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與生活

進化論與生活

《進化論與生活》是2012-4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維·斯隆·威爾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進化論與生活進化論與生活
副標題: 我們的思考方式在怎樣發生改變

作者: 【美】戴維·斯隆·威爾遜

譯者: 李明芝

出版年: 2012-4

頁數: 260

定價: 49.99元

ISBN: 9787300149325

內容簡介

《進化論與生活:我們的思考方式在怎樣發生改變》是美國著名進化生物學家戴維·斯隆·威爾遜的著作,是一本用進化的視角看待大千世界的難得之作,也是一次開闢思想新大陸的絕好機會。

什麼是八卦的生物動機?為什麼小狗有卷尾巴?細菌能告訴我們什麼道德意義?進化,不僅僅關於恐龍和人類起源,還與各種動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有關。進化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的道德、審美,這些貌似令我們異於動物的特質,其實也是進化而來。基本的進化原則,有助於解釋人類如何產生抽象思考、文化與道德的能力。《進化論與生活》幫我們認清人類與進化的關係,更好地引導我們自身,通過給予適當的環境,激發出我們善的一面,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進化論與生活》讓人們了解達爾文理論如何套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並且點出了當今,或任何時代中某些最深層的哲學與社會學議題。每個人都可以在《進化論與生活》中分享到達爾文將動物與人類生活緊密結合的全方位視野。

作者簡介

戴維·斯隆·威爾遜

美國著名進化生物學家,賓厄姆頓大學生物學與人類學教授。

和同行在賓厄姆大學創立EVOS進化研究項目,並開設一門課程《每個人的進化論》,涉及不同學科,包括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生物工程,哲學,宗教和宗教心理學,頗受好評。

著有《達爾文大教堂:演化、宗教和社會本質》,是《施與:無私行為的演化發展與心理學》的共同作者,同事參與《文學動物:演化與敘事本質》的編輯工作。

目錄

目錄

導讀 進化之鑑

前言未來大不同

第一部分走進進化論的世界

第1章三種原料

進化論有三大要素:變異、後果、遺傳。

第2章弒子的埋葬蟲

套用進化論對某種現象給出的解釋未必就是正確的,還要用事實去檢驗。

第3章好人島與壞人島

生物適應性往往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么美好。所謂的“善”與“惡”都可能是適應的結果。

第4章猴子也瘋狂

適應帶來的優勢也可能伴隨著可以容忍的代價。只要在種群的水平上收益大於代價,這種適應性就會被傳承下去。

第5章銀狐與小狗

可遺傳的變異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改變著生命的形態,但並非有著無限可能。

第6章與鬼共舞

自然選擇需要時間。進化的腳步通常落後於環境的改變,留下生物與其不適應的環境勉強共存。

第7章開罐器的功能

科學的論斷也需要用科學的手段加以嚴謹的證明。

第8章你的實習執照

對進化論的基本了解是閱讀本書的基礎。

第二部分大自然的進化遺產

第9章歸家的浪子

人類引以為傲的獨特性,很多還是來自於大自然的進化遺產,而非某些我們獨有,其它生物卻沒有的東西。

第10章嘔吐的孕婦

一位生物學的門外漢套用進化論成功解釋了孕吐的生物適應意義,但醫生們只是把孕吐當作一個需要解決和抑制的問題。

第11章謀殺之城

統計數據一度顯示,家庭是和平社會中最暴力的地方。然而正確的數據分析發現,血濃於水。殺人案和虐待案其實很少發生在血緣親屬之間。

第12章社區之殤

不同社區的人在生存策略上有很大不同。基因決定了我們對不同環境所做出的不同反應,但環境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我們同樣是可以改變的。

第13章動物有個性

性格並不是人類所特有的。動物個體間同樣有性格差異,自然選擇保留不同的性格是為了應對不同的環境狀況。

第14章林肯之美

對別人美與醜的評價,既有無知覺的在基因水平上的考察,也有下意識的對社會心理因素的考量。

第15章黏菌的美德

為集體犧牲個體不是只有人類才會做的事情。微生物為同類做出的犧牲,是一種無需思考的自發行為,當然也是進化的結果。

第16章群體的疊羅漢

生命從起源至今,從基因到社會,都是不同層次上的群體之爭。群體選擇淘汰了那些不和諧的群體,保留了那些最具競爭力的群體。

第17章合則興,分則亡

群體內部的個體之間必須是和諧的,服務於同一個目的。自私的個體一旦出現,就會像癌細胞一樣導致群體的滅亡。

第18章有翼的智慧

社會性昆蟲的群體智慧只是無意識個體行為的疊加。我們的智慧在細胞與分子水平上,可能也不過是同樣的簡單比較結果。

第三部分人類特質的進化

第19章八卦與公平

在猿類群體中通常有等級制度,只有有限的公平。而狩獵採集型的小規模人類群體奉行著嚴格的平等主義,這是保證內部和諧的基本原則。

第20章合作的分水嶺

共享意圖是高效合作的基礎,而合作是人與猿的分水嶺。合作讓我們更少地依賴自身的基因,更多地依賴來自於他人的信息。

第21章第一次笑

最初的笑是為了建立共享的情緒,讓人的群體協調一致,更好地合作。後來,人類學會了可以當作工具利用的第二種笑。

第22章藝術也是器官

音樂和舞蹈有利於群體合作,視覺藝術和文學有利於信息與技能的傳承。藝術也是基因進化中產生的適應性之一,卻讓我們更加脫離基因的限制。

第23章會交談的鸚鵡

語言乃至象徵性思維的基因與生理基礎並非人類所獨享,但環境改變只為我們人類開啟了發展這些基因的大門。

第24章頭腦風暴的沉浮

不恰當的研究一度否認頭腦風暴的存在,但事實是人類社會的群體智慧遠遠優於個體智慧。這種心智合作能力也進化出來的適應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

第四部分宗教與文化的演進

第25章骨子裡的多樣性

就像生物可以進化一樣,文化也能演進。作為一個物種,人類的基因是極其相似的,但文化上的傳承與演進造就了人類遍布世界的迥異的生存狀態。

第26章達爾文的大教堂

宗教信仰是團體間選擇的產物,其目的是為了讓團體成員整體上獲得實質性的收益,作為一個社群可以在與其他人類社群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第27章外面與上面

宗教信仰的水平維度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準則,而其垂直維度強調人對集體、對神的精神信仰。兩者恰恰對應於進化的“遠因”與“近因”。

第28章好的自私與壞的自私

宗教以及其他一些信仰體系為信眾許諾了一個對所有人都有益的世界,但其基礎是虛假的事實現實,甚至可以對自私有截然相反的兩種解讀。

第29章國家的社會智慧型

從進化的角度來理解,地球村也是一個有機體,其中的個體是每一個國家。如此一來,適用於人類群體的理論也都可以適用於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第30章隨機鳴響的呼叫器

心理學家米哈里開展的呼叫器實驗為心理學研究帶來了新的視野。實驗參與者通過呼叫器的提醒,可以記錄下自己即時的心理狀態。

第31章善與惡的生態學

利他主義行為出現在利他主義的社會環境中,而表現出非利他主義行為的人,多數過著艱難的生活。兩種生存策略不過是順應生存環境而產生的適應性。

第32章床下的蚊子

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需要事實知識才能解決,但它同時也是問題的直接來源。對此,進化理論能提供解決之道,恢復被扭曲的事實真相。

第33章一個進化學家的長成

作者成為科學家的成長曆程說明:科學,至少進化科學,不是一門應該令普通人望而卻步的高深學問,而是業餘科學家也可以從事的研究。

第34章開啟你的發現之旅

進化是研究過去的科學,但又不僅於此;進化是研究生物的科學,但也不僅於此。閱讀這本書應該能夠讓你做好準備,來開啟一趟屬於你自己的發現之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