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傅抱石蘇武牧羊圖橫幅

近代傅抱石蘇武牧羊圖橫幅

名稱:傅抱石蘇武牧羊圖橫近代傅抱石蘇武牧羊圖橫幅幅 本幅自題:“癸未十二月,傅抱石重慶西郊寫。 傳統題材“蘇武牧羊”是傅抱石“歷史故實”繪畫作品裡常見的表現對象,此幅是較早的一幅。

基本信息

名稱:傅抱石蘇武牧羊圖橫

近代傅抱石蘇武牧羊圖橫幅近代傅抱石蘇武牧羊圖橫幅

年代:近代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介紹

《蘇武牧羊圖》橫幅,近現代,傅抱石繪,紙本,設色,縱62cm,橫84. 8cm。
本幅自題:“癸未十二月,傅抱石重慶西郊寫。”鈐“抱石私印”白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朱文方印、“往往醉後”朱文長方印。
癸未為1943年。
傳統題材“蘇武牧羊”是傅抱石“歷史故實”繪畫作品裡常見的表現對象,此幅是較早的一幅。西漢時期蘇武於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時年40歲。匈奴首領單于將其扣留,脅迫他投降。任憑威逼利誘,蘇武堅貞不屈。單于將他放逐北海(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附近)牧羊,希望殘酷的生存環境能夠動搖他的愛國信念。儘管天寒地凍,食不果腹,但蘇武始終緊握漢節(漢朝發給使臣的符節),坐臥起行不離其身,節旄盡落,不易其志。及至漢昭帝的使者來迎接蘇武還朝時,他已經遠離故國19個寒暑了。
圖畫定格在漢朝將領前來迎接蘇武歸國的一幕:群羊之間,鬚眉染白的蘇武手執漢節傲然而立,雙目向天,顯示出堅毅深沉的性格;漢將鞠躬以示對前朝使節的敬重;匈奴官員或注目審視,或交頭接耳,不禁欽佩老者的錚錚鐵骨。陰沉慘澹的天空,茫茫無際的雪地,都為這戲劇化的場面烘託了靜穆莊嚴的氣氛。此圖作於抗戰晚期,畫家藉助蘇武的故事表達了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抗戰必勝的的信心,其意深遠。
此作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