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龍老屋

逢龍老屋

逢龍位於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畔,村內散落著始建於清朝末期大大小小23間百年老屋和30間橫廊小屋,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老屋歷經百年風雨洗禮,仍原好留存至今,成為當地不可多得的一景。

建築特點

逢龍老屋 逢龍老屋

這些百年老屋,其造型大都沿襲了清末時期南方典型的磚木結構的建築風格,即外型尖頂,四角飛檐,“飄頭”(屋頂外端兩邊的吉祥圖案)與藍天對峙,前後無走廊,雙葉木窗,中間為正廳,左右臥房寬11條瓦路,屋長不論。蓋房的桁條,大都選用母生、綠楠、油丹等上等木料。正廳分前廳後堂,後堂由上等木板隔成屏風牆,屏風牆頂端設定神堂,內供祖先神龕和香火神龕,神堂由上等的鳳梨蜜格木精工做成,古色古香。正廳里除了擺設設計精美的八仙桌外,左右兩邊還擺設了黑鹽或油丹格木做成的太師椅。

正廳的牆壁,大多批檔,並刻上磚痕圖案,正廳的桁條處和前後牆的屋檐下皆彩繪一幅幅精美的圖案,異彩紛呈。雙龍吐珠、高山流水、松柏紅梅、翠竹飛鹿、花卉異草、小鳥蟲魚、旭日東升、漁舟唱晚、明月當空、龍鳳呈祥,雙喜臨門等等全入畫中,或春意盎然,或古樸空曠,或靈氣勃發,給人以美不勝收的享受。

富有生活情趣的壁畫。盛產於此的嘉積鴨、萬泉河鯉及平常能見到的蝦、螃蟹等均能入畫,這扣緊生活源於生活的壁畫,總是給人以親切感。雖經歷百年,但壁畫的色彩依然勻和明麗如初,與那些古舊家具互相輝映,滿室生輝。

隨意走進一家老屋,就會看到清末時期的台桌、雕花窗框、太師椅,以及舊時的紅綢繡花桌裙、蠶絲桌布、龍鳳呈祥的百子床和新娘用的嫁妝盒、筆筒、民帽、匾額、石磨、銅鐘、吊燈、竹土結構的磨谷器、舊時婦女三寸金蓮穿的鞋子等等不一而足 。

歷史價值

逢龍村百年老屋是海南省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清末建築群之一,對研究當時的海南文化和拓展現代旅遊具有一定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