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漢語漢字]

遇[漢語漢字]

遇 yù (形聲。從辵(chuò),禺(yù)聲。本義:相逢,不期而會) 同本義〖meet;encounter〗 遇,逢也。——《說文》 遇主於巷。——《易·暌》。崔註:“遇者,不期而會。” 乃遇汝鳩汝方。——《書·序》 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禮記·曲禮》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 遇

yù ㄩˋ

◎ 相逢,會面,碰到:~到。~見。~事。奇~。遭~。境~。

◎ 機會:機~。際~。知~。

◎ 對待,款待:待~。冷~。

◎ 姓。

方言集匯

◎ 粵語:jyu6

◎ 客家話:[海陸豐腔] ngi6 [東莞腔] ngi5 [沙頭角腔] gni5 [陸豐腔] gni6 gni3 [寶安腔] ngi3 [客英字典] ngi5 梅州腔] ngi5 [台灣四縣腔] ngi5 [客語拼音字彙] ngi4

常用詞組

遇刺 yù cì

[be attacked by an assassin] 被行刺,遭到暗殺

不幸遇刺身亡

遇害 yù hài

[be murdered] 被人殺害

遇合 yù hé

[get along together] 指臣子逢到善用其才的君主。也指賓主相得甚歡;相遇而彼此投合

遇救 yù jiù

[be rescued;be saved] 得到援救

遇難 yù nàn

[die in a accident]∶意外死亡

遇事 yù shì

[when anything crops] 碰上變化或情況

遇事多想再做

遇事生風 yù shì shēng fēng

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後指一有機會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遇險 yù xiǎn

[meet with a mishap;be in danger] 碰到險情

遇緣 yù yuán

[have a luck] 偶合,有緣巧合

1.

遇刺 yù cì

[be attacked by an assassin] 被行刺,遭到暗殺

不幸遇刺身亡

2.

遇害 yù hài

[be murdered] 被人殺害

3.

遇合 yù hé

[get along together] 指臣子逢到善用其才的君主。也指賓主相得甚歡;相遇而彼此投合

4.

遇救 yù jiù

[be rescued;be saved] 得到援救

5.

遇難 yù nàn

[die in a accident]∶意外死亡

6.

遇事 yù shì

[when anything crops] 碰上變化或情況

遇事多想再做

7.

遇事生風 yù shì shēng fēng

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後指一有機會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8.

遇險 yù xiǎn

[meet with a mishap;be in danger] 碰到險情

9.

遇緣 yù yuán

[have a luck] 偶合,有緣巧合

詳細字義

◎ 遇 yù

〈動〉

(1) (形聲。字從辵( chuò),從禺( yù ),禺亦聲。“禺”意為“角落(兩邊一夾角)”。“辵”與“禺”聯合起來表示“兩人各沿著共角的一邊走路,在角落處碰頭”。 本義:相逢,不期而會。 說明:“遇”指兩個人各沿著共角的一條邊走路,他們的碰頭帶有必然性,即使主觀上本來沒有會面的打算。 辨析:遇和逢。“遇”指在大地平面上兩人各走一條最終交會的路;“逢”指兩個人在山峰的兩個相對的峰面上向上爬,最終在山峰頂部碰頭,即指在一個立體平面上兩人各自沿著共角的兩條邊相向等速移動而最終在山頂見面)

(2) 同本義

遇,逢也。——《說文》

遇主於巷。——《易·暌》。崔註:“遇者,不期而會。”

乃遇汝鳩汝方。——《書·序》

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禮記·曲禮》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

夏,公及宋公遇於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傳》

(3)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見);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補正(指遇到員額出缺時,得補任為官)

(4) 遭受

遇人之艱難矣。——《詩·衛風·中谷有蓷》

(5)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記·陳涉世家》

(6) 又如:遇厄(遭逢災難);遇疾(生病);遇讒(遭受讒言的陷害);遇譴(遭到譴責);遇難(遭到災難);遇謗(遭到毀謗);遇亂(遭遇戰亂)

(7) 對待、相待

銜恩遇。——《廣絕交論》

公子遇臣厚。——《史記·魏公子列傳》

(8) 又如:冷遇(冷淡的待遇);禮遇(尊敬有禮的待遇);優遇(優待)

(9) 抵擋;對付。

無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長。——《荀子·大略》

(10) 又如:遇敵(抵擋敵軍;對付敵方)

(11) 遇合;投合

王何不與寡人遇。——《戰國策·秦策》。註:“合也。”

善仕不如遇合。——《史記·佞幸列傳序》

(12) 接觸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不以目視。——《莊子·養生主》

木遇之而葉脫。——歐陽修《秋聲賦》

詞性變化

◎ 遇 yù

〈名〉

(1) 際遇;機會

百世之良遇也。——三國吳· 韋昭《博弈論》

(2) 又如:機遇(好的境遇;機會);良遇(好機會)

(3) 酬金,薪水。如:厚遇;遇待(待遇)

(4) 姓

字型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辶禺

漢字部件分解: 禺辶

筆順編號: 251125214454

筆順讀寫: 豎折橫橫豎折豎橫捺捺折捺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等韻》魚具切,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於垂。《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注》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注》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

又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

又《蒯通傳》漢王遇我厚。

又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

又姓。《風俗通》漢有遇沖,為河內太守。

又《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勝高。 又《集韻》《韻會》魚容切,音

顒。地名。《史記·高帝紀》戰曲遇東。《注》曲音齲,遇音顒。

拼音是yu的漢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