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炒錐螺

辣炒錐螺

辣炒錐螺為沿海地區特色風味小吃。錐螺看著挺大,可裡面的肉卻小小的。一斤錐螺最多也就能有2兩肉。雖然填不飽肚子,鮮香麻辣脆嫩可口的釘螺肉絕對是下酒的好菜。其實這個釘螺肉用嘴巴稍稍用力吸吮一下就能吃到嘴裡,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做法。

原料

錐螺、辣椒、蔥姜、鹽、油、白酒等。

做法

1、錐螺清洗乾淨,用清水多衝洗幾次。

2、辣椒切段、蔥切碎、姜切絲備用。

3、鍋里放少許油,油熱後,爆香蔥姜,將錐螺下鍋翻炒,加入辣椒一起翻炒。

4、加半小勺白酒去腥、半小勺鹽、不斷翻炒幾分鐘即可出鍋。

注意事項:

加入少許鹽調味,加入少許白酒可以去腥增鮮防毒。

關於錐螺

名稱

錐螺,中文俗名為豬公螺、九層螺、螺絲螺、鑽仔螺,拉丁學名Turritella terebra,命名者為 Linnaeus,(1758年),英文名稱:Tower Screw Shell,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錐螺科。

分布

菲律賓、中國東南沿海均有分布(廣西防城港、欽州、北海;廣東沿海;海南)。台灣則分布在西南沿海、而以台中及台南之沿海為主要產地。福建以南沿海、印尼、馬來西亞

外形特徵

殼口外唇很薄,

近後緣有淺的V字型缺口。口蓋為多旋性的圓形,比殼口為小。通常埋棲於海底砂泥中,為濾食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側的入水部,有發達的乳狀突起。

殼體修長精緻,約有30層凸圓的螺層,從小到大依序排列。螺軸和殼口均為圓形;外唇薄,殼口完整。主螺肋多達6條,其間又有數條細肋,並與細縱紋相交。凹陷地殼底有螺溝,殼表淺褐色至深褐色,不具花紋和圖案。有些標本的螺層膨脹,縫合線較深,但螺肋較淺。(錐螺中最大的一種,其拉丁文種名系取自筍螺科中與之相似的屬名。)

殼形屬細長錐型,外觀如一個高塔形,大部分的殼頂則均有破損,不易有十分完整的殼形,因此螺層不易計數,除了殼頂常有破損外,殼頂的螺層十分小且連線處不明顯。本種外殼為黃褐色或咖啡色,每一螺層均有明顯的縱肋。殼口為圓形,具有深褐色角質性的圓形口蓋,上有同心圓的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