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殘留分析原理與方法

作 者:錢傳范 編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年6月1日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農藥殘留分析原理與方法》在簡述農藥殘留分析的發展過程以及常用的採樣、提取、淨化、濃縮前處理技術的基礎上,系統介紹了農藥殘留分析中的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薄層色譜法、毛細管電泳法、酶檢測法、酶聯免疫法等檢測方法,並涉及了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以及特殊基質茶葉中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此外,還對農藥殘留的不確定度評價、實

農藥殘留分析原理與方法
驗室質量控制以及農藥殘留管理法規等內容也進行了詳細介紹。

《農藥殘留分析原理與方法》力圖涵蓋基本理論與當前的最新進展,可作為高等院校農藥學、農產品安全、食品科學、環境安全等專業本科生、研究生課程選用教材,也可供農藥殘留檢測及科研和管理的技術人員參閱。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農藥殘留1

一 農藥殘留研究的歷史背景1

二 農藥殘留的定義6

三 非母體農藥殘留8

四 影響農藥殘留的因素10

第二節 規範農藥殘留試驗12

田間試驗設計12

二 最終殘留量試驗15

三 消解動態試驗15

四 安全間隔期16

五 農藥殘留試驗與最大殘留限量17

六 農藥殘留試驗與農藥合理使用準則19

第三節 農藥殘留分析20

一 農藥殘留分析的特點20

二 農藥殘留分析的分類21

三 農藥殘留分析的步驟22

參考文獻22

第二章 農藥殘留分析方法24

第一節 農藥標準品24

一 分類24

二 製備及純化方法24

三 純度確定25

四 有證標準品證書的主要內容26

第二節 農藥殘留分析方法的確認26

一 方法的專一性26

二 線性範圍26

三 回收率 26

四 精密度27

五 檢出限和定量限 28

六 數據處理30

參考文獻32

第三章 樣品採集與預處理33

第一節 殘留分析樣品的採集 包裝和運輸33

一 田間樣品的採集33

二 監測樣品的採集37

三 樣品包裝 運輸37

第二節 樣品預處理38

樣品縮分與混合38

二 樣品預處理過程中農藥的穩定性39

第三節 樣品的儲存穩定性40

一 樣品的儲存40

二 殘留分析樣品在儲存期的降解和防止的措施41

參考文獻42

第四章 樣品前處理43

第一節 樣品提取43

一 樣品提取技術43

二 提取溶劑44

三 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的提取溶劑46

四 影響提取效率的因素49

第二節 樣品濃縮51

一 氮氣吹乾法51

二 鏇轉蒸發器52

三 K?D濃縮器52

四 其他方法53

第三節 樣品淨化53

一 液液分配萃取法54

二 常規柱層析法58

三 固相萃取60

凝膠滲透色譜法淨化70

五 吹掃共蒸餾73

六 磺化法74

參考文獻74

第五章 樣品前處理其他技術77

第一節 超臨界流體萃取77

一 超臨界流體萃取原理78

二 超臨界流體78

三 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套用80

第二節 加速溶劑萃取80

一 加速溶劑萃取裝置 81

二 加速溶劑萃取的原理 81

三 加速溶劑萃取的影響因素82

四 加速溶劑萃取方法的套用82

第三節 微波輔助萃取83

一 微波輔助萃取原理84

二 微波輔助萃取設備84

三 微波輔助萃取的影響因素84

四 微波輔助萃取的套用86

五 微波輔助萃取特點86

六 微波輔助萃取與其他萃取技術比較86

第四節 固相微萃取87

一 儀器和方法 87

二 固相微萃取原理87

三 萃取方式 88

四 影響萃取效率的因素88

五 固相微萃取的特點與套用 90

第五節 液相微萃取技術91

一 液相微萃取技術原理91

二 單滴溶劑微萃取92

三 膜液相微萃取93

四 液液微萃取的參數最佳化96

五 方法驗證98

六 總結98

第六節基質固相分散98

一 原理98

二 萃取過程98

三 影響因素99

第七節 分散固相萃取101

一 分散固相萃取原理101

二 分散固相萃取過程101

三 分散固相萃取技術的套用101

第八節 低溫冷凍法102

第九節 分子印跡技術105

一 分子印跡技術的發展背景105

二 分子印跡原理與材料合成方法106

三 分子印跡聚合物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套用109

四 挑戰與進展109

第十節 膠束介質萃取110

一 膠束介質萃取的機理110

濁點萃取112

三 凝聚萃取115

四 膠束介質萃取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套用118

參考文獻120

第六章 氣相色譜法和氣質聯用127

第一節 氣相色譜法概述127

一 氣相色譜法的特點128

二 氣相色譜法基本原理128

三 氣相色譜儀的構成132

第二節 氣相色譜進樣系統132

一 注射器取樣方式132

二 進樣模式133

第三節 氣相色譜分離系統135

一 填充柱和毛細管柱的比較135

二 填充柱136

毛細管色譜柱138

四 色譜柱的老化138

五 農藥異構體組分的分析138

第四節 氣相色譜檢測系統141

一 檢測器的性能指標142

二 常用檢測器類型143

第五節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技術148

一 質譜儀148

二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器配置160

三 農藥殘留氣質聯用分析技術162

四 農藥殘留氣質聯用分析技術展望167

第六節 農藥殘留氣相色譜分析技術的局限性及解決辦法167

第七節 氣相色譜分析技術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套用170

一 樣品製備170

二 定性分析171

三 定量分析171

參考文獻172

第七章 液相色譜法和液質聯用174

第一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概述174

一 液相色譜法發展簡介174

二 高效液相色譜法特點與分類174

三 液相色譜法分離基本理論176

第二節 高效液相色譜儀簡介178

一 高壓泵及梯度洗脫裝置178

二 進樣器179

三 色譜柱179

四 檢測器181

第三節 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套用182

一 高效液相色譜實驗條件的選擇182

二 HPLC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套用185

三 UPLC超高效液相色譜在農藥分析中的套用187

四 手性農藥分析187

第四節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及其在農藥分析中的套用190

一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的特點與概況190

二 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的接口和目標物離子化191

LCMS的質量分析器193

四 液質儀器的其他重要單元196

五 LC?MS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套用196

六 液相色譜其他聯用技術198

七 結語199

參考文獻199

第八章 薄層色譜法201

第一節 薄層色譜法基本原理201

一 分離度201

二 吸附薄層色譜固定相202

三 吸附色譜流動相203

第二節 薄層色譜法的操作技術205

一 薄層板的製備205

二 點樣206

三 展開207

四 薄層斑點的定位方法209

五 檢測210

六 薄層色譜法常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212

第三節 薄層色譜法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套用212

一 常見農藥類型的薄層色譜分析方法212

二 農藥殘留薄層色譜經典顯色方法 214

三 農藥殘留雙波長薄層色譜掃瞄器檢測方法220

第四節高效薄層色譜法220

參考文獻221

第九章 酶抑制法223

第一節 酶抑制法原理及試劑223

一 基本原理224

二 酯酶種類及其活性224

三 底物和顯色劑 225

第二節 樣品中殘留農藥提取技術226

第三節 檢測方法及存在問題226

一 薄層?植物酶抑制法226

二 速測卡法(紙片法)227

三 分光光度法228

四 酶抑制法中存在的問題232

第四節 農藥殘留酶抑制法檢測套用233

參考文獻233

第十章 農藥免疫分析技術235

第一節 農藥免疫分析基礎235

一 抗原235

二 抗體237

三 抗原?抗體反應239

第二節 農藥免疫分析技術242

一 免疫分析方法類型242

二 免疫感測器250

第三節 農藥免疫分析技術的建立程式251

一 半抗原的合成251

二 人工抗原(免疫原和包被原)的製備253

三 抗體的製備與純化253

四 標記物的製備與純化254

五 免疫分析技術的建立與條件最佳化255

六 免疫分析試劑盒的研製與套用257

第四節 免疫親和色譜與分子印跡技術258

一 免疫親和色譜258

二 分子印跡技術262

第五節 農藥免疫分析技術的發展趨勢263

一 具有優良性能的基因工程抗體263

二 多組分免疫分析技術263

參考文獻264

第十一章 毛細管電泳266

第一節 概述266

一 高效毛細管電泳技術的發展史266

二 高效毛細管電泳技術的特點267

第二節 高效毛細管電泳技術的基本原理267

電泳淌度267

電滲流268

三 離子的表觀淌度269

四 電滲流的控制270

第三節 高效毛細管電泳技術的分離模式271

一 毛細管區帶電泳271

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271

三 毛細管凝膠電泳272

四 毛細管等電聚焦272

五 毛細管等速電泳273

六 毛細管電色譜273

第四節高效毛細管電泳儀器的基本結構274

一 毛細管電泳進樣技術274

二 毛細管電泳檢測技術275

第五節 高效毛細管電泳在農藥分析中的套用與展望278

一 高效毛細管電泳(HPCE)在農藥分析中的套用278

二 新技術套用與展望280

三 結語282

參考文獻282

第十二章 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284

第一節 Mills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286

第二節 Luke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287

第三節 德國DFG S19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289

一 具體步驟290

二 方法的改進293

第四節 QuEChERS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295

一 QuEChERS方法發展歷史與特點295

二 方法介紹與驗證296

三 QuEChERS方法的最佳化302

四 QuEChERS方法的拓展305

第五節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307

一 肯定列表制度實施的背景和過程308

二 肯定列表制度中一律標準實施的依據308

三 農藥多殘留分析方法308

第六節 我國多類型農藥多殘留國家標準方法示例(氣相色譜?質譜法)322

一 糧谷中475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GB/T 19649—2006 )322

二 水果和蔬菜中50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測定(GB/T 19648—2006)325

三 蜂蜜 果汁和果酒中497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測定(GB/T 19426—2006)326

第七節 我國多類型農藥多殘留國家標準方法示例(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327

一 糧谷中372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測定(GB/T 20770—2006) 327

二 水果和蔬菜中45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測定(GB/T 20769—2008)329

三 蜂蜜 果汁和果酒中42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測定(GB/T 20771—2006)332

四 果蔬汁和果酒中512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測定(GB/T 23206—2008)334

第八節 殺蟲劑多殘留分析336

一 農藥多殘留快速篩查方法的特點336

二 NY/T 761的制定過程337

三 NY/T 761—2008方法的內容337

第九節 雙甲脒和殺蟲脒的殘留分析344

一 雙甲脒的殘留分析344

二 殺蟲脒的殘留分析347

第十節 殺菌劑多殘留分析348

有機硫殺菌劑的多殘留分析348

苯並咪唑類殺菌劑的多殘留分析353

三唑類殺菌劑的多殘留分析356

第十一節 除草劑多殘留分析361

一 苯氧羧酸類除草劑的多殘留分析361

苯基脲類除草劑的多殘留分析366

三 磺醯脲類除草劑的多殘留分析370

四 三嗪類除草劑的多殘留分析374

參考文獻378

第十三章 茶葉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382

第一節 茶葉產品中農藥殘留分析的特殊性和複雜性382

第二節 茶葉中農藥殘留量分析的國內外進展382

第三節 茶葉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套用384

一 檢測原理384

二 檢測程式385

三 氣相色譜檢測技術386

四 液相色譜檢測技術389

五 色譜?質譜聯用多殘留檢測技術390

六 茶葉中農藥殘留的確證394

參考文獻395

第十四章 殘留分析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價與實驗室分析質量保證397

第一節 農藥殘留分析結果的不確定度及其套用397

一 不確定度的定義397

二 不確定度的組成398

三 農藥殘留分析中不確定度計算實例401

四 農藥殘留分析數據不確定度評估的

新進展404

第二節 實驗室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405

一 實驗室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的一般原則405

二 質量保證項目計畫406

三 農藥殘留分析的標準操作規程407

四 為農藥登記提供數據而進行的殘留試驗應遵從的基本要求408

參考文獻413

第十五章 農藥殘留有關管理法規 風險評估和最大殘留限量414

第一節 農藥殘留管理法規414

一 中國農藥殘留管理法規414

二 美國農藥殘留管理法規416

三 日本農藥殘留管理法規417

四 歐盟農藥殘留管理法規419

第二節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農藥殘留聯席會議和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420

一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420

二 農藥殘留聯席會議423

三 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424

第三節 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制定方法及食品中農藥殘留的風險評估425

一 前言425

二 毒理學評估426

三 JMPR對農藥殘留的評估428

四 食品中農藥殘留的風險評估433

第四節 我國農產品及食品中農藥殘留風險評估和最大殘留限量的制定方法435

一 有關術語435

二 我國農產品及食品中農藥殘留風險評估方法435

三 農產品及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制定原則437

參考文獻438

附錄一我國制定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440

附錄二本書中出現的縮寫 中英文

對照44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