心理學

第八章 家庭、學校、社區的道德教育一體化

第九章道德發展心理學的評價指標及其套用

第十章 道德教育心理學的未來展望

作者簡介

楊韶剛,1955年生,山東濟南市人。曾任山東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主任、主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道德教育與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社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論與教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西方心理學史、道德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研究,尤其在精神分析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西方道德心理學思潮的研究方面多有建樹。著有《尋找存在的真諦》、《精神追求:神秘的榮格》、《超個人心理學》等學術專著。至今已出版專著12部,譯著15部,在《教育研究》、《新華文摘》、《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科研成果多次獲省部級一等獎和三等獎。先後招收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0餘人。目前主要從事道德教育心理學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