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謀

合謀。 連謀,原名連良順、宇智深。 同年七月,他帶領一個連隊參加了北伐戰爭。

連謀
拼音:lián móu
詞語解釋
合謀。《宋書·索虜傳》:“ 德祖 昔在北,與 虜 將 公孫表 有舊, 表 有權略, 德祖 患之,乃與交通音問,密遣人說 鄭 兵,雲 表 與之連謀。” 唐 韓愈 《衢州徐偃王廟碑》:“ 穆王 聞之恐,遂稱受命,命 造父 御,長驅而歸,與 楚 連謀伐 徐 。”《舊五代史·周書·太祖紀一》:“羣小連謀,大臣遇害。”
連謀,原名連良順、宇智深。1907 年9 月出生於朝林自然村(今屬泉港區前黃鎮坑內村)一個殷實的農戶家中,1978 年12 月病逝於泰國首都曼谷,終年七十一歲。
連謀年輕時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滿懷愛國熱情進了黃埔軍校,參加了北伐戰爭;不久後加入軍統,成為軍統少將;台灣光復後,他成為第一任高雄市市長;爾後參加竟選,成為泉永區產生的國會立法委員。國民黨政府垮台後,他長年流寓國外,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直到晚年,他仍然念念不忘祖國建設和統一大業。他曾在一首詩中寫道:“台灣領土不分離,蔣美聯防難久持;警告奸偽莫幻想,揮軍解放哪會遲!”詩中傾吐出他盼望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
中國近代,是一個充滿了民族恥辱的年代:列強瓜分,國土淪喪;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就如同時代的無數愛國先驅者一樣,連謀也曾是一位熱血青年。1920 年,他私塾畢業,進了縣城私立螺陽中學就讀。受該校革命黨人的影響和革命氣氛的薰陶,他很快就接受了革命道理,積極參加當時的反軍閥反獨裁,抵禦外侮的愛國學生運動。
1926 年,他結識了革命黨人許卓然。經許卓然介紹,他毅然投筆從戎,赴廣州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黃埔期間,他崇尚國民黨左派廖仲凱,反對國民黨右派孫文主義學會。同年七月,他帶領一個連隊參加了北伐戰爭。他所帶的連隊參加了著名的汀泗橋戰役
1927年至1931年間,他任國民黨軍隊營長,部隊駐防惠安、泉州、仙遊等地。1932年至1935年,他轉到廈門海警部門任職。據史料記載:他在廈門海警任職期間,目睹日寇在中國領海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決心“以暴還暴”,率部打死了許多日本海盜,把海盜屍體裝入麻袋沉入大海中。
193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引薦給軍統特務頭子康澤和戴笠,並隨之上了廬山,在康、戴主持的所謂“星子特訓班”任大隊長。自此,他誤入歧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