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人群漫步

追尋都市熱鬧的人群 啊,令人悲哀的春天的黃昏 在令人悲哀的春日的黃昏

詩歌原文

我總是追尋都市
追尋都市熱鬧的人群
人群好似有一種巨大的感情
不管到哪裡
都充滿旺盛的意志和愛欲
啊,令人悲哀的春天的黃昏
我追隨都市裡建築和建築交雜的日影
在大群的人中擁擠著多么快樂
看呵,這流逝的人群
前推後涌,疊疊層層
人浪隔出無數的日影
日影悠緩地擴展延伸
每個人的憂鬱、悲哀
都在日影中消失殆盡
啊,我能心情舒適地走過這條路嗎?
啊,在這巨大的愛和天真歡快的日子裡
隨著歡快的人浪漫步
心兒也禁不住淚水盈盈
在令人悲哀的春日的黃昏
我穿過這一群群人,建築和建築的房檐
不知要隨著流向哪裡
我懷著哀痛的憂鬱
追逐一個巨大的地上的日影
飄浮不定的天真的浪頭
啊,不管到哪裡,不管到哪裡
我都渴望在這人群中擁擠
艮頭前方的地平線煙霧迷濛
我向著這個唯一的“方向”流去

詩歌賞析

《追隨人群漫步》是日本詩人荻原朔太郎的代表作。他的詩風柔美、幽然、深沉,善於從日常口語中提煉出詩的節奏質感,使詩的內在節奏強烈,成功地創造出自由詩的韻律、體裁。
作者通過對人群的觀察和體悟,得出了人的本性即是一種“都充滿旺盛的意志和愛欲”的觀念。如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再簡單而真誠,頭上的天空也被“都市裡建築和建築交雜的日影”所遮蔽。現代人在這些喧鬧而又機械的都市裡都在做些什麼呢?“日影悠緩地擴展延伸/每個人的憂鬱、悲哀/都在日影中消失殆盡”,人類最引以為自豪的感情如今不再被人珍惜,每個人都似機械發條中的螺絲釘,麻木機械地活著。蔌原朔太郎的這首詩,傾訴了現代都市社會中小人物的惶恐不安,以及流離的人生中沒有一點溫暖,到處是金錢充斥的冷漠。
每天為了生活,四處奔波於縱橫交錯的立交橋、直入雲霄的高樓大廈、燈紅酒綠的娛樂場所,每天疲於觥籌交錯,忙於百般應酬,看到的不再是森林綠地、萬物生靈,只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這一個只有“人”的:純粹社會中,人的本性得到異化,人不再能夠與自然相親近,成為“異化的人”。我們造就了一座座現代化的城市,可是再也沒有人駐足觀望,匆匆忙忙的人們從眼前一瞬而過,人們吝嗇到不會給對方留下任何表情。“在這巨大的愛和天真歡快的日i:里”表現出對當今冷漠世界的辛辣諷刺,詩人以不同凡響的文筆,把城市司空見慣的現象化成了詩歌,也流露出詩人深重的孤獨感。
“我穿過這一群群人,建築和建築的房檐/不知要隨著流向哪裡”也表達出詩人在遠離自然後產生的迷茫。自然是萬物之源,自然原本是生命中和諧、美好、光明、豐富、奇妙感覺的來源,然而在遠離了自然的情況下,這些感覺對於現代人而言,都變得陌生了,人與自然的疏離同時也帶來了人與人的疏離。日本文化中,古代與現代、寧靜與喧鬧、古典與時尚之間交織與碰撞,引致工業時代現代人的冷漠、荒誕、割裂,並在現代社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極致。“不管到那裡,不管到那裡/我都渴望在這人群中擁擠。”詩人非常渴望與人交流,可是因為周圍“人的異化”和環境的關係,他也不得不“向著這個唯一的‘方向’流去”,隨波逐流。在逐漸封閉自我的同時,世界也關上了他與人溝通的那扇大門,在他還在為現代人的冷漠而悲哀時,卻悲哀地發現自己也慢慢地對世界冷漠起來。
現代“冷漠症”的出現及其大面積蔓延,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工業文明對人性的毀滅,是一種文明的退化,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是對現代社會的嘲諷。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冷漠”事件的劇增和現代“冷漠症”的形成,都離不開社會轉型的複雜環境條件(如體制缺陷、管理失控、片面追求物質文明、社會普遍的道德水準下降等)對個體心理、行為、追求和價值觀念所造成的一系列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因此,當身處“浪頭前方的地平線煙霧迷濛”的我們探究“冷漠”的成因時,不僅要注意考察個體心理及行為方面的原因,更要深究其背後隱藏的社會成因。在都市的人群中,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出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