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厄普突襲戰

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在蒙巴頓將軍的主持下,早在5月間就開始制定對迪厄普的突襲作戰計畫。 加拿大第2步兵師的部隊在5月20日開始進駐懷特島,緊接著就開始了登入作戰的強化訓練。 在所有部隊中,唯有第4“康曼多”突擊隊的作戰行動最為成功。


1942年春季,同盟國一方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納粹德國的裝甲部隊已經深入俄羅斯國土,英國第八集團軍在北非戰場一直敗退到了埃及。在西歐,同盟國部隊則隔著英吉利海峽和德國人對峙。
在納粹節節進逼之下,蘇聯領導人向英美兩國發出呼籲,堅決要求開闢“第二戰場”。5月27日,史達林派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緊急前往英國,要求邱吉爾儘快出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出兵,在歐洲大陸開闢戰場。莫洛托夫對邱吉爾說,在今後幾周乃至幾個月里,蘇德戰場的形勢對蘇聯極為不利。因此,迫切需要英國開闢第二戰場,以迫使德國從蘇聯撤走部分部隊,從而減輕德軍對蘇聯的壓力。
但是邱吉爾卻表示,由於缺乏登入設備以及足夠的制空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組織大規模登入作戰行動。同時英國能夠出動的陸軍部隊數量占據絕對劣勢,現在出兵無異於自殺。
邱吉爾面臨著兩難境地,但從戰爭全局考慮,如果進行一次兩棲突襲作戰,可以加重德國對盟國開闢第二戰場的擔心,從而大量吸引德國的兵力布防到海峽一線,從而能夠相對緩解其它戰場的壓力。同時,進行一次突襲作戰還可以試驗一些新型武器和技術,從而獲得而後進行大規模登入作戰的經驗。
於是邱吉爾向莫洛托夫指出,英國將在8、9月間渡過英吉利海峽,開闢第二戰場。同時,他還強調,由於缺乏登入艇,這次行動的規模是“有限”的。
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在蒙巴頓將軍的主持下,早在5月間就開始制定對迪厄普的突襲作戰計畫。按照最初計畫,戰役將在7月4日實施,作戰計畫代號為“拉特”。加拿大軍隊將作為這次突襲作戰的主力。
加拿大第2步兵師的部隊在5月20日開始進駐懷特島,緊接著就開始了登入作戰的強化訓練。但是在預定日期準備開始行動時,惡劣氣候等原因使得原先的“拉特”計畫多次推遲,不得不最終流產。
根據邱吉爾要求,英國必須在夏季制定一個大規模行動計畫。因此聯合作戰司令部在蒙巴頓帶領下,將流產的“拉特”計畫經過些許調整,改為“朱比利”計畫。調整的內容在於用英國特種部隊取代傘兵部隊突襲德軍兩個海岸炮台。(註:“拉特”和“朱比利”均為加拿大地名)
8月18日上午10點,聯合作戰司令部發出簡短電令:“演習現在開始!”
成千上萬官兵立刻開始行動起來。其中參加登入的部隊總共有大約6100人,包括加拿大第二步兵師6個營1個裝甲團的約5000名官兵、英國“康曼德”突擊隊的1000多名官兵以及一支50人組成的美國突擊隊。
陸軍乘坐的艦船和海軍支援艦艇總數達到了237艘,其中包括提供火力掩護的8艘驅逐艦。在空中,有多達74箇中隊的盟軍飛機提供空中支援。其中包括42箇中隊的噴火MK V,4箇中隊的噴火MK IX,2箇中隊的噴火MK VI,8箇中隊的颶風MK II,4箇中隊的波士頓 III,2箇中隊的布雷漢姆 IV,2箇中隊的野馬,3箇中隊的颱風,以及24架B17和若干搜尋救援中隊。
陸船隊在航渡過程中由英國的休斯·哈利特海軍上校負責指揮。加拿大第2步兵師師長J·H·羅伯特少將則負責登入作戰指揮。空軍準將科爾則負責與空軍部隊的作戰協調工作。三個指揮官都坐鎮旗艦“卡爾普”號驅逐艦上。
按照計畫,突襲作戰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攻占迪厄普灘頭陣地,由加拿大第二步兵師來完成,分別由皮伊、普爾維爾和迪厄普三處登入;(二)、由英國第3、第4“康曼德”部隊分別攻擊貝爾訥瓦勒和瓦朗日維爾兩處的海岸炮台。
按照時間表,5時10分由驅逐艦對海岸進行10分鐘炮擊,5時20分部隊開始登入。突襲行動計畫在16千米長的海岸線上從上述五個地點展開攻擊。其中四個地點作為側翼佯攻將首先開始,在迪厄普小鎮的登入行動作為主要攻擊行動在之後的半個小時後展開。
但是這次突襲登入戰的過程卻十分不順利。8月19日晨,當突襲部隊乘坐的船隻悄悄接近法國海岸時,東路突擊部隊的船隊出人意料地遭遇了一隻德國小型護航船隊。頓時,德國海岸警戒部隊的炮火象暴風雨一樣傾瀉在海面上,這次作戰完全喪失了偷襲性質,不得不改為強攻。
貝爾訥瓦勒和皮伊方面的反擊炮火最為猛烈,這兩個地點的作戰行動完全失去了成功的可能。英國第3“康曼多”突擊隊乘坐的船隻在炮火中被迫分散,多數作戰部隊都沒能登上海岸,在海上就遭到了慘重的傷亡。少數頑強登上海灘的突擊隊員也被堅固的德軍防禦所阻滯,不得不放棄對貝爾訥瓦勒炮台的攻擊,在撤退中還險些全軍覆沒。第3突擊隊的420名官兵中,傷亡多達117人。
在所有部隊中,唯有第4“康曼多”突擊隊的作戰行動最為成功。第4突擊隊的主力成功登上了瓦朗日維爾海岸,經過了你死我活的肉搏作戰,基本全殲德國守軍(120名德軍中僅4人倖存),成功破壞了瓦朗日維爾炮台並安全撤退。這也是整個迪厄普作戰過程中唯一達成的作戰目標。但是擁有265名隊員的第4突擊隊也損失了45名官兵。
在普爾維爾方向登入的加拿大官兵相對比較幸運,參戰的加拿大“南薩斯喀徹溫”團和加拿大“卡梅倫”女王親衛山地部隊在攻擊灘頭的過程中只遇到了小規模的抵抗。但是,當他們繼續橫渡錫河向迪厄普城區靠近的時候遭到了強烈的抵抗。德軍的反擊越來越激烈,南薩斯喀徹溫團和部分“卡梅倫”部隊被阻截在離鎮外不遠的地方。同時,“卡梅倫”部隊的主力在向他們的既定攻擊目標——某內陸機場推進的時候,被強大的德國守軍死死阻擋住,無法前進一步。
當接到撤退命令後,加拿大官兵們隊開始艱難地向灘頭的登入艇撤退。德軍從普爾維爾東西兩面的陣地對灘頭形成猛烈的交叉火力,加軍被迫從熾烈的火網中穿過。加軍後衛部隊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掩護兩支部隊主力的撤退。在付出極大傷亡後,加軍主力終於撤退到船上,但是多數士兵負傷。負責掩護任務的後衛小部隊則來不及後撤,在彈藥用盡後被迫向德軍投降。
最為慘烈的戰鬥則發生在迪厄普主戰場。按照預定計畫,對迪厄普小鎮的主攻在其它四個地點攻擊開始的半小時後展開。但是戰役的突然性已經完全喪失,德國守軍及時地做好了戰鬥準備。德國士兵隱藏在堅固的工事和小鎮的建築物中,專等盟軍登入部隊送上門來。
當先頭登入的“埃塞克斯-蘇格蘭”步兵團官兵一登上小鎮東面的開闊海灘,早已埋伏好的德國士兵就用密集的機槍火網封鎖了海灘。盟軍官兵向海邊防波堤的多次衝擊都遭到失敗,並付出了巨大犧牲。
經過浴血奮戰,加軍終於突破了德軍灘頭防線一角。當一隻小部隊勉強滲透到鎮內後,一條戰報將“埃塞克斯步兵團已經成功打開突破口”的錯誤訊息發給了位於海上的作戰指揮部。根據這個訊息,指揮部立刻將預備部隊皇家“蒙特”步槍營送上灘頭投入作戰。結果由於過早上岸,該營同先頭部隊一同擁擠在灘頭上,完全暴露在德軍猛烈的火力打擊下。
皇家“漢米爾頓”輕步兵團則在小鎮西面的海灘上岸,該處聳立著一座孤立的娛樂場館。加拿大官兵奮力清除了這座重兵防守的建築物和鄰近的碉堡的頑固抵抗,部分官兵勇敢地穿越了流彈紛飛的林蔭大道,成功攻入了小鎮內,但隨即陷入了慘烈的巷戰。
更不幸的災難發生在“卡爾加里”坦克團登入的時候。為了等待海空軍火力完成對灘頭火力點的壓制,該團的坦克在預定時間10~15分鐘後才被送上海灘,結果使先頭登入的步兵失去了坦克的支援。
坦克團的坦克一上岸後,立刻陷入了火海。最新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有的剛離開登入艇就被反坦克炮擊毀,有的則被海灘障礙物和防波堤擋住去路。不少坦克陷在了防波堤外的一道道混凝土障礙物之間,失去了行動能力。在這種情況下,20多輛坦克只有6輛衝過了防波堤,但很快就都被德軍擊毀。儘管失去了行動能力,但是陷在海灘上的加軍坦克依然堅持戰鬥,用坦克炮對德軍火力點連連射擊,有利地支援了灘頭步兵作戰,而後在掩護部隊撤退時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這些堅持戰鬥的坦克手們最終不是陣亡就是被俘,整個坦克團幾乎全軍覆沒。
最後登入上岸的是英國皇家海軍突擊隊,但是他們面臨的是和加拿大步兵同樣的槍林彈雨與死亡威脅,未能給戰局帶來任何進展。
戰鬥持續到了中午,加拿大部隊和頑強固守的德軍仍然激戰在迪厄普城區的各個街道,作戰目標已經不可能達成。羅伯特少將面對這種形勢,不得不下令撤退。
但是將已進入城區的部隊撤出來談何容易?大批英加軍官兵邊打邊撤,在槍林彈雨中爬向登入艇。德軍的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也不失時機地向灘頭盟軍和海上船隻發起攻擊,大量登入艇被炮彈和炸彈炸毀,無數加拿大官兵倒在海灘上。
所有海軍參戰艦艇均被迫返航,只有旗艦“卡爾普”號單獨駛向灘頭海面,打撈飄浮在水上的英加官兵。德軍所有炮火都向這艘孤零零的驅逐艦傾瀉炮彈。這時一架德國飛機突然俯衝下來,一枚炸彈準確命中了“卡爾普”號,空軍準將科爾頓時倒在了血泊中。
羅伯特少將在打撈上所有能夠被救起的盟軍官兵後,立刻命令返航。德軍飛機的炸彈接連從空中落下,但所幸的是沒有再次命中。驅逐艦上擠滿了渾身血污、疲憊不堪的官兵,僅傷員就有數百名之多。所有人都默不作聲,靜靜地等待著回家…………
迪厄普戰役不僅僅在陸地上激烈地進行,而且在空中的戰鬥也非常激烈。
德國方面在8月19日當天對抗皇家空軍的主力有JG2和JG26戰鬥機航空團,主要裝備有190架FW-190(A-2、A-3)和16架Me-109(多數為G-1型,少數為F型)。此外還有KG2、KG45、KG77轟炸機航空團,裝備有107架轟炸機,其中包括59架道尼爾Do-217,其他為Ju-88和He-111。
皇家空軍方面在1941年8月19日的作戰行動中共出動了2955架次,損失飛機106架,創造了整個戰爭中日損失率的最高紀錄。此外,皇家空軍還損失了62名飛行員。德國方面則在防禦反擊中損失了48架飛機,其中半數是在空戰中被擊落的。
傍晚時分,英國海空軍都退出了戰場,被困在岸上的加拿大官兵和突擊隊員也基本停止了抵抗,“朱比利”行動終於以慘痛的結局收場了。
對於這次迪厄普突襲戰,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場得不償失的行動,但是更主流的看法則高度評價了這次戰役的積極方面。這次失敗的兩棲作戰行動為盟軍而後的登入戰取得了寶貴的經驗,特別是43年在北非登入的火炬作戰和44年的諾曼第登入戰。美軍在實行火炬作戰前,對迪厄普作戰的每個步驟都作了詳盡的研究。而兩年後的“D”日作戰,更是大力汲取了這次作戰情報失誤、準備倉促、軍力不足、缺乏裝備等等教訓,為第二戰場的最終開辟奠定了基礎。此外,盟軍還針對在登入作戰中暴露出來大量作戰問題,研究和發展了減少傷亡的裝甲、船舶和技術。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認清了在海灘建立人工港口對整個戰役的重要性,這一點在諾曼第作戰中最終得到了體現。
從戰略角度講,英國用鮮血向蘇聯證明了自己同法西斯血戰到底、不怕犧牲的勇氣和決心,取得了史達林的信任,也使蘇聯人認識到在1942年貿然渡過英吉利海峽無異於自殺。此外由於這次突襲,迫使德國將33個師部署在英吉利海峽,以保衛海峽一帶各個港口免受襲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東線的壓力。
這次戰役的損失是慘重的,陸軍方面僅加拿大第2師就有882人陣亡,597人受傷,更多的人失蹤或被俘,4963名加拿大官兵只有2210人回歸英格蘭。1100名美英突擊隊員中傷亡失蹤被俘人數達275人。坦克團參戰的29輛“邱吉爾”步兵坦克全部損失。皇家海軍方面則有550人陣亡,還損失了一艘驅逐艦和大批登入艇。但最大悲劇的還是大批陸軍官兵被捨棄在法國岸邊,總共有1946人被德軍俘虜,基本上都是加拿大第2師的官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