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娘

簡介

(圖)送劉娘送劉娘

賀州市

富川縣柳家鄉民俗“送劉娘"

演變

2006年9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八)是富川民俗“送劉娘”的日子。

在富川江畔依山傍水居住著一個勤老善良.熱情好客的人群-----[梧州人]。歷史中他們按姓和村寨定居。在長期的社會勞動中[梧州人]和其他群種人民一起共同開墾富川這片肥沃的土地,這個群種和當地的平地瑤人群山瑤人群名家人群一起告別艱苦的歷史!融會成一個大家庭--富川瑤族!但是,人們現在還保留著一些[梧州人]的風俗習慣。[梧州人]的民俗隨著歲月的長河從古到今在緊跟著時代的前進的步伐。

傳說

聽[梧州人]的老一輩說,古人把劉娘作為開創富川這片熱土的先人。流傳有一個故事:古時候,劉娘是個會騰雲駕霧的先人。她看中了富川這塊寶地,騰雲來到這裡定居在此!另一位叫白龍的先人騎著白龍馬也來到富川,也想在這塊寶地定居,和劉娘發生激戰後,白龍馬化作白龍鑽出一地洞[穿岩],洞裡湧出狂洪,淹向劉娘。白龍先人還揮動神馬鞭把西嶺山石象趕羊一樣驅到古城南峽口嶺攔住狂洪。眼看富川就要變成汪洋!劉娘取下頭上的神簪化作神劍把西嶺余脈峽口嶺劈開兩半!洪水變成富江乖順地從峽口穿過!劉娘奶就這樣憑智慧和勇氣戰服了白龍!後來倆先人戰合,從此各同居富川和諧相處!救了洪水中生靈的劉娘也就成了[梧州人]後人尊敬的劉娘奶的!後人為了紀念她,為其在古城邊西嶺下建了劉娘總廟!各村各寨建有分廟。每當廟會期,人們就到劉娘廟祭拜,抬她的神位出遊,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各村各寨定下日期輪流把她的神位從總廟抬到本村寨的分廟裡祭拜!同時人們也祭拜白龍神位,希望兩位先人和諧共處,使世間風調雨順!每當就成了各寨趕廟會慣時節的習慣!

節前準備

慣節前,辛勤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就忙打掃房舍,布置客廳,準備酒席,邀請親戚朋友來做客。親戚朋友會提著賀禮,帶著同村的親戚朋友三五成群一同前往做客[趕會期]!四面八方的親戚朋友雲集一村,人流如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好生][客姑]在放亮眼睛相中自己喜歡的意中人,相約飯後見面談情說愛,唱[愛—呵—喔]情歌的時間地點。

現今

解放後,這樣的風俗習慣隨社會環境有所變化。新時代的年輕人更是推陳出新!六七十年代過節流行在村寨大隊部前寬敞的坪院裡晚上放戰鬥故事電影白天進行籃球邀請賽!因為當時的文革政治運動,村裡的民兵在村里巡邏,村頭站崗,不準唱[愛—呵—喔]情歌。到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人們又恢復了傳統的風俗!許多新的現代文明活動豐富了富川江畔[梧州人]的春節會期慶祝活動:回鄉大學生把流行的交際舞會帶進了村村寨寨!人們騎著新腳踏車趕春節會期,現代文明之花綻放在富江河畔。如今,黨吹響了建設平安和諧富裕新農村的號角,每當春節會期,科技.文藝下鄉活動更是使會期活動豐富多彩!人們開著機車小麵包車走親訪友!現代的[梧州人]後輩合著前輩的[愛-呵-喔-]唱響的是電腦網路歌曲-——[兩隻蝴蝶]......留學歸來的年輕學者,從北京清華各重點學府回鄉的知識青年,參加經濟發達地區建設回來的青年工人!新春會期時節聚在前輩身旁,不再是一味的的花前月下,更多的是和鄉里鄉親共商建設富裕新農村的大計,同畫和諧新農村的藍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