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閣之風波

迎春閣之風波

《迎春閣之風波》是胡金銓“客棧三部曲”的最終曲,描寫元末漢人反蒙,有叛徒欲將戰略圖獻給朝廷,雙方人馬於是在途中必落腳的迎春閣客棧,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力的血腥撕殺。演員陣容堅強,尤其是李麗華扮演的女掌柜萬人迷,風情萬種、妖嬈機靈,她騷到骨子裡的形象,已經成為武俠片經典。後來張曼玉在《新龍門客棧》里詮釋的金鑲玉,其實脫胎於次。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迎春閣之風波迎春閣之風波
又名: Ying chun ge zhi Fengbo

導演:胡金銓(King Hu)

上映年度: 1973

製片國家/地區:香港/台灣

imdb連結: tt0070942

劇情簡介

元朝未年,朱元漳率眾反抗元朝統治,其部下沈天松企圖將朱的布兵圖獻給蒙古王爺李察罕。李察罕率高手前往陝西接頭,反元志士與陝西迎春閣客棧主人萬人迷商量對策,並喬裝打扮,嚴陣以待,準備捉拿內奸並奪回布兵圖。李察罕也帶人住進迎春閣客棧,沈天松獻圖後即被活捉。女俠黑牡丹前往李察罕處盜取布兵圖,卻誤取了另一檔案;她的同黨小辣椒在將檔案放回原處時遭到殺害。李察罕查覺後親自查看,雙方鬥智鬥力,短兵相接,展開一場鏖戰。

幕後

胡金銓導演在世66年,拍片14部,其中五部半為武俠片。1965至1975的十年間,胡導接連創作出具有濃烈個人風格的武俠類型電影,或開風氣之先,或於影史留名。

我看到的第一部胡導的作品卻是這一眾武俠經典中最不受關注的《迎春閣之風波》。胡導偏愛客棧,客棧情結始終蔓延在他的武俠電影中,自《大醉俠》始便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有《龍門客棧》,《怒》是,《迎》亦是。

《龍門客棧》是胡氏客棧戲的頂峰,但《迎》於之相比,時地人卻更加高度集中,全片近九成的時間是在客棧內,劇情簡單明快,布局-試探-交鋒-決鬥,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但內容卻飽滿充沛,山賊,老千,惡吏,輪番出場,更有密探穿插其間察言觀色,老闆,跑堂,俠客義士,幾個表情動作,便如白描般勾勒清晰,如此繁多的人物,龐雜的人物關係,胡導調動起來有條不紊,從容不迫,盡顯大家風範。

從鏡頭角度,《迎》與胡導其他的作品有所不同,自始至終,充斥畫面的儘是中近景與人物特寫,全然沒有胡氏作品特有的空鏡長鏡,也許是為了更好的展現不露聲色的間諜戰,這一切使得《迎》在胡導的諸多作品中顯得有些另類,不同於古風浩蕩的《龍門客棧》,亦不同於空靈悠遠的《俠女》,而儼然是一則節奏分明,詩意盎然的武俠小品。

在強手如林的香港武俠電影領域,在張徹的大開大闔,楚原的優雅唯美之外,胡金銓導演創造了一種只有胡氏作品才有的獨特風格,特立獨行並且不可複製,這使得他的電影至今追捧者甚眾,卻模仿者寥寥,但胡導對華語武俠電影類型的開創與確立有著其他導演所無法比肩的影響。正像一位著名影評人說的那樣,"胡金銓導演的成就,在於他豐富了大眾電影的傳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