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火車

追火車

本書是攝影師王嵬十幾年來拍攝火車的親身旅行記錄,也是一本介紹火車文化和鐵路攝影經驗的攝影書。本書將為讀者講述:追火車過程中的種種挫折、磨難以及冒險;在5A級景區都不可能看到的壯美山河;美得令人窒息的火車寫真;歷經幾十萬公里才擁有拍攝經驗與技巧;以及發生在旅途、火車、火車站中的有趣和感人故事。全書內容豐富,包含40條拍攝線路,30幅手繪機點陣圖,80段火車視頻,700多幅精彩攝影圖片。

作者簡介

追火車 追火車

王嵬,北京人,自由攝影師,鐵路迷,最“懂”火車的人。十年來行攝路程已達40多萬公里,足跡踏遍全國鐵路乾支線路60餘條,其中步行涉水攀爬逾2000公里,拍攝鐵路圖片40萬幅,有數千優秀作品被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CNN、CondeNastTraveler、南方周末、人民畫報、大眾攝影、中國國家地理等媒體使用或登載。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等曾播出其專題紀錄片《追火車》。

適用讀者

旅行愛好者:跟作者一起坐著火車去旅行,感受不一樣的旅行體驗。

鐵路攝影師:通過本書可與作者交流經驗技巧,感受最美的鐵路攝影。

火車迷:火車、火車站、鐵路、鐵路風景、鐵路圖片、火車模型、火車站模型——所有關於火車的有趣的東西在這裡都能找到。

大眾讀者:每個人都有過坐火車的經歷,但本書會讓你發現更多驚喜、更多震撼。

圖書目錄

【啟蒙之路——京張鐵路/013】

夢開始的地方 015

最大坡度:36.8‰ 019

野路子 025

關溝尋古 028

居庸花海 031

與國保失之交臂——康莊機車房 034

【北京周邊最出片兒的線路——豐沙線/036】

山水畫卷的開端——三家店 040

馬致遠的故鄉——石古岩 044

最便捷的出片兒地——落坡嶺 046

落坡嶺-珠窩——深山溝子 049

臥波勢如虹——七號橋 056

天險不可逾越——沿河城-舊庄窩 062

飛檐走壁——上下行四交叉 065

比Windows桌面更漂亮——官廳-沙城 066

【北京周邊山區線路/069】

山清水秀江南風——京通線 075

硝煙中誕生的鐵路——京承線 078

永定河中的另一種情調——京門線 085

中國第一條重載線路——大秦線 093

【開著火車上北京/096】

樓梯間是大功臣 099

追隨法的運用 104

長時間拍出變化 106

車站內攝影 109

值得注意的站內小景 113

功臣之家 118

截然不同的感覺 124

【第一次大運轉——卓資山/126】

莫名的親切感 129

第一次親密接觸卓資山 131

綠色情懷 135

把握最後一夏 137

秋訪卓資山——搶救蘇州碼子裡程碑 142

因“禍”得“福”——被復活的老線路 145

【縱穿三晉/149】

絕壁下的通途——石太線 151

充分利用“U”勢 156

山西的火車不再慢——拍高鐵 159

同蒲路 163

刀削麵一絕之地 167

雲中近畿 169

【永遠的蒸汽機車/170】

影視作品使我熱淚盈眶/174

中國蒸汽機車的天堂——集通鐵路/175

第一次去集通——與火車賽跑/176

一次都不能少的

集通蒸汽節/180

最後的扎賚諾爾蒸汽行/187

“大城市”的蒸汽機車——鐵嶺調兵山/196

繁忙的蒸汽機務段——阜新/197

平莊:理想的廠礦線路/199蒸汽機車參考信息/203

蒸汽機車參考信息 204

【最美麗的季節——綏佳線、圖佳線、濱綏線/204】

當“仙翁”遇上五花山——綏佳線 207

手機桌面誕生地——通天屯展線 212

淒風苦雨並不“苦”——山河-亞河/215

當火車遇見稻花香——朱家溝/218

濱綏鐵路/223

【深山老林尋秘境——大興安嶺/224】

開著汽車追火車 227

奔赴加格達奇——驅車之旅的開始 230

綠皮車的舊時光——塔源-林海-碧水 233

飛來“橫福”——趕鴨子上架的新林 238

死磕到底——雨中的碧州 239

曾經的中國最北車站——漠河站 243

坎坷滿歸路 244

注意熊瞎子出沒——神經末梢之莫爾道嘎247

順著北風,一路向南——牙林線 249

中國鐵路最大坡的奇遇 252

伊爾炧?伊爾灺?伊爾施? 257

用不著崇洋媚外——白阿線 257

【靈感發源之線——東邊道/258】

東邊道就是小清新 261

險些成為野豬的盤中餐 266

不走尋常路:露水河鎮 269

“珠寶”遍地撒,“仙人”橋上行 274

頭道松花江大角度 277

“大手電筒”拍攝法 280

鐵血大動脈——鴨大線 282

【穿林海,跨雪原——濱洲線/282】

探訪國門——滿洲里 285

白毛風中的免渡河 287

舌尖上的相機——興安嶺 289

另一個“有鹿的地方”——博克圖 295

喇嘛山上拍火車——巴林 299

推薦序言

我常說:創新是攝影的生命力,堅持是攝影成功的基石。一個優秀的攝影人對攝影語言的把握應該懂得“背道而馳”和逆向思維,還要精於藝術創作和選題把握,不然就會淪入“天南地北到處走,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俗套。

年輕的王嵬把握到了獨特的攝影語言技巧,他拍火車拍出了自己的境界。十幾年時間,幾十萬公里的行程,成就了這么一位獨特的自由攝影者,“追火車”成了他身上的標籤。

看到書以前,我以為這是一本單純的關於“火車風光”的圖冊。拿到書以後才發現,吸引人的遠不止是圖片的精美。它並不是給攝影或者火車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小圈子備忘錄,更不能算作專門的攝影技術類書籍,它牽涉到一種文化——一種關於火車的攝影文化,一種精神——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陳丹青曾經感慨地說:“我看過的專業攝影雜誌中,雖有零星當代攝影專題,其餘大抵是美麗的照片,而不是攝影文化。”而王嵬則賦予照片時代意義、藝術審美、技術知識和人生哲理。他時而給讀者普及火車和鐵路的知識,時而通過零星散落的遺蹟給人以遐想和代入,時而甩出幾張令人驚嘆的好照片,時而穿插講些照片背後的拍攝故事,時而穿越時空對話童年。所以,這是隨筆,是科普,是影集,是路書,是回憶,也是考據。這么一本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理有據、圖文並茂、情景交融、生趣盎然的書大概最讓人苦惱的是上架後歸類。但於讀者,這書是福音,它能迅速把人帶入王嵬的火車攝影藝術世界,讓對攝影和火車一無所知的人愛上攝影和火車,愛上在路上的感覺。從2005年到2012年,王嵬的裝備只是一台尼康D80、一台尼康D300S和一個18-200VR鏡頭,這些配備可能不入一些器材發燒友的法眼,但就是這些器材陪著他拍出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好照片。

這是一本關於兒時夢想的回憶錄。王嵬愛火車,他最早拍火車也是為了圓夢,“小時候,我姥姥家住在西直門北邊明光村高層樓上。我第一次見到火車,應該就是在我姥姥家。”有人的興趣愛好只是一時熱鬧,有人把興趣愛好做出了門道,他顯然是後者。書里記錄了華北和東北的火車和鐵路幹線,北京是他夢開始的地方,他的筆觸延伸到對京張鐵路的記憶里。京張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是他的偶像,而他也與詹天佑冥冥之中有些微妙的聯繫,他國中母校所在地——海淀萬泉莊就是詹天佑的安息之地。

這是一本關於火車知識的科普書。在旁人眼中,也許火車只是鐵皮長龍或者機車盒子;在王嵬看來,火車是有靈魂的存在,是他心心念念的“夥伴”。他不僅在書中普及各種機車的歷史和性能——從早年的蒸汽機車解放6型、1987年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製造的8K型電力機車、引進的NY6和NY7到已經進入博物館的ND4,還會詳細解釋信號機的含義——綠燈是通過,綠黃燈是控制速度,黃燈是減速,紅燈是停車。關於機車、鐵路、隧道等相關知識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如同一位友人娓娓道來,既不賣弄專業知識,又不淺顯流於形式。

這是一本關於攝影實戰的說明書。王嵬很樸實,他不像其他取得小成績的人那樣抽掉梯子對著下面的人們喊:“飛上來吧,我就是這樣飛上來的。”他近乎於手把手地教人如何拍火車。書中的小貼士比比皆是: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什麼節氣什麼時刻拍最好,從什麼角度拍什麼車,使用什麼拍攝技巧,甚至會告訴你“在光線稍暗的情況下拍攝追隨效果的成功率是最高的”。還有很多具體的細節他也講述得很清楚,其中的精彩不加贅述,那真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拍照片”。

這是一本關於鐵路拾遺的歷史書。鐵路的歷史、火車的歷史自然有官方的宏大敘事,而個人的考據和拾遺是本書的亮點。歷史最動人的恰恰是這些拾遺的細節——京張鐵路最早的坡度標,青龍橋車站刻著“光緒戊申秋季”的站匾,2007年取消的硬板火車票,手繪的線路圖,鐵路周遭的民居……這些歷史圖景是飽含個人體驗的王嵬式的,也正因為如此才顯得十分有趣和動人。

這是一本關於情懷敘述的隨筆集。它具有散文的從容和鮮活、在路上的哲思和諧趣、藝術家對光影的敏感度,文學味道十足,卻沒有刻意的渲染和煽情,“在大興安嶺中,鐵路兩側的樹種多為落葉松和白樺,這一帶的秋色只能用層林盡染來形容,而非綏佳線、圖佳線那邊的五彩斑斕。”看到一張動車組照片下的文字居然是“ISO500,40mm,f/5,1/8秒,距離鐵路60米”的時候,讓人不禁想起某個電影裡的經典文藝台詞。王嵬把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的文學才能透過紙面傳達給讀者,讓人驚喜。對比無處不在,時空的對比,同一畫面中不同事物的對比,這些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攝影師多對比,多感悟,就能讓作品給人留下很多思考。他把自己的美學感悟貫穿照片,多對比勤思考,給予照片靈魂。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王嵬年紀輕輕,很偉大,很執著,從書中看不出一點浮躁,他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追逐著他心中的夢想。他的堅持可以比喻成挖井,雖然井口很小,但井挖得很深,不挖到水他一定不會罷休。願王嵬早日實現心中的夢想,願他在攝影這條路上,戒驕戒躁,走得更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