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你就被滅了

這么說你就被滅了

《這么說你就被滅了》,這是一本有關於職場說話、處事技巧的書。職場中不能怕說話,也不能亂說話。所謂“說話要上道,做事才靠譜”,如何說話才算上道呢?在這裡,劉同將和所有想褪去“幼稚”外衣的讀者一同討論辦公室“為二”哲學和身為“老二”的說話之道。翻開本書,分享職場達人劉同的十年職場經驗,打好基礎,早日摘掉“職場菜鳥”的帽子。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這么說你就被滅了》是職場達人、光線傳媒、80後新銳作家劉同2011傾情力作,這本書不是職場百科全書,而是劉同工作十年的職場真心話。本書的目的是告訴職場人士,有些彎路是可以徑直走過的,有些深坑是可以跨越過去的。本書能夠幫助那些想要退去“幼稚”外衣的職場年輕一族。告訴你如何說話才上道,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就自己的職場之路。本書觀點新鮮、解讀辛辣,語言生動有趣,犀利直接,告訴你最想知道的職場訊息,了解最正確的職場心態。《這么說你就被滅了》發售三天空降勵志書第一名,新書熱銷榜與安妮寶貝蔡康永共同躋身前三的佳績。

內容簡介

《這么說你就被滅了》宣傳圖片《這么說你就被滅了》宣傳圖片

《這么說你就被滅了》,這是一本有關於職場說話、處事技巧的書。職場中不能怕說話,也不能亂說話。所謂“說話要上道,做事才靠譜”,如何說話才算上道呢?在這裡,劉同將和所有想褪去“幼稚”外衣的讀者一同討論辦公室“為二”哲學和身為“老二”的說話之道。翻開本書,分享職場達人劉同的十年職場經驗,打好基礎,早日摘掉“職場菜鳥”的帽子。

作者簡介

《這么說你就被滅了》作者劉同《這么說你就被滅了》作者劉同

劉同,光線傳媒節目部聯合總經理。10年電視從業經驗,歷任《娛樂現場》、《最佳現場》、《影視風雲榜》等多檔王牌娛樂節目製片人。青春小說暢銷書作者,已出版《五十米深藍》、《離愛》等多部暢銷小說,現為《南都娛樂周刊》等多家雜誌撰寫專欄文章。在《職來職往》,劉同是十八位職場達人之一。作為80後新銳代表,他觀點鮮明而獨特,言論一針見血且不乏幽默,善於發現年輕應聘者身上所具有的閃光點,對待應聘者直接、平等,其建議中肯、實用。

作品目錄

書摘與插圖書摘與插圖

第一季

職業裝、職業妝VS職業,“裝”! 002

放下你的“登山”包 007

華麗麗的開場白 011

聲音也可以讓人灰敗 014

廢話!廢話!廢廢話 017

禁行!大“排量”迴避 021

第二季

數到五,明白HR心態 026

我用眼神搞定你 031

有些事,是該做的 034

薪資怎么說出口 038

是“精英”就過一百層 043

弱勢時的“興奮劑” 046

第三季

路過也不打醬油 052

嘿!我想讓你聽我的 057

NO!不要站隊 062

“泄密”增情大法 067

搞搞怪,變變身 072

名片是個探測器 076

第四季

MAIL不容易 080

檔案上的小秘密 086

電“腦”中裝什麼 090

手機號,兩面三刀好嗎 095

God,你這也叫會打電話 100

第五季

只要值日,不要生 108

給功勞打上標籤 114

如何耀眼不惹眼118

讓上司青眼有加,不是青光眼有“夾” 123

別把借鑑弄成抄襲 127

找啊找啊,找師父 131

你去找對手,讓對頭來找你 135

約會你會不會 138

第六季

八卦,別讓人說:八你妹啊 142

遭遇三聞的對應 145

騷擾,我搞定 149

第七季

準備發言不發炎 160

面對風捲雲動166

臨陣換槍,不快也光 170

巧汲取,不危險 175

植物&殭屍也是必需的 179

看準“主客”下菜碟 183

第八季

失敗,別做尿崩或血崩的選擇 188

有些尷尬無法避免 194

不該做的那些事兒 199

沒有缺點,你就輸了 205

後記 211

部分章節

很早很早,看過一個笑話。

說是一位有錢人駕駛著自己新買的小型直升機,在空中特別得瑟地飛。得意揚揚之後,他忽然發現自己迷路了。

他看到前面一棟高樓的樓頂站著兩個人,於是降低了高度,聲嘶力竭地喊著問路:“嘿!你能告訴我,我在哪兒嗎?”

兩個人抬頭,用看白痴一樣的眼神看著這位可憐的富豪。半天,其中一個大喊著:“嘿!夥計,你現在在飛機上!”

這是一個關於美國律師的笑話。

有錢人立刻判定那個大聲告知答案的人是美國律師,因為他提供的訊息準確無誤,沒有漏洞,但卻毫無價值。

這是一本關於職場的書,我無意針對大洋彼岸或者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律師。我想說的是,在關於職場那點事兒上,我們每天所面對的傳媒,無論是期刊、報紙、電視或者其他,都開設了職場相關的專欄,傳授各種各樣所謂的技巧、攻略,甚至聲稱發現了辦公室里的BUG,你可以利用。

所有內容都在對你說:“按照我的來,你可以無限打怪!無限升級!”

事實是這樣嗎?未必是,這類指導,給你帶來的多是一些大而無當,看似準確無誤,沒有漏洞,實則毫無價值的信息。

這就像你在休假的時候,有人告訴你,你應該去釣魚。這能給你帶來樂趣和收穫。也有人告訴你,什麼水域更適合釣魚、什麼鉤子能釣魚、什麼魚餌能誘魚。那些都是對的,可問題是,你也許更想知道,你常去的水域如何能更好地釣到魚、自己已有的鉤子如何才能釣到魚、筐里的魚餌如何引誘到更多的魚。

活在當下,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職業。就連貌似能夠睡到自然醒的SOHO族,其實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職場關係,只不過是將辦公室搬進了臥室。同樣,你也有合作夥伴、有同事、有客戶,有能夠影響你的重要的人。

任何人,只要你做事,就無法逃離職業的概念。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辦公室,除非你六根清淨,跳出紅塵。即便你是個和尚、師父,難道你忘記了,廟裡還有方丈、監寺這些職位?是不是又繞回了所謂的職業圈子?

我不是傳說里的專家,年紀也不是特別大,也沒有多豐富的自身經驗在其中。只不過湊巧,我是個職業人,又做著那么一個關於職業和職場的欄目。不能說因此我對職場比別人有更多的了解。事實上,我的確是在每期節目裡,傾聽著別人關於職業和生存的故事、疑惑、問題。

節目結束後,對這一切來說僅僅是個開始。有人會覺得,劉同這個人說話、辦事、考慮問題蠻有意思的。所以發郵件、寫信,甚至到微博上留言。他們懷著對職業的敬畏,用上“請教”二字,想從這裡得到一些如何解決問題的答案。這讓人不得不感動,然後謹慎。你要知道,一個建議也許就會改變一個人的困境,讓他更進一步。

除了自己的職業經驗和這檔節目外,我不覺得自己有太強的為別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至少我不是萬金油,也不是MBA商學院裡的資深教授。對很多問題的研究,只能說是淺嘗輒止。這個時代太高效也太浮躁,總有層出不窮的問題在等著你。你沒有辦法在一件事情上糾纏太久,弄個底掉兒。

“請教”這個詞,讓我很汗顏。“指導”兩個字,又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我沒有資格去做這兩件事情的主體。我所依仗的,不過是看的多一些、見的多一些、自己犯過的錯誤多一些,以及從別人的經歷和談論中汲取相關經驗的機會多一些而已。

職場沒有教科書。我更不是能透撒底將清楚一二三四,將問題剖析得明明白白,一針見血的專業人士。所以,這些注定了這本書的內容不會像傳媒上司空見慣的一樣,有理有據,洋洋灑灑。

身在職場,最重要的是什麼?對我個人而言,是成熟。從入職開始,每個人都迎來了另外一個從稚嫩到成熟的周期。對一個新人而言,無論是誰,都有著無限的未來和可能。然而你成熟的速度和成長度,慢慢地將你的成就定格。

看看辦公室里的呵責:“事情怎么能這么辦?”“這份計畫你重新做了拿給我。”內在的含義無一不是,你怎么這么不成熟,連這種事情都做不好。如果你聽不懂這個畫外音,那么你完蛋了,你只記得去彌補眼前的缺失,卻永遠找不到真正提升自己的根源所在。

當領導斬釘截鐵地說出“你不太適合這份工作。”“幼稚!”的時候,往往象徵著你舊生涯的終結。如果你還不能從中找出點什麼的話,那么新的職業即便到來,也是匆匆而來,匆匆而過。

成長的過程也許很短暫,也許很漫長。針對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一而足。但是即便是所謂的成功人士,也肯定有幼稚和不足的一面。區別無非在於成功的人,幼稚的一面較少,而不成功的職業人士,身上到處都能讓人投來“小樣,你新來的吧”的眼神。

在我們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話,許許多多的事,都是別人不會告訴你,而只有父母會直白地說出來的。

這也正是我寫這本書的想法所在。我本身也不是一個太成熟的人,但是我見過太多人不成熟的一面,聽過太多不成熟的故事。我願意與大家分享,也願意直白地說出那些傳媒上遮遮掩掩,不敢,或者不想說出的話。

這些話可能會讓你感到不爽,感到陣痛,甚至深惡痛絕。可是能起到一點改變和借鑑的作用,對我來說,就已經足夠。

要聲明的是,這本書不是萬用靈丹,更不是職場百科全書。只是在某些問題上,我告訴你,我會這樣看,很大程度上,你的上司和同事也會這樣看。

這是一本關於職場真話的書,也許觀點和意見與你所讀到的那些截然不同。你可以選擇繼續下去,也可以選擇合上書頁。選擇的權力在你,而書寫的權力在我。

在這裡,與所有想褪去“幼稚”外衣的讀者共勉。希望我們能從這些也許並非具備很多共性,甚至有些生僻的事情和經驗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換下職業生涯中“幼兒”的開襠褲,一起成長成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