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枯燥感

運動枯燥感

運動枯燥感是由於單一的刺激重複作用於人的感官系統,使人情緒上產生的一種變化。

簡介

都市人參加運動健身的越來越多,能擺脫生活惰性,走進健身房運動場,是一個好的開端。但調查表明,只有大約40%的人能夠熬過最初幾個月而堅持下來。許多健身者練了一段時間以後,會覺得運動沒有意義,對運動的價值產生懷疑,開始尋找藉口減少運動量,直到停止鍛鍊。造成大多數人中途退卻的是讓人難以忍受的運動枯燥感。

運動
運動

產生原因

據傅博士分析,運動枯燥感的產生有兩個規律:從項目上說,封閉型的運動項目,比如慢跑、健走等因為沒有競爭性,缺乏與同伴的合作,容易使人感到枯燥。其次,有些人健身的目的是強健肌肉、減肥、鍛鍊心血管機能等,而不是對運動本身發生興趣。這會使人的注意力過分集中在跑了多少米、舉了多少次槓鈴等任務上,從而忽略了身體機能的變化。而鍛鍊要出效果是有周期的,一般要在半個月到20天后,在這一時期內,如果人們的疲勞積累到最高值,再加上期望值過高,心理調節跟不上,就容易產生運動枯燥感。
一般在度過枯燥感的第一個階段後,堅持下來的人會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增強鍛鍊的信心和興趣。但隨著體能下降和單調感的積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放棄。因此,大家要學習積極鍛鍊的方式。

少枯燥感

確定目標減少枯燥感
傅博士認為,被動是產生枯燥感的主要原因。為此,傅博士提出如下幾個建議:
首先,要確立好的鍛鍊動機。如果不是對運動本身感興趣,就要設定階段性的目標和最終目標,使健身的成就感逐漸累積。比如跑步,這個月跑多少圈,3個月後跑多少圈,都要仔細規劃、執行。
其次,在健身中要尋找一種快樂。經常鍛鍊的人在長途慢跑中感受的不是每一個抬腿動作,而是逐漸地對運動過程本身有了一種深刻的體驗。網球、籃球等開放性運動愛好者,一站到場上就自動地想拋球、投籃,投入以後就自然地產生快樂的感覺。
第三,一種鍛鍊內容可以有不同的鍛鍊方式。如果在操場上騎車、跑步很單調,可以到小公園、社區、有坡路的地方試試。情境變化,有助於轉移人的注意力,使人不會過多關注身體的疲勞感。如果只能在操場上跑,還可以帶上隨身聽,邊聽音樂邊跑步。除了自己鍛鍊,還可以與同伴一起鍛鍊。以打網球為例,你可以選擇單打、雙打、比賽等多種方式,同伴的一聲喝彩,一個鼓勵,都能有效消除枯燥感。
第四,用記訓練日記的方式來監控自己的鍛鍊進程。將目標和當天完成的任務記錄下來,並寫下健身的體會,這樣能夠強化自己健身的意志。
堅強的意志能夠保證你度過運動的枯燥期,最終迎來鍛鍊的滿足期、快樂期,從而使鍛鍊像刷牙一樣,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