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澤大街

迎澤大街

迎澤大街,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一條東西向城市道路,位於太原市中心,太原市迎澤區,是太原市的標誌性、交通性、景觀性、生活性主幹道,也是太原市歷屆總體規劃中的太原市城市中軸線。迎澤二字源於太原古城大南門——“迎澤門”,此門建於宋代,因大南門外一片沼澤而得名。寬度70米的迎澤大街,在1955年開建的時候著實另人們瞠目了一段時日,那時的太原城的路只有6、7米寬。道路沿線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協、太原火車站、五一廣場、迎澤公園、太原工人文化宮、迎澤賓館、并州飯店、中國煤炭博物館、太原理工大學等地標建築。被譽為三晉第一街。

基本信息

街道概述

迎澤大街迎澤大街

迎澤大街位於太原市的中心區,是太原市的標誌性、交通性、景觀性、生活性主幹道,歷屆總體規劃均將此確定為城市的中軸線,在太原市的城市發展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曾在全國有重大影響。它始建於1956年,分五期歷時40年於1996年全線建成,全長10公里(火車站~南寒)。

迎澤大街分別修建於1956年,1959年,1976年,1985年,於1996年全線貫通,道路規劃紅線寬為70米、66米。道路為三塊板斷面,其中機動車道寬20米、26米、28米、31米。
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太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服務全省,影響全國,吸引全世界”的城市發展戰略。迎澤大街作為太原市重要的景觀大街,提高迎澤大街道景觀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為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太原城市形象。太原市委市政府決定對迎澤大街進行改造。

街名傳說

迎澤大街迎澤大街

太原市十里通行的主幹道迎澤大街,據說是當年為了迎接毛澤東而起的名。

不過毛澤東一生未來過山西。寬度70米的迎澤大街,在1955年開建的時候著實另人們瞠目了一段時日,那時的太原城的路只有6、7米寬,70米的大街帶給大家的震動是可想而知的。
“迎澤”這兩個字,雖然和任何漢字一樣,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是,在太原的大地上,在太原人的心目中,卻有著一種特殊的地位。說它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絕非溢美過譽之詞,因為,它與太原的許多之最聯繫在一起,似乎和這些之最,結下了不解之緣。

太原最大最美的公園是是“迎澤公園”。太原最豪華的賓館是“迎澤賓館”。太原最長最寬最壯觀的街道就數“迎澤大街”。這幾個之最就可窺測出一些“迎澤”兩字為何傳名遐邇了。迎澤賓館、迎澤公園,甚至迎澤湖,它們的得名,無疑是因其位居於迎澤大街兩畔,由街名引得。那么,迎澤大街是何故而名呢?很長一個時期以來,有這樣一個傳聞:
解放初期的50年代中葉,迎澤大街剛剛問世於晉陽大地之時,不少人中間傳說,毛澤東主席要來太原視察了。為了迎接毛主席的蒞臨,所以才修築了這條大街,並取名迎澤大街。毛主席是否曾準備來太原視察,這條大街是否因毛主席準備來並而創建,筆者當時尚屬年幼無知,無從得知。反正有一個事實,毛主席一生沒有涉足太原,直至他臨終。
逮至十年動亂的“文革”期間,又傳出一條駭人聽聞的訊息:彭真為了篡黨奪權,與羅瑞卿陰謀兵變,他們以山西為其大本營,命令山西的代言人修建一條可以同時升降兩架戰鬥機的大街。為隱蔽其反革命目的,把這條街叫做迎澤大街。危言聳聽,煞有介事,似乎所謂“兵變”,即在眉睫。然而,“四人幫”的跨台,正本清源的結果,彭真同志的復出,證明了這不過是一個陷害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政治謠言。

街道歷史

迎澤大街迎澤大街

建國之後的50年代初期,太原的城市建設進入一個大規模的發展時期。為了使這座古城的發展有一個科學的合理方向,遂制定了為期20年的太原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這個規劃針對太原千百年來,城市街巷封閉不暢,氣脈不舒,觀瞻不雅,充斥“丁”字,東西不貫,南北不通,沒有通衢大道的閉塞格局,提出了大膽的、科學的舊城改造方向,制定了太原城市道路建設由城內向城外擴展的原則。迎澤大街,便作為擴建太原城市街巷中的主軸線,納入了這個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
當時的太原市市長岳維藩,將迎澤大街的寬度規劃為70米。因為在當時的太原街巷中,最寬者莫過於六七米,這與70米相比,無大量者,確實有些莫名奇妙。
至於,迎澤大街的得名,準確點說那是因為,當時這條街由原太原城垣的承恩門,即後來的首義門起始,經由迎澤門、直至西南城角達汾河東壩。而這兩座故城的城門以迎澤門規模最大,為紀念於斯,從迎澤門引得迎澤大街之名。

迎澤大街是在原太原城垣南城外的一條古道上拓寬、城直、鋪石、灑油而創建的。那條千百年來沿南城牆、溝通城外兩門間交通的古道,原本是一條高低不平的泥濘土路。這條土路連通著兩條起始太原、南下河東、東出娘子關的著名的古代交通要道“東官道”和“西官道”。
東官道,出首義門後逶迤向南連通榆次,岔往娘子關與子洪口;西官道,出迎澤門入南關城,經小店、徐溝直達汾州(今汾陽)、平陽(今臨汾)。
這條沿城的古道,曾是明末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攻打太原的古代戰場。曾幾何時,農民軍兵臨太原城下,智取南關城,強攻迎澤門,利用東南角樓守軍的倉慌失火,一舉突破承恩門和迎澤門,攻占太原城。曾幾何時,李自成率軍退出北京途經太原時,又委其愛將陳永福踞守太原,抵禦清兵。永福為固守太原,親守迎澤門,拆毀構成迎澤門威脅的南關城。

街道建設

1955年,築建迎澤大街的第一期工程打響。歷時一年,從五一廣場至迎澤大橋,一條長近10華里的坦途,來到了人間。之後的十餘年間,迎澤賓館、并州飯店、財貿大樓、電信大樓、工人文化宮……緊步迎澤大街的問世,陸續嵌鑲在大街的兩畔。
1976年,伴隨著太原新火車站的誕生,迎澤大街的第二期工程動土。兩年之後,迎澤大街二期工程告竣,五一廣場之東直達東山腳下,又出現一條坦途,原稱迎澤東大街,後併入迎澤大街。之後,又是新的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矗立於大街兩側:郵電大廈、交通大廈、三晉大廈、雲山飯店、電力大廈、友誼大廈、唐明飯店。寬闊筆直的迎澤大街兩邊,是太原市最高、最美、最繁華的大廈群。成為太原人民最願意涉足的地方。
迎澤大街上薈萃了太原的高層大廈還僅僅是一個方面。最美的街頭遊園:廣場小遊園、珠林園墨藝園、濱秀園……,也分別點綴在迎澤大街的兩側。還有最美的街心花池花壇、廣場草坪、車站花壇、大南門花壇,以及沿街的城市雕塑,把迎澤大街裝點得絢麗多彩,雍容雅致。
迎澤大街跨迎澤大橋到河西之後,被稱為迎澤西大街,原來的迎澤西大街,到千峰附近後,向西北彎曲而去。1986年,迎澤西大街延升取直工程開工,到1987年,形成了東起迎澤橋頭,西至下元丁字路口的迎澤西大街。1996年,迎澤西大街打通工程開工,工程人下元路口一直通向西山腳下。1996年國慶節,全長十公里的迎澤大街歷經四十載之後終於全線貫通。1997年國慶節,寬達50米的新迎澤大橋建成通車,為太原人的十里長街夢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存在的問題

1. 機動車道寬度20~31米,不等寬,導致路段通行能力不均衡;

2. 道路平交路口較密,信號燈延誤降低了路口的通行能力;

3. 由於東西向主幹道間距較大,迎澤大街兩側支路不貫通,微循環路網不完善,大量東西向短距離交通通過迎澤大街繞行,從而加重了迎澤大街的交通壓力;

4. 道路路面設計標準偏低,路面強度不足,路面出現網裂、擁包和沉降不均等問題;

5. 公交的運營方式和服務水平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6. 支路機非循環路網不完善,延滯了迎澤大街兩側街坊、片區的改造;

7. 迎澤大街已建成50餘年,市政管網配套已不能滿足目前兩側建築功能的需求。

基於以上問題,因此其交通環境及景觀環境及承載功能已不能滿足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求。但矛盾比較突出的集中反映在火車站~和平路段。

改造範圍:本次改造東起建設路,西至南寒西客站,總長度10.0公里,微循環打通段東起建設路,西至和平路,總長度6.6公里。

規劃改造

1. 進一步提升迎澤大街標誌性、交通性、景觀性、公共服務性功能,體現省會城市現代化視窗形象;

2. 統一斷面,增加機動車道;打通微循環道路,實現“立交平做”;引進快速公交,建設BRT,體現公交優先。

3. 結合微循環道路打通,對沿線進行成片的改造開發;

4. 進行綠化亮化美化,營造迎澤大街景觀特色。

5. 結合道路改造進行地下管網更新與增設,提高服務水平。

規劃設計

1. 道路中線不變,道路紅線不變,保留現狀行道樹,拓寬機動車道,將現狀雙向6-8車道,拓寬為10車道。設定盲道等無障礙設施;照明設計兼顧景觀與功能要求,設定花燈和投光燈;加強路面基層結構,新鋪瀝青混凝土面層結構;根據景觀設計要求選擇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鋪築材料和色彩。

2. 打通改造迎澤大街兩側微循環支路網系統;道路紅線按15-20米控制,根據需要設計車道寬度。

3. 改善交叉口交通組織管理。取消信號燈左傳相位,提高交叉口通行效能。

4. 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結合世行貸款項目,開闢公交專用道,建設公交快線BRT,改造公交站台,引進予售票系統和大容量公車輛。提高公交運行效能,增加乘公交出行比例。

5. 引進景觀設計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堅持繼承性與時代感有機結合的設計思想,實現迎澤大街景觀功能的提升。

輔助道路

火車站前是建設路與迎澤大街主幹路交叉的重要節點。經過從交通功能、景觀等方面綜合考慮,規劃設計範圍:北起五龍口街,南至朝陽街,全長1.6公里,採用了“建設路主路地道+非機動車與行人半沉式廣場+地面橢圓形環島”的方案。該方案特點:

1. 實現了火車站前建設路快速路直行交通的暢通,消除了地面交叉口的信號燈控制。

2. 實現了火車站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的分離,避免了非機動車和行人過建設路和迎澤大街地面交叉口的安全隱患。

3. 火車站前的環島里可設定城市象徵性的雕塑以及環島的綠化布設給人感覺到火車站前的空曠,溫馨和休閒。因此對該方案的景觀設計可將火車站前的半下沉式廣場塑造成太原市標誌性景觀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