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貢皇宮的竹黃器

進貢皇宮的竹黃器

竹黃這種民間工藝品原在浙江、湖南一帶流行,並沒有作為地方物產貢入皇宮內廷。

竹黃這種民間工藝品原在浙江、湖南一帶流行,並沒有作為地方物產貢入皇宮內廷。後來,乾隆帝前後六次南巡,發現了這種工藝品,甚為喜愛,遂命地方上作為物產每年向皇宮進貢。乾隆帝在南方各名勝處所建的行宮內陳列擺設的此種物品,精製淡雅,深受人們喜愛。當時民間的貼黃器在造型、花紋裝飾上都比較簡單,而進貢到宮廷內的器物卻是精美異常。其中有些造型規格和圖案設計是由清宮如意館畫師提供,各地再按圖案採辦、督造;有些則是將貼黃匠人召至宮中進行製作。這些按規定繳納進貢的作品,幾乎都是窮工殫巧,精美絕倫,包括盒、匣、文具,盤、牙籤筒等,其中僅盒一類,品種樣式就五花八門,舉不勝舉。
至於圖紋裝飾上更是精工細作,遠非民間器物可比。據清宮中進單所載,如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月初二日,河東河道總督張師載進貢:文竹一統尊、石榴尊等。又如乾隆三十四年(1769)七月初一日,江寧織造舒文進貢:文竹如意盒成對、文竹芝仙盒成對、文竹萬福盒成對等。這些竹黃製品大部分是委派江寧織造承辦的,也有一些是地方官買來作為年節禮物獻上的。但無論是承造的方物,還是敬獻的禮物,在工藝上都是非常精麗典雅的。這類竹黃仿古器物作品雖不多,但品種較為齊全,不僅有鼎,還有觚、爐、瓶等,件件皆是精工細作。除仿古作品外,在其他造型的作品中,那些文房用具以及陳設、文玩器皿等,也均富麗精巧,使人百看不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