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

退朝

退朝是漢語詞語, 拼音:tuì cháo 釋義:是指朝見君畢而退。

詞目

退朝

拼音

tuì cháo

注音

ㄊㄨㄟˋ ㄔㄠˊ

基本解釋

[withdraw after having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 (a king)]朝見君畢而退

退朝乃告同人。——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出處與詳解

古代君臣朝見,禮畢而退。

1、《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魏子﹞退朝,待於庭。”

2、唐 杜甫 《晚出左掖》詩:“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

3、唐 柳公權 《小說舊聞記·王鐸》:“﹝ 王鐸 ﹞於 永寧里第,別構書齋,每退朝,獨處其中,愉愉如也。”

4、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鏇風探穴救柴進》:天子駕坐,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啟奏,無事捲簾退朝。”

5、《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幽王笑曰:‘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遂退朝還宮。”

6、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退朝之後,他( 皋陶 )就趕緊下了一道特別命令,叫百姓都要學習禹的行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