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徽水道

通徽水道是指通往徽州的水路通道,一般而言,有三條,分別是徽饒水道、徽杭水道、徽宣水道。通徽水道作為徽州與外地進行商貿及人員往來的水上運輸渠道,在歷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徽商的興起意義重大。

簡介

通徽水道是指通往徽州的水路通道,一般而言,有三條,分別是徽饒水道徽杭水道徽宣水道。通徽水道作為徽州與外地進行商貿及人員往來的水上運輸渠道,在歷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徽商的興起意義重大。徽州的地方志書——《休寧縣誌》提道:“天下之民,寄命於農,徽民寄命於商。而商之通於徽者取道有二:一從饒州鄱、浮,一從浙省杭、嚴,皆壤地相鄰,溪流一線,小舟如葉,魚貫尾銜,晝夜不息”,生動地刻畫了徽饒水道徽杭水道對於徽州的重要性。

徽饒水道

徽饒水道,通徽水道之一,由北道昌江河(閶江)與南道樂安河婺江)構成,是徽州饒州之間進行商業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一條水上移民之路,與徽杭水道齊名。元末明初的洪武趕散時期,該水道將徽州與饒州兩地的移民輸入皖西南安慶地區,成為瓦屑壩移民的水上生命線,被譽為皖江文化的文脈之源。作為水上商路,《休寧縣誌》提道:“天下之民,寄命於農,徽民寄命於商。而商之通於徽者取道有二:一從饒州鄱、浮,一從浙省杭、嚴,皆壤地相鄰,溪流一線,小舟如葉,魚貫尾銜,晝夜不息。”其中的“饒州鄱、浮”指的就是流經祁門、浮梁、鄱陽的昌江河。

徽杭水道

徽杭水道,徽州通往外省的兩大水道之一,與徽饒水道、徽宣水道齊名。徽杭水道溝通了徽州與杭州,是由新安江-錢塘江構成的水路通道。該水道的東西兩端分別是江南繁華的的杭州與徽商的桑梓——徽州,被譽為水上商業之路,同時也是風景優美的山水畫廊。該水道分為四段,上游至浙江建德稱新安江,建德以下至蕭山聞家堰稱富春江,其中流經桐廬的一段又稱桐江,聞家堰以下直至杭州灣稱錢塘江

徽宣水道

徽宣水道指溝通徽州與宣州的諸條河流,與徽饒水道、徽杭水道齊名。徽宣水道的諸河流全都發源於徽州,最終也一同注入青弋江,其中較為重要的河流有徽水河、舒溪河。

徽池水道

徽池水道是指徽州與池州之間的水路通道,由赤嶺河/梅溪河——秋浦河水系構成。徽池水道在徽州境內的部分是赤嶺河、梅溪河,兩條河流進入池州境內後均匯入秋浦河作為徽州與池州間的水上通道,赤嶺河/梅溪河——秋浦河水系在歷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徽商經祁門縣的嶺北順流而下進入長江的必經之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