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苗期灰霉病

(1)培育抗灰霉病的甜、辣椒品種。 發病初期適當控水。 適當控制灌水,嚴防大水漫灌。

症狀

辣椒育苗期灰霉病,已經成為許多省市苗期毀滅性病害。發病重的地區或年份。秧苗成片死亡,嚴重的毀棚。典型症狀是病苗色淺,幼莖、子葉和葉片發病處呈水浸狀,子葉光端變黃,後擴展到著生子葉的幼莖,幼莖染病,病部縊縮灰白色,組織軟化,表面生有大量灰色霉層,病部擴展繞莖一周時病苗折倒,其上端枝葉枯萎、腐爛或枯死。別於猝倒病。

病原

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稱富克爾核盤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為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稱灰葡萄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病菌的孢子梗數根叢生,褐色,頂端具1~2次分枝,分枝頂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細胞,近無色,大小5.5~16×5.0~9.25微米(平均11.5×7.69微米),孢子梗811.8~1772.1×11.8~19.8微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或遺落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隨氣流或農事操作傳播蔓延。低溫多濕的大棚易發病,病菌發育溫限2~31℃,最適溫度為23℃,最適相對濕度在95%以上,冬春大棚或溫室育苗,苗床濕度過高或遇有一周以上的連續陰雨天氣,利於該病發生和蔓延。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以菌絲、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在田間藉助氣流、雨水及農事操作傳播蔓延。病菌較喜低溫、高濕、弱光條件。棚室內春季連陰天,氣溫低,濕度大時易發病。光照充足對該病蔓延有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冬春大棚育苗要特別注意該病的發生。

(1)培育抗灰霉病的甜、辣椒品種。當前可選用耐低溫弱光的早熟品種。

(2)加強苗期管理,冬春大棚要注意通風,澆水安排在晴天上午進行。適當控制澆水量,切忌澆水過量。

(3)發現病苗及時挖除減少菌源,並及時噴灑50%灰霉寧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6%灰霉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棚內濕度過高時可改用15%腐霉利煙劑。每667平方米200克或5%滅克粉塵劑,每667平方米0.8kg,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對卜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改用65%甲霉靈(硫菌·霉威)可濕粉1500倍液或 50%多霉威(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800~1000倍液、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施佳樂懸浮劑1200倍液。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4)環境調控。保護地栽培時,應採用高畦栽培,並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降低濕度。作好棚室溫、濕度調控工作,上午保持較高溫度,使棚室薄膜內側露水霧化,下午延長放風時間,加大放風量,夜間要適當提高溫度,減輕或避免葉面結露。發病初期適當控水。
(5)清潔田園。發病後及時摘除病果、病葉和側枝,集中燒毀或深埋。
(6)綠色無公害防治:(霉止或靚果安)70-100ml+大蒜油15ml+(沃豐素)25ml+有機矽,噴霧,3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防治要點:①地膜覆蓋栽培,注意密度不要過密。②施足糞肥,適時追肥。適當控制灌水,嚴防大水漫灌。③做好棚、室內溫濕度調控,即上午儘量保持較高溫度使棚頂露水霧化,下午適當延長放風時間,加大放風量降低棚內濕度,夜間適當提高溫度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