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曨

通曨(tōng lóng),亦作“通朧”,亦作“通籠”。

基本信息

tōng lóng
亦作“ 通朧 ”。亦作“ 通籠 ”。 猶曈曨。光線微弱貌。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晝則通曨不明,夜則照耀穴外,雖波濤灌盪,其光不滅,是謂‘陰火’。”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賦》:“霞晃朗而下飛,日通籠而上度。”一本作“ 通曨 ”。《周書·劉璠傳》:“曉分光而映浄,夜合影而通朧。” 明 許三階《節俠記·追獲》:“通朧夜影懸,跋涉程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