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夏村

通夏村位於西藏昌都地區城關鎮東部,現有人口58戶321人,占地面積為45712畝,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0080.97元,人均現金收入7056.68元,全村共有黨員23名。

基本信息

通夏村位於西藏昌都地區城關鎮東部,平均海拔3340米,國道317線貫穿其境,距縣城約5公里。現有人口58戶321人,占地面積為45712畝,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0080.97元,人均現金收入7056.68元,全村共有黨員23名。
村黨支部一班人在任期內積極帶領全村民眾新修致富路、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使通夏村逐步走出了窮困的泥沼。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全村民眾義務投工實施坡改梯70餘畝,開墾宜農荒地100餘畝;擴建大型水庫1座,容量由過去約3000立方米增加到現在的30000立方米;維修骨幹水渠3條4000米;新修骨幹水渠2條3000米;用石頭圍欄2.3萬米;實施草場圍網欄1.1萬米350餘畝;新修公路2條5公里。全村形成了“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格局。
通夏村作為城關鎮中心國小所在地,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在2002年就達到了100%,國小升國中的升學率達100%,近5年來,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多達10餘名;同時,村黨支部一班人積極爭取地區廣電中心的支持,由村黨支部書記加永尼瑪投資3萬餘元架通了8公里長的電視閉路線,全村家家戶戶購買了電視機,全村電視覆蓋率達到了100%,民眾致富信息靈通了,與外面的世界拉近了。民眾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2004年、2005年春節、藏曆新年連續舉辦了兩次大型民眾文藝活動,民眾文明意識、科技教育意識與日俱增。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民眾達100%。全村實現自來水飲水率達到了100%。全村湧現出了18戶科技致富的典型,80多名農牧民民眾成為科技明白人。
通夏村大型卡車發展到了11輛,已形成了專業的運輸隊伍,每年可實現利潤20餘萬元的收入。1999年,村委會把通夏村的青壯年富餘勞力調動起來,組建了一支農牧民建築施工隊,並出資聘請技術員進行幫助培訓,當年就進入了昌都鎮的藏房建築市場,施工人員年收入增加到6萬多元。二是抓好“菜籃子”。在穩住“糧袋子”的基礎上,村黨支部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高效農業,建立蔬菜基地,鼓勵農民闖市場。3年來,通夏村蔬菜生產基地發展到40餘畝,其中:2000年至2002年發展露天蔬菜35畝,2002年年底新建示範蔬菜大棚6畝,共實現現金收入9萬餘元。這一興村富民的舉措,既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又增加了民眾的現金收入。三是抓好“綠帶子”。2003年4月,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全村民眾認真落實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積極調動全村民眾大力開展還林還草工程。確保了退耕還林工作的成效。目前,通夏村綠樹成蔭,森林覆蓋率大幅度增加,防風固沙,保水、保土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