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吃年夜飯

年夜飯怎么吃年年必吃的年夜飯已經越來越流於形式,但是作為春節最重要的保留節目,如何吃得好,吃得廉,又吃得別致,家庭主婦們必須得提前琢磨起來。

形式分析

我們羅列、設計、對比、分析了幾類年夜飯的形式和內容,希望能給忙於著落除夕大餐的當家人一些啟迪。

關鍵字一:實惠

類型:
自家做
初步開銷:
200-500元
日前,國內某著名市場策劃公司就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670戶普通市民的年夜飯消費問題進行了一次電話調查,結果在接受調查的670戶城市居民家庭中,有49.8%表示會在家中吃年夜飯,而選擇在親戚、朋友家中吃年夜飯的人也有34.5%,居其次。52.1%的上海人選擇在自己家裡過年,在三城市中最高。
畢竟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大年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年夜飯邊看春節晚會已成為一個固定的守歲模式,許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並不願意去刻意打破。現在生活條件的提高已經讓人對吃提不起多大興趣,在家吃飯花費少,吃得合胃,團圓氣氛濃,不僅溫馨實在,還很自由。對於時間不那么緊張,收入又不豐裕的家庭來說可謂上上之選。

關鍵字二:方便

類型:
上飯店
初步開銷:
800-2000元
記得還是上個世紀時,人們把去飯店吃年夜飯看成了一種時尚,因為這不僅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突出表現,更是一種觀念進步的體現。而現在這種方式已經不那么稀奇了,“方便省心”是吸引消費者選擇在飯店吃年夜飯的主要原因,而這也是現代人最需要的。
因此離猴年除夕尚有近半個月,各大酒店飯館的年夜飯預訂已近尾聲。記者日前了解到,美林閣、小南國等往年年夜飯大戶都訂滿落市,一些地處市中心的飯店甚至出現了一桌難求的緊俏行情。目前年夜飯的定價也隨著檔次不同有較大變動。一般普通飯店一桌的定價大約在800—1000元之間,高的近2000元。而且市民對選單的要求也與往年相比有了不小的變化。往年全雞、全鴨、全魚和大肉這“四大金剛”已不再吃香,而改為口味清淡、有營養的食品。
但在飯店吃年夜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整個大廳吵吵鬧鬧,上菜速度太慢,客人多,菜的質量上不去等等。市民反映最多的是,飯店因為訂桌人數太多將開席時間一再提前,最近聽說有家飯店的第一席16點半就開始了,中國人自古就有守歲的習慣,酒興正酣時被飯店通知第二輪時間已到,無疑將是件極為掃興的事。

關鍵字三:中庸

類型:
買套餐、請廚師
初步開銷:
268-1500元
在家吃飯的缺點是麻煩,出外就餐也有缺點,但精明的當家人總能想到解決辦法,做到既省事又能闔家團圓守歲。
市餐飲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年夜飯外賣套餐花樣變化多,不僅有成品、半成品還有各種禮盒、禮包等包裝。不少年輕人都說,過年買這個送給父母很實惠,讓老人家少進廚房,多在客廳,一家人開開心心用餐,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在洗菜、燒菜上。而且,今年還新推出了“時尚家宴”系列年夜飯,它不同於其他外賣菜餚,採用嚴格的操作過程,方便、衛生、又能保持菜的原汁原味,按照說明書操作即可,堪稱“傻瓜年夜飯”。
據某賓館的管理人員透露,自去年12月份推出“時尚家宴”外賣業務以來,已經收到了近5000套定單,可見市民中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因為在飯店裡訂桌年夜飯,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挺貴的,而且大家都擠到一個時間去消費,也很難保證用餐質量。“外賣”套餐里,既有大明蝦、小青龍等高檔菜,也有價格便宜的家常菜,套餐價位也從268-1168元不等,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階層。
而有些懂得享受生活的市民更是想出了請廚師上門掌勺的主意,定個外賣,多加200元錢,就可從飯店請個帶著高帽,拿著大勺的大廚為您現炒現吃,這份逍遙勁,甭提多舒坦了。據調查,目前廚師上門做年夜飯的均價大致在1500元左右,廚師的級別在三級以上。然而業內人士提醒市民,由於年終飯店廚師資源非常緊張,因此,此項計畫實施起來頗有難度。而且,目前市場上有一種公司,專門安排各大酒店廚師“走穴”,而廚師本身與該公司並無契約關係,這就無形中造成廚師質量參差不齊,法律上也沒有相關約束。一旦發生糾紛,不愉快的還是消費者。

關鍵字四:時尚

類型:
沐浴+餐飲、滑雪+餐飲
初步開銷:
1200元以上(門票+附加活動+餐飲費)
沐浴+餐飲
吃年夜飯,洗除舊澡。今年,這兩樣挨不到一塊的事情卻偏偏被人想到了一起。把年夜飯安排在澡堂子裡,全身洗得熱乎乎,再享受熱騰騰的年夜飯。
今年,選擇這種“套餐”的市民還不少。
記者了解到,滬上知名浴場等大型休閒娛樂場所開設的“特殊”年夜飯就很搶手,聖誕節前就高掛“滿”字牌了,其他幾家店同樣顧客盈門。
是什麼吸引眾多食客在除夕夜往浴場裡趕呢?可口美食當然是箇中原因,但嘗試一下新奇多多的洗浴品種、眼花繚亂的休閒項目則更是大家最終把除夕夜選在浴場過的理由。“在浴場過年夜,老人可以到硫磺溫泉里泡一泡,對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都有康復療效;太太呢,可以做個香薰SPA、面膜什麼的;至於我,享受享受足部按摩;孩子或上網或玩遊藝機……”浴場常客肖先生的盤算聽來確實讓人心動。
滑雪+餐飲
今年年夜飯還可搭上“滑雪”車,領風氣之先的家庭已先下手為強,據悉滑雪場內可以容納約500人用餐的3個大小餐廳,已被預定去三分之一。
把年夜飯餐桌搬到滑雪場,人們圖的是什麼呢?丁先生的話很有代表性:“早就想帶家人去滑雪了,可平時太忙,抽不出空,我已經去‘偵察’過了,除了滑雪、吃飯,裡面還可以洗澡、唱歌、打牌……我們全家準備在那裡迎接猴年的鐘聲。”
從足不出戶到在浴場、滑雪場辭舊迎新,從吃傳統的中餐到把西式自助餐作為年夜飯……雖說不同家庭對年夜飯有不同的需求,但如何物有所值,讓年夜飯在吃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體現,是現代家庭的一致追求。

年夜飯的意義

為什麼要吃"年夜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除夕的刀砧聲

歡快的刀砧聲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除夕刀砧聲的來源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雲鄉撰寫的《燕京鄉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淒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

年夜飯的佳肴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有些酒現在已經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醅"、"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在這些酒中間,流傳最久、最普遍的,還是屠蘇酒。但是屠蘇酒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又是用什麼製作的?從來傳說不一。

屠蘇酒的來歷

屠蘇是一種草名,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尾因為在這種房子裡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製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這種藥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之邪的功效。後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以後,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後,逐人飲少許。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勛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這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蘇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後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模盛行此俗,但在節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藥酒的習俗仍然存在。

年夜飯習俗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